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的自行車騎乘者對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的差異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自行車騎乘者對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的差異

本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自行車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技 能經驗」、「身心調節」的差異情況,討論背景變項共有十項「性別」、「年齡」、「教 育程度」、「職業」、「家庭組成」、「居住地區」、「騎乘車齡」、「每周騎乘頻率(平 均)」、「每次騎乘時間(平均)」」、「騎乘主要目的」,並依照「他人口說說服及自 我效能」、「技能經驗」、「身心調節」分別討論,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差異性分析。

92

壹、 不同背景變項的自行車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 效能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進行「性別」等背景變項在自行車騎乘者「他人口 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之差異情形,其分析結果如下(表 33):

不同性別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t 值

=3.692,p=.000<.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男性與女性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 能上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騎乘者(3.989)大於女性騎乘者(3.726)。

表 33

不同背景變項對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 t 檢定分析摘要表

背景變項 項目 平均數 t 值 自由度 p

性別 男性 3.989

3.692*** 297 .000

女性 3.726

*p < .05, **p < .01, ***p < .001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組成」、「居住地 區」、「騎乘車齡」、「每周騎乘頻率(平均)」、「每次騎乘時間(平均)」、「騎 乘主要目的」等背景變項在自行車騎乘者「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之差異情 形,其分析結果如下(表 34):

不同年齡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

(F=3.106,p=.010<.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不同年齡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 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16-25 歲」群體騎乘者(4.031)的他人口說說 服及自我效能顯著地高於「36-45 歲」群體騎乘者(3.621),平均差異為 0.410。

不同教育程度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 異(F=1.720,p=.163>.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不同教育程度在他人口說說服 及自我效能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職業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

(F=1.557,p=.137>.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職業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 上沒有顯著差異。

93

不同家庭組成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 異(F=2.506,p=.059>.05),顯示不同家庭組成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 我效能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居住地區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 異(F=1.675,p=.172>.05),顯示不同居住地區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 我效能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騎乘車齡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 異(F=1.355,p=.257>.05),顯示不同騎乘車齡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 我效能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每周騎乘頻率(平均)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達統計 顯著性差異(F=10.747,p=.000<.05),顯示不同每周騎乘頻率(平均)的騎乘 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3-4 天」(4.105)、

「1-2 天」(4.046)群體騎乘者的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顯著地高於「不到 1 次」(3.609)群體騎乘者,平均差異為 0.496 及 0.437。

不同每次騎乘時間(平均)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達統計 顯著性差異(F=5.413,p=.000<.05),顯示不同每次騎乘時間(平均)的騎乘 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1-2(含)小時」

(3.966)、「4 小時以上」(4.469)群體騎乘者的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顯著 地高於「30 分鐘(含)以下」(3.607)群體騎乘者,平均差異為 0.359、0.862。

不同騎乘主要目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上,達統計顯著性差 異(F=4.241,p=.015<.05),顯示不同騎乘主要目的騎乘者在他人口說說服及 自我效能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運動休閒」(3.907)群體騎乘者的他人口 說說服及自我效能顯著地高於「通勤(上班、上課)」(3.568)群體騎乘者,平 均差異為 0.339。

94

95

96

97 表 36

不同背景變項對技能經驗 t 檢定分析摘要表

背景變項 項目 平均數 t 值 自由度 p

性別 男性 3.275

6.819 *** 298 .000

女性 2.633

*p < .05, **p < .01, ***p < .001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組成」、

「居住地區」、「騎乘車齡」、「每周騎乘頻率(平均)」、「每次騎乘時間(平 均)」、「騎乘主要目的」等背景變項在自行車騎乘者「技能經驗」之差異情形,

其分析結果如下(表 37):

不同年齡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5.560,p=.000

<.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不同年齡在技能經驗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15 歲以下」(3.356)、「16-25 歲」(3.222)、「26-35 歲」(3.058)群體騎乘者的 技能經驗顯著地高於「36-45 歲」(2.578)群體騎乘者,平均差異為 0.778、0.664、

0.48。

不同教育程度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 F=3.296,

p=.021<.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不同教育程度在技能經驗上有顯著差異,經事 後比較沒有出現成對組的平均數差異達顯著的情形,表示此類別未達顯著。

不同職業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4.336,p=.000

<.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職業在技能經驗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工業

/製造業」(3.287)群體騎乘者的技能經驗顯著地高於「軍警公教」(2.694)群 體騎乘者,平均差異為 0.593。

不同家庭組成的騎乘者在社技能經驗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4.945,

p=.002<.05),顯示不同家庭組成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 較「未婚」(3.139)群體騎乘者的社技能經驗顯著地高於「已婚,已有小孩」(2.745)

