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本研究蒐集問卷資料後,先檢視問卷作答情況,刪除無效問卷,進行資料編 碼,接著以統計分析套裝軟體(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

SPSS 19.0 與 AMOS 22.0,進行量化資料的統計與路徑分析,解釋變項間的影響 力。配合研究性質與研究問題的需要,採用的統計方法為平均數、t 檢定、

ANOVA 分析等。將其資料處理與分析的項目說明如下:

壹、 資料整理

正式問卷回收後,將紙本有效問卷進行編碼與計分,並下載網路問卷之統計 表,使用統計分析軟體 SPSS 19.0 以及 AMOS 22.0 進行資料處理。

貳、 統計分析

一、 描述統計

描述統計用於描述樣本的特性,包括次數與百分比、平均數以及標準差。本 研究以此方法說明問卷中基本背景資料屬於類別尺度等變項在各題項中的分配 情形,其中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組成」、「居住地 區」、「騎乘車齡」、「每周騎乘頻率(平均)」、「每次騎乘時間(平均)」、「騎乘主 要目的」等背景變項的分布情形;行為意向影響因素之量表、自我效能影響因素 之量表的得分與排序情形。

53

二、 推論統計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以及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等方法做各變項之間的推論,說明如下:

(一) 獨立樣本 t 檢定:

用於檢定兩組母體之平均數值的差異性分析。

1. 用以檢定背景變項中性別,在自行車騎乘者的行為意向因素-知覺行為 控制與行為意向、社會主觀規範、態度、重要他人主觀規範是否有顯著 差異。

2. 用以檢定背景變項中性別,在自行車騎乘者的自我效能因素-他人口說 說服及自我效能、技能經驗、身心調節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用於檢定三組以上獨立不同的自變項在依變項測量分數之平均數的差異值 是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當具顯著差異時,再以雪費法做事後比較該變項各 組間的差異情形,若事後比較未達顯著,則表示此類別為沒有顯著差異。

1. 用以考驗參與自行車活動之行為意向因素,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向、

社會主觀規範、態度、重要他人主觀規範是否因自行車騎乘者不同背景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組成」、「居住地區」、「騎乘車齡」、

「每周騎乘頻率(平均)」、「每次騎乘時間(平均)」、「騎乘主要目的」

有顯著差異。

2. 用以考驗參與自行車活動之自我效能因素,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

技能經驗、身心調節是否因自行車騎乘者「年齡」、「教育程度」、「職業」、

「家庭組成」、「居住地區」、「騎乘車齡」、「每周騎乘頻率(平均)」、「每 次騎乘時間(平均)」、「騎乘主要目的」有顯著差異。

(三) 路徑分析:

本研究以 AMOS 22.0 進行路徑分析,以驗證兩個理論變項間直接和間接的 影響,進行路徑分析以及研究假設與觀察資料之契合情形。路徑分析:各變項直 接和間接地影響情形,如下:

54

1. 自行車騎乘者在行為意向中,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向、社會主觀規 範、態度、重要他人主觀規範的相關情形。

2. 自行車騎乘者在行為意向中,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向、社會主觀規 範、態度、重要他人主觀規範直接影響行為意向。

3. 自行車騎乘者在行為意向中,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向、社會主觀規 範、態度、重要他人主觀規範間接影響行為意向。

4. 自行車騎乘者在自我效能中,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技能經驗、身 心調節的相關情形。

5. 自行車騎乘者他人口說說服及自我效能對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向的 影響。

參、 正式問卷分析

根據預試問卷分析之結果,編製成正式問卷(見附錄四),包含行為意向影 響因素之量表、自我效能影響因素之量表、基本資料三部分。發放與回收問卷時 間約 2 週,回收的問卷,共計 303 份;利用 SPSS 19.0 進行問卷資料統計與分析,

確認問卷信、效度。

一、 自行車騎乘者背景資料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之各項自行車騎乘者資料分布如下所示(見表 11):

1. 性別:漏答人數 2 名,男性騎乘者有 180 名,佔有效人數比 59.8%,女 性騎乘者有 121 名,佔有效人數比 40.2%。顯示騎乘自行車的性別差異 性不大,男性略多於女性。此結果可能與男性從事戶外活動比例較高有 關,且問卷調查包含網路蒐集,在網路蒐集資料中,男性填答人數比例 相對較高(67%),也可能與網路使用習慣有關。

2. 年齡:無漏答情形,15 歲以下有 22 名,佔 7.3%;16-25 歲有 78 名,

佔 25.7%;26-35 歲有 107 名,佔 35.3%;36-45 歲有 58 名,佔 19.1%;

46-55 歲有 30 人,佔 9.9%;56 歲以上有 8 人,佔 2.6%。顯示騎乘自 行車的年齡層主要落於 16-35 歲,多為青年族群,年齡越高騎乘比例逐 漸降低,可能與個人體能、集體活動習慣、安全性等有關,在網路問卷

