•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同儕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對教育實務之建議

(一)培養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能力

本研究發現,社交互動是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最嚴重的困擾因素,

過去研究大他評為多,發現自閉症青少年有社交困擾,本研究採自評方 式,結果也顯示自閉症青少年自覺有社交人際問題。顯然不論自評或他 評結果顯示自閉症青少年有社交困擾,需要老師及輔導室多加關切。雖 然有研究指出學校資源班有開設,人際互動、性別互動仍不理想(高惠 娟,2007)。然而本研究未瞭解受試學生是否有上過社交技巧方面的課 程,因此,不能如上述研究指稱社交技巧訓練成效不佳。僅建議,社交 課程設計應針對自閉症核心症狀,來規劃提升其社交能力建立積極關係 的適當技能,例如透過網路互動遊戲、團體遊戲、角色扮演等訓練例如 目光接觸、微笑、交談等比較積極的互動行為、對話訓練、發現社會線 索、基本溝通技能、發展友誼、維持關係、衝突處理等人際適應技巧。

(二)提供情緒理解教學及心智解讀教學

本研究發現自閉症青少年的社交困擾高於一般青少年,尤其可能因 社交焦慮而容易出現負向思考、身體焦慮等,引發情緒困擾等。由於自 閉症者缺乏心智理論,難以同理他人想法與理解引發情緒的原因,因而 造成社交困擾。若能透過教導輕症自閉症學生情緒的理解與表達,或許 可以提升他們的社會性及同儕接納度。例如張正芬等人(2012)規劃設計 一套有系統的數位化課程,即透過自閉症者的視覺優勢及對數位媒材感 興趣的學習風格,來學習常見的情緒問題,以提升其社會性能力。

105

(三)提供友善校園環境

自閉症者因為長期社交挫折,導致其人際孤立、社交退縮,甚至被 言語、肢體的霸凌,究其原因同儕群體普遍缺乏對於自閉症學生特質的 意識與理解,導致接受差異的接受度降低。因此,學校可以積極營造教 師及同儕都更能接納包容的環境,透過正式或非正式課程,如班級宣 導、週班會講座,讓普通班同儕更了解自閉症學生的身心特質;抑或教 師營造合作的學習空間,引導他們有機會和同儕正向互動,增加彼此的 了解,接納彼此的差異。

再者,現在是網路 e 世代,為了減輕自閉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焦 慮,以及網路匿名性的特性,輔導處可以規劃網路諮詢輔導服務,提高 自閉症學生願意將心情透漏;另可透過提供合適的網路互動遊戲等,讓 他們學習角色扮演、社會技巧等。

二、對家庭方面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症青少年容易受家庭狀態而影響其心健康狀 況,家庭是重要的支持堡壘。多增加親子相處機會、營造和諧氣氛、了 解孩子的自閉症特質,適時抒發情緒、增加社會互動機會等等,讓孩子 有更正向的心理健康狀況,更能融入社會生活。

再者,雖然學生普遍有使用電腦及網路習慣,可以透過電腦玩遊戲 放鬆、搜尋新知、擴展社交等好處。但是網路上還是處處危機,此外也 容易沉癮而影響生活與學業。此外,自閉症學生容易有行為固著,因此 家長需要跟學生達成一定使用規範,避免因網路使用認知不同,造成親 子關係緊張。

106

三、對自閉症相關團體的建議

本研究僅三成不到的家長有參與自閉症相關團體或相關網路社群相 關支持團體,然多數家長都認同加入該團體可以達到取得教養資訊、情 緒紓壓以及社會支持等益處。因此建議不論實體或網路社群的自閉症相 關團體應多向家長或學校(由老師轉知)提供活動訊息等,讓家長假日可 以連同孩子一起參加,達到結交朋友、獲得教養資訊、情緒紓壓以及社 會支持等。

四、對未來研究方面的建議

本研究用更全面的觀點來探討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而非僅關注於 心理健康的某個層面,如貝克的焦慮量表,因而研究工具選取了青少年 身心健康量表。然而,研究文獻發現,自閉症者的沮喪抑鬱心理問題可 能被自閉症本身的症狀所掩蓋,例如他們常感覺無價值感、注意力不集 中、能力下降等,再者他們很難評估主觀感受,他們常見的症狀會因為 情緒而改變。Kim 等人(2000)指出,當自閉症者的沮喪抑鬱越高,導致 其攻擊、對立行為上升、自我傷害增加,不適應行為增加,其他壓力事 件、常規變化,也有可能產生生理慮病或精神崩潰。或是因為焦慮行為 的發生,使得自閉症的強迫行為的減少。建議未來或許可以發展適合自 閉症或亞斯伯格症者的身心健康量表。