群體騎乘者,平均差異為 0.394。

不同居住地區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1.034,

p=.398>.05),顯示不同居住地區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騎乘車齡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1.759,

p=.155>.05),顯示不同騎乘車齡的騎乘者在技能經驗上沒有顯著差異。

98

(3.279)、「3-4(含)小時」(3.428)、「4 小時以上」(4.037)群體騎乘者的 技能經驗顯著地高於「30 分鐘(含)以下」(2.554)群體騎乘者,平均差異為 0.574、0.725、0.874、1.483;「4 小時以上」(4.037)群體騎乘者的技能經驗顯 著地高於「30 分鐘-1(含)小時」(2.890)群體騎乘者,平均差異為 1.147。

99

100

101 表 38

不同背景變項對技能經驗之假設驗證表

研究假設 背景變項 t F p 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對技能經 驗有顯著差異。

性別 6.819 *** .000

年齡 5.560 *** .000

教育程度 3.296 * .021

職業 4.336 *** .000

家庭組成 4.945 ** .002

居住地區 1.034 .398

騎乘車齡 1.759 .155

每周騎乘頻率(平

均) 9.108 *** .000

每次騎乘時間(平

均) 9.874 *** .000

騎乘主要目的 6.070 ** .003 註:結果,表示支持假設

*p < .05, **p < .01, ***p < .001

由此可知,不同背景對自行車騎乘者對技能經驗具有部分差異,其中男性顯 著高於女性,顯示男性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較強,與本研究中前述行為態度結果 相符,不論是自我成就經驗或是藉由觀察、體驗活動獲取經驗,同樣會影響騎乘 者的心裡想法,影響騎乘行為的持續性。年齡較小的騎乘者高於中年階段,可能 因過去經驗少,相對而言失敗的經驗也較少,對自己有較高的信心,而願意持續 騎乘活動。工業活動者顯著高於軍警公教,可能受到兩個因素影響,第一,從事 工業的人工作經驗較多變,而有較多類化經驗的來源,第二,本研究調查時間正 值暑假,使此部分的受訪者較多,而回答差異性較大時,則可能造成此現象。未 婚者顯著高於已婚有小孩的騎乘者,與家庭生活習慣有關,若有小孩後,活動受 到小孩影響而減少,可進一步調查是否在小孩較大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本 研究僅調查是否有小孩,並未詢問小孩之年齡而無從比較。騎乘頻率愈少、騎乘 時間愈短的騎乘者,愈缺乏過去經驗,缺少自我肯定,而有較低的自我效能,也 會降低騎乘意願。同前各項影響因素,騎乘主要目皆集中於運動休閒,又未細究 影響因素為何,造成與其他選項有顯著差異。

102

參、 不同背景變項的自行車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進行「性別」等背景變項在自行車騎乘者「身心調 節」之差異情形,其分析結果如下(表 39):

不同性別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t 值=1.437,p=.152

>.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男性與女性在身心調節上沒有顯著差異。

表 39

不同背景變項對身心調節 t 檢定分析摘要表

背景變項 項目 平均數 t 值 自由度 p

性別 男性 4.098

1.437 299 .152

女性 3.997

*p < .05, **p < .01, ***p < .001

其次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組成」、

「居住地區」、「騎乘車齡」、「每周騎乘頻率(平均)」、「每次騎乘時間(平 均)」、「騎乘主要目的」等背景變項在自行車騎乘者「身心調節」之差異情形,

其分析結果如下(表 40):

不同年齡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1.479,p=.197

>.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不同年齡在身心調節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教育程度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036,

p=.991>.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不同教育程度在身心調節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職業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1.467,p=.169

>.05),顯示自行車騎乘者職業在身心調節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家庭組成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2.086,

p=.102>.05),顯示不同家庭組成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居住地區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1.207,

p=.306>.05),顯示不同居住地區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騎乘車齡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未達統計顯著性差異(F=1.322,

p=.267>.05),顯示不同騎乘車齡的騎乘者在身心調節上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每周騎乘頻率(平均)的騎乘者在社身心調節上,達統計顯著性差異

(F=2.793,p=.027<.05),顯示不同每周騎乘頻率(平均)的騎乘者在身心調

103

104

105

106

第四節 自行車騎乘者的自我效能對行為意向影響效 果

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是一種將變項關係以模型化(modeling)的方式來 進行分析的統計技術,透過一系列的迴歸分析所組成(賴俊年,2009)。路徑分 析即是迴歸模型的一種延伸,先擬定可能的路徑圖架構,以變相間的相關係數作 為資料,進行迴歸分析,計算各路徑之迴歸係數,即為路徑係數(陳寬裕、王正 華,2010)。主要功能是從變相之間共便關係來檢驗研究者所提出的影響、預測

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是一種將變項關係以模型化(modeling)的方式來 進行分析的統計技術,透過一系列的迴歸分析所組成(賴俊年,2009)。路徑分 析即是迴歸模型的一種延伸,先擬定可能的路徑圖架構,以變相間的相關係數作 為資料,進行迴歸分析,計算各路徑之迴歸係數,即為路徑係數(陳寬裕、王正 華,2010)。主要功能是從變相之間共便關係來檢驗研究者所提出的影響、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