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與限制,提出本研究之建議,主要分為兩個部份,分別 為對高中職學校及教師之建議,以及為未來研究之建議

壹、 對高中職學校及教師之建議

一、 建立身心障礙同儕輔導制度並確實落實

在本研究調查得知,目前臺中市有 54.2%的高中職有進行身心障礙同儕輔 導,但仍有 45.8%尚未進行。由於 12 年國教及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的 推動,將會有更多身心障礙學生安置於普通學校普通班級中,在教師人力有限 下,更需仰賴同儕輔導。建議依照各校個別之情形,從規劃方案、瞭解身障學 生需求、安排同儕輔導員、輔導前的準備及訓練、進行同儕輔導、教師監控、

到檢討調整方案內容等流程,建立適合且有校的身心障礙同儕輔導制度,以協 助身心障礙學生更加適應普通教育環境。

二、 規劃完整的同儕輔導員訓練課程,提供多元性的訓練內容

本研究得知,學校教師大多有提供同儕輔導員在實施輔導前的各項教導,

且同儕輔導員多有受益。建議在規劃同儕輔導員訓練課程時,能設計更完整的 訓練課程,採用團體或個別方式,以多樣的活動,涵蓋輔導知能、輔導技巧及 情意等層面的課程內容, 提供多元的訓練內容。使同儕輔導員在進行身心障 礙輔導時,能更加順利且有成效,亦能使自己的能力與經驗獲得提升。

三、 擴大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支持系統

依據文獻所知同儕輔導的組成主要要素為教師、同儕輔導員及身心障礙學 生。然而在本研究發現,學校相關教師、班級同儕、家長等人,在身心障礙同 儕輔導過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建議教師在推動身心障礙同儕輔導時,納入 相關人員,如輔導教師、輔導教官、班級導師、資源班教師、特教教師、班級 同儕、受輔者家長等,擴大同儕輔導的支持系統,給予同儕輔導員適當的支持

與回饋,協助其進行輔導的任務。

四、 安排身心障礙學生的特殊需求課程

本研究發現,同儕輔導員會因受輔者個人的負向人格特質與行為、不佳的 人際互動關係等因素,影響自己在進行輔導時的情緒及品質,此時需由教師介 入,給予受輔者直接的輔導與教學。建議教師先了解身心障礙學生之個別特 性,適當安排相關特殊需求課程,如學習策略、生活管理、社交技巧、溝通訓 練等,增進其學習成效、人際關係、與他人正向的溝通、自我瞭解及良好習慣 與態度的培養,以利身心障礙學生在普通班級的學習及生活適應,更能使同儕 輔導員在進行輔導時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五、 監控並掌握同儕輔導的實施過程,提高同儕輔導的品質

由相關文獻及本研究發現,在進行同儕輔導的過程中,教師占了非常重要 的地位,是指導者、協助者、諮詢者、關懷者,更是支持者的角色。因此,為 了使教師能較確實監控與掌握同儕輔導的實施情形,建議教導同儕輔導員記錄 輔導重要過程,透過定時完成輔導紀錄,也能讓同儕輔導員能自我監控;教師 亦可安排定期輔導與座談會,以同儕輔導員相互支持與分享的方式,透過教師 的成人角色,給予適當回饋與建議,提高同儕輔導的品質。

貳、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所得之研究結果有其限制。建議之後 研究者,可以採用質性研究為研究方法,以訪談或焦點座談方式更深入瞭解普 通班學生參與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情形與看法;或採用行動研究法,以瞭解當 前學校在推行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困境,並提出解決方案,實際將身心障礙同 儕輔導推動於自身的教學現場;亦可採用實驗研究法,發展同儕輔導課程與方 案,瞭解同儕輔導對身心障礙學生或同儕輔導員的影響成效為何。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以臺中市高中職有參與身心障礙同儕輔導之普通班學生為研究 對象,僅蒐集普通班學生之結果未必客觀且全面,建議未來研究可從普通班教 師、資源班教師、輔導教師或身心障礙學生等不同角度出發,進行各面向之探 究,以求得更多方面之研究結果,對於身心障礙同儕輔導能提供更完善的結論。

三、 研究範圍

本研究僅以臺中市有推動身心障礙同儕輔導之學校為研究範圍,建議未來 研究可以納入尚未推動之學校,探討身心障礙學生之需求及教師看法,將其與 有推動之學校相比較,方能提供適切的建議。亦可納入其他地區或進行全國性 的調查,以擴大研究之結果。

