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實施現況之差異情形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實施現況之差異情形

本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參與身心障礙同儕輔導之差異情形,以了解 其在「協助輔導之現況」、「輔導前的準備」、「輔導過程中的困難」」、「困難時 獲得的支持」及「自我成長」等五向度上之差異情形,本節分為學校背景變項 及學生背景變項進行分析及討論。

壹、 學校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一、 學制

從表 4-3-1 可知,公立學校及私立學校之普通班學生,對同儕輔導實施情 形的五個向度平均數無顯著差異,顯示公立或私立學校並不會影響普通班學生 在實施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情形。而高中或高職普通班學生,對「輔導的現況」

「輔導前的準備」、「輔導過程中的困難」以及「困難時獲得的支持」四個向度 平均數,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僅在「自我成長情形」上有顯著差異(p<.01,

t=3.42),且經由事後比較的結果發現高中普通班學生(M=4.05)的自我成

長情形高於高職普通班學生(M=3.82)。

二、 是否設有資源班

從表 4-3-1 可知,學校內是否設有資源班,對於普通班學生在「協助輔導

的現況」、「輔導前的準備」、「輔導過程中的困難」、「困難時獲得的支持」及「自 我成長情形」等五個向度上,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顯示高中職校內資源班的 設置與否,並不影響普通班學生進行同儕輔導的情形。此結果可能與學生普遍 不瞭解學校行政組織,且無論是否學校有設置資源班,有推動身心障礙同儕輔 導之學校,必會有負責教師提供相關協助。

三、 是否有特教教師

從表 4-3-1 可知,學校內是否有特教教師,對於普通班學生就「協助輔導

的現況」、「輔導前的準備」、「輔導過程中的困難」、「困難時獲得的支持」及「自

我成長情形」等五個向度上之認同程度,在統計上無顯著差異。顯示校內無特

貳、 學生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探討普通班學生性別、受輔者障礙類別、受輔者障礙程度、參與身 心障礙同儕輔導的時間、是否與受輔者同班等五項背景變項之普通班學生,對 於同儕輔導實施情形是否會產生差異,因此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做差異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若達顯著將利用 Scheffé method 進行組 監事後比較,其結果分述如下:

一、 性別

從表 4-3-2 可知,不同性別的普通班學生,對於「協助輔導的現況」、「輔 導前的準備」、「輔導過程中的困難」、「困難時獲得的支持」及「自我成長情形」

等五個向度,無統計上顯著差異。

二、 受輔者障礙類別

在此變項中,因身體病弱、多重障礙及其他等三類別之問卷數較少,避免 進行統計分析時細格過多,將此三類別合併為一組。從表 4-3-3 可知,受輔者 的障礙類別,對於普通班學生在實施同儕輔導之「輔導的現況」、「輔導前的準 備」、「困難時獲得的支持」以及「自我成長情形」並無顯著差異,僅在「輔導 過程中的困難」向度上有顯著差異(p<.01,F=5.72)。「輔導過程中的困難」

依平均數排序為智能障礙(M=2.58)、情緒行為障礙、自閉症(M=2.41)、

學習障礙(M=2.13)、身體病弱、多重障礙、其他(M=1.97)、感官障礙(M

=1.96)、肢障、腦麻(M=1.75),進行事後比較發現學習障礙及情緒行為障 礙、自閉症平均數顯著高於肢體障礙、腦性麻痺。顯示普通班學生認為輔導學 習障礙及情緒行為障礙、自閉症類同學的困難程度較肢體障礙、腦性麻痺類同 學來的高。

三、 受輔者障礙程度

在此變項中,因極重度之問卷數較少,避免進行統計分析時細格過多,將 其與重度合併為一組。從表 4-33 可知,受輔者的障礙程度,對於普通班學生

在「輔導前的準備」向度上有顯著差異(p<.05,F=2.67),依平均數排序為 輕度(M=4.05)、不分障礙程度(M=3.99)、中度(M=3.86)、中、極重度

(M=3.70),進行事後比較並未發現各組間有差異。此外,在「輔導過程中 的困難」向度上,亦有顯著差異(p<.05,F=3.76)。依平均數排序為不分障 礙程度(M=2.19)、中度(M=2.09)、輕度(M=2.06)、中、極重度(M=

1.79),進行事後比較發現不分障礙程度顯著高於重、極重度,顯示普通班學 生認為在輔導不分類障礙程度的受輔者,其困難程度較高於重、極重度者。此 與前一項障礙類別相互呼應,因學習障礙及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皆屬於不分障礙 程度,故普通班學生普遍認為不分類障礙學生的輔導較為困難。