10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凡譯(2008)。破牆而出-我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共處的日子。S.Shore 原著。臺北市:心靈工坊。

內政部(2009)。內政統計通報:98 年 6 月底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人數 統計。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 week/week9832.doc

王正茹(2008)。亞斯伯格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生命故事敘說(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王智弘、林倩如(2012)。我國兒童網路成癮研究發展現況之探討。輔導 季刊 48(4) ,1-9

王華沛(1990)。臺北市國小自閉症兒童教育安置現況調查及學校生活 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北市。

王麗貞(2011)。低功能自閉症青少年人際發展介入方案之行為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王雅奇(2014)。表達性藝術暨才能發展課程對自閉症會話能力優異青年 社會互動與焦慮行為之影響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

王淑娟、周怡君、黃雅祺、賴珮如譯(2011)。Patricia Howlin, Simon Baron-Cohen & Julie Hadwinm 原著。心智解讀:自閉症光譜障礙者 之教學實用手冊。(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Mind-Read: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臺北:心理。

王慧婷譯(2010)。Nick Dubin 原著。亞斯伯格症與霸凌問題:解決策略與 方法。(Asperger Syndrome and Bullying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臺北:心理。

毛治筑(2009)。我心深處~探討高功能自閉症大學生生活壓力源之研究

108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孔繁鐘譯(2006)。DSM-Ⅳ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spectrum disorder,4th ed.)。臺北:合記。

丘彥南、賴孟泉、徐如維、劉弘仁(2012)。DSM -Ⅴ診斷標準的改變第 一部分。台灣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專欄,

17-21。取自

http://www.sop.org.tw/DSM5/Folder/2011_03/20111003.pdf

江佩縈(2008)。國小高年段學生網路沉迷現象對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和 課業學習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何善欣譯(2005)。T. Attwood 原著。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 實用指南。臺北:久周。

何北音(2007)。揚帆,航向大學新生活---亞斯伯格青年之個案研究 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李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

6-9。

邱一峰(1996)。國中生憂鬱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性別、年段、家庭 狀況、鬱卒、憂鬱與尋求幫助、自殺傾向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吳采玲(2012)。輕度自閉症青少年異性交往需求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林宏熾(2003)。高中職階段身心障礙青年發展與輔導之探究。特殊教育 學報,17,63-94。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市。

林怡汝(2014)。輕度自閉症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多元智能相關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109

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邱妤芳(2016)。大專院校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胡致芬(2010)。國小一年級自閉兒童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施清嵐(2003)。臺北市高職特教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徐春蓉(2001)。國小學童的自尊、內外控、父母管教方式與害羞關係之 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崔嘉真(2011)。自閉症青少年與正常手足互動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

許仲毅(2008)。國小學生網路成癮、從眾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系,高雄。

袁宗芝(2007)。青春期自閉症的友誼發展與變異歷程之敘說探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施玉鵬(2002)。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 儕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大 學,臺南。

施映竹(2011)。兒童網路成癮評估模組之建構及其實徵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施清嵐(2003)。台北市高職特教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胡舜安(2003)。台灣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其相關因素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殷麗君譯(2017)。Temple Grandin & Richard Panek 原著。我的大腦和你 不一樣:看見自閉症的天賦優勢。(The Autistic Brain: hnking Across the Spectrum)。臺北:心靈工坊。

110

高千雲(1999),壓力與社會支持對受刑人生活適應之影響(未出版碩士 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

高惠娟(2007)。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學校經驗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徐錫穎(2006)。國中學障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正芬(2002)。一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發展歷程-二年縱貫研究的發現。

特殊教育學刊,22,27-47。

張正芬(2003)。自閉症學生之特質與輔導。收於台北市東區特殊教育資 源中心編印。自閉症教戰手冊-學校如何協助自閉症學生(頁 3-12)。

張正芬(2003)。自閉症學生之特質與輔導。收於台北市東區特殊教育資 源中心編印。自閉症教戰手冊-學校如何協助自閉症學生(頁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