四、 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著重於身心障礙同儕輔導的實施現況與普通班學生在參與身心障 礙同儕輔導後的自我成長情形,建議往後研究可進一步深入探究普通班學生的 看法與對於身心障礙同儕輔導方案的建議,透過普通班學生站在第一線進行身 心障礙同儕輔導的經驗,更加瞭解同儕輔導員的需求、想法,藉此以提升身心 障礙同儕輔導之效果與品質。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牛格正(1994)。同儕輔導的理論基礎。輔導季刊,2,41-49。

王文秀(1987)。高中同儕輔導員訓練及同儕團體輔導之應用效果研究。教育 心理學報,20,205-228。

王文珊(2009)。中部地區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教育需求現況調查(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彰化縣。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市:心理。

朱琬蓁(2007)。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在融合教育班級中社交技巧教學方案 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臺中市。

吳武典(2005)。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28-42。

吳淑敏(2003)。同儕媒介暨社交技巧教學對增進自閉症兒童社會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市。

吳雅萍(2007)。同儕夥伴訓練對增進自閉症幼兒同儕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北市。

呂敏慧(2007)。運用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於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 究-以兒童班級讀書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巫宜靜(2007)。同儕教導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彰化縣。

李明娟(2006)。身心障礙兒童在融合班級中的貢獻,屏師特殊教育,13,65-73。

李泰山(1995)。同儕輔導的理論基礎與效果研究,輔導季刊,31(4), 24-29。

李泰山(1998)。大專學生同儕輔導者訓練模式之建立與分析研究-以勤益工 商專校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彰化縣。

李執中(1995)。輔導員的自我成長。學生輔導,41,94-101。

李燕菁(2006)。同儕教導增進資源班學生在普通班級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市。

李穎昭(2010)。臺北市高中職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之態度調查研究(未出版 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杜正治 、辛怡威(2007)。教師導向教學法與同儕協助學習法之比較: 並行處 理設計之應用。特殊教育學報,27,81-98。

沈珉琪(1999)。臺中一中同儕輔導工作推廣--成立「星垣社」。輔導通訊,57,

33-35。

阮藍瑩(2013)。同儕介入策略對增進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屏東縣。

周柏伶(1999)。同儕輔導及其應用在災後心理重建訓練方案之探討。輔導通 訊,59,32-37。

周富美(2010)。運用同儕輔導制度提升大一學生學習成效-以北部某技術學 院會資系爲例。教育研究學報,44(1),101-131。

林 士 殷 、 李 映 萱( 2010)。 同 儕 教 導 在 智 能 障 礙 學 生 學 習 日 常 生 活 技 能 之 設 計 應 用 。 雲 嘉 特 教 , 12, 33-42。

林怡鈴(2005)。同儕夥伴訓練方案增進同班同學對自閉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新竹縣。

林明美(1997)。小兵也可以立大功--談同儕輔導,學生輔導,52,62-67。

林欣樺(2001)。同儕支持方案對中度自閉症在融合情境中課程參與和社會互 動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重度障礙研究所,臺 南市。

邱上真(2000)。帶好每位學生:理論實務與調查研究-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 求學生之因應措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 告編號:NSC89-2413-H-017-004),未出版。

范嬿妮(2008)。同儕教導與傳統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運動技能與社會發展之 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 士班,臺北市。

夏允中(1997)。同儕輔導制度效果研究:以彰化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原大學心理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

夏允中(1999a)。同儕輔導的理論與研究。諮商與輔導,161,2-9。

夏允中(1999b) 同儕輔導的實施與研究。輔導通訊,57,13-25。

特殊教育法(2013 年 1 月 23 日)。

高級中等學校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原則及輔導辦法(2004年7月9日)。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英鵬(2001)。反應個別差異的教學模式—協同教學

合作學習與同儕指導

屏師特殊教育

創刊號

28-40

張瓊文(2001)。同儕教導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教育部主管之高級中等學校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2002年12月18日)

莊臆鈴(2012)。普通班學生同儕教導對增進國小智障學生生活技能暨同儕接 納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花蓮縣。

莊臆鈴(2012)。普通班學生同儕教導對增進國小智障學生生活技能暨同儕接 納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花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