四、 參與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時間

從表 4-3-3 可知,普通班學生參與身心同儕輔導的時間,對於其在實施同 儕輔導之「輔導前的準備」(p<.01,F=3.69)及「困難時獲得的支持」(p<.05,

F=2.57)兩向度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只在「輔導前的準備」向度 上有組間差異,依平均數排序為一~二個學期(M=4.08)、三~四個學期(M

=4.07)、四~五個學期(M=4.05)、五~六個學期(M=3.91)、一學期以下(M

=3.80)、二~三個學期(M=3.58),比較發現一~二個學期顯著高於二~三個學 期,顯示參與一~二個學期之普通班學生認為教師給予輔導前準備之必要。可 能因其參與一學期後,對於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角色與工作有初步認識,但還 需深入了解,更需要在輔導前做足準備,接受教師給予的指導,提升自己的輔 導能力。

五、 是否與受輔者同班

從表 4-3-2 可知,普通班學生是否與受輔者同班,僅在「輔導前的準備」

向度有顯著差異(p<.01,t=-3.34),且不與受輔者同班之普通班學生(M

=4.46)在此向度高於與受輔者同班之普通班學生(M=3.90),可能因普通班 學生與受輔者在不同班級,相處時間較少,較不瞭解受輔者,故較需要在實施 同儕輔導前做足準備,對於教師提供的輔導前指導需求及接受度較高。

参、綜合討論

學校背景的三個變項,其中校內是否設有資源班、校內是否有特教教師等 兩變項,其結果皆未達顯著水準。在學制變項方面,則在「自我成長情形」的 結果有顯著差異,高中學生顯著高於高職學生。Copeland 等人(2004)針對 高中進行研究發現同儕輔導員能從輔導中得到樂趣與成就感,曾欣怡(2009)

在高職進行研究也發現同儕輔導對於同儕輔導員之正面影響,提升上課動機增 加、拓展與其他普通同儕的互動機會。但因無相關研究比較高中與高職之差異 情形,其顯著差異的原因可待往後研究者繼續探究。

在學生背景的五個變項中,受試者性別無顯著差異,然而受輔者障礙類 別、受輔者障礙程度、參與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時間、是否與受輔者同班等四 個變項,其部分向度中發現有顯著差異。

結果顯示普通班學生在「輔導過程中的困難」向度,對於協助學習障礙、

情緒行為障礙及自閉症類型等三類受輔者,感到較為困難。另外,表示協助不 分障礙程度的受輔者類型,感到較為困難。以上結果可能因為普通班學生對於 提供行動協助較熟稔,而較不熟悉課業輔導、學校適應等協助。或者因為普通 班學生對於受輔者認知與情緒方面障礙的知能,尚待加強有關。林怡鈴(2005)

及阮藍瑩(2013)研究發現自閉症受輔學生所表現出的攻擊行為、干擾行為、

負面情緒,不配合同儕輔導與討論等,讓同儕輔導員掌握不到介入的時機與技 巧,實施困難。吳雅萍(2007)針對自閉症幼兒進行研究也發現受輔者負向情 緒造成不良互動行為且拒絕互動等問題。但未有其他文獻顯示各障礙類別在輔 導過程中困難之比較,其相關因素有待往後以質性或行動研究等方式進一步探 討之。

在參與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時間與是否與受輔者同班等兩個變項中,發現

「輔導前的準備」向度有顯著差異,結果得知參與一~二學期者高於二~三學 期,不同班者高於同班者。目前尚無相關研究可以相驗證,詳細的討論可待往 後研究進一步深入探究。

表 4-3-2

不同學生背景變項在同儕輔導實施差異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 性別 男生(N=109) 女生(N=188)

t 值 顯著情形 向度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輔導的現況 4.01 0.60 4.08 0.50 -0.98 輔導前的準備 3.91 0.81 3.96 0.68 -0.48 輔導過程中的困難 2.12 0.75 2.05 0.68 0.93 困難時獲得的支持 3.91 0.75 3.88 0.67 0.30 自我成長情形 3.92 0.62 3.98 0.57 -0.77 是否與受輔者同班 是(N=277) 否(N=20)

t 值 顯著情形 向度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輔導的現況 4.06 0.54 4.03 0.49 0.19

輔導前的準備 3.90 0.72 4.46 0.58 -3.34** 否>是 輔導過程中的困難 2.09 0.71 1.97 0.60 0.75

困難時獲得的支持 3.88 0.70 4.01 0.63 -0.75 自我成長情形 3.95 0.59 4.04 0.44 -0.69

*p<.05 ** p<.01

表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