55

蒐集,因網路使用年齡分布關係,多數為 16-35 歲族群,因此受試者 15 歲以下僅 4 名,36 歲以上依分層逐漸降低,56 歲以上亦僅 4 名。

3. 教育程度:無漏答情形,國中或以下有 22 名,佔 7.3%;高中/高職有 42 人,佔 13.9%;專科/大學有 168 人,佔 55.4%;研究所(含)以 上有 71 人,佔 23.4%。顯示多數教育程度在專科/大學以上,可能與 受試者年齡分布有關。教育程度在專科/大學佔一半以上,且在網路問 卷中即有 105 名受試者為此層級,其次為研究所(含)以上,或許是受 到網路受試者年齡分布影響。

4. 職業:漏答人數 2 人,軍警公教有 73 人,佔有效人數比 24.3%;服務 業有 43 人,佔有效人數比 14.3%;工業/製造業有 57 人,佔有效人數 比 18.9%;商業有 21 人,佔有效人數比 7.0%;農林漁牧業有 3 人,佔 有效人數比 1.0%;家庭主婦有 8 人,佔有效人數比 2.7%;學生有 74 人,佔有效人數比 24.6%;待業中有 18 人,佔有效人數比 6.0%;退休 有 4 人,佔有效人數比 1.3%。顯示騎乘自行車以學生最多,軍警公教 次之。學生(24.6%)與軍警公教(24.3%)人員為大宗,此二類人口 有固定假期,且調查時間為暑假,正是學生及教師放假,因將軍警公教 歸於同類中,口頭詢問時有不少為旅遊中的教師一家人,可能因此比例 較高,相對而言,服務業、商業、農林漁牧業、家庭主婦因工作時間較 不固定,受試者抽樣比例較低。

5. 家庭組成:漏答人數 1 人,未婚有 188 人,佔有效人數比 62.3%;已婚,

已有小孩有 92 人,佔有效人數比 30.5%;已婚,尚無小孩有 19 人,佔 有效人數比 6.3%;其他(離婚、喪偶等)有 3 人,佔有效人數比 1.0

%。顯示騎乘自行車未婚者明顯多於已婚者,可知未婚者較投入自行車 活動;另,已婚,已有小孩比例高於已婚,尚無小孩,就研究者實地問 卷發放時觀察,有小孩的已婚者,會帶小孩一同從事自行車活動,因此 比例相較已婚,無小孩者高。

6. 居住地區:漏答人數 1 人,北部有 113 人,佔有效人數比 37.4%;中部 有 75 人,佔有效人數比 24.8%;南部有 77 人,佔有效人數比 25.5%;

56

東部有 23 人,佔有效人數比 7.6%;離島有 10 人,佔有效人數比 3.3

%;其他(非台灣地區)有 4 人,佔有效人數比 1.3 人。北部、中部、

南部差異不大,其中以北部騎乘自行車比例最高,實地問卷發放也有 46 人來自北部,亦是比例最高(36.2%),與騎乘者對談中也發現,北 部騎乘自行車的風氣較勝,且因有較便利的自行車租賃服務,不管在運 動休閒或是通勤的使用率都比較高。

7. 騎乘車齡:漏答人數 1 人,1 個月以下有 33 人,佔有效人數比 10.9%;

1-6 個月有 30 人,佔有效人數比 9.9%;6 個月-1 年有 27 人,佔有效人 數比 8.9%;1 年以上有 212 人,佔有效人數比 70.2%。顯示大多數人 都曾有自行車騎乘的經驗,且在 1 年以上為最多。這可能與過去上學習 慣有關,因實地訪談時,許多人表示已經很久沒騎自行車,因為來台東 玩才有機會騎自行車。

8. 每周騎乘頻率(平均):無漏答人數,每天有 15 人,佔 5.0%;5-6 天 有 16 人,佔 5.3%,3-4 天有 53 人,佔 17.5%,1-2 天有 101 人,佔 33.3

%;不到 1 天有 118 人,佔 38.9%。顯示每周騎乘 1-2 天以下的騎乘者 比例高達 7 成,騎乘 3 天以上的騎乘者相對較少,推測可能與大多數人 使用自行車的主要目的為運動休閒有關,多利用假日騎乘,因此低於 2 日,也就是說自行車並非受試者經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與 2009 年余瑋 舲調查大台北地區自行車參與者情形相符。

9. 每次騎乘時間(平均):漏答人數 1 人,30 分鐘(含)以下有 62 人,

佔有效人數比 20.5%;30 分鐘-1(含)小時有 81 人,佔有效人數比 26.8

%;1-2(含)小時有 87 人,佔有效人數比 28.8%;2-3(含)小時有 40 人,佔有效人數比 13.2%;3-4(含)小時有 23 人,佔有效人數比 7.6%;4 小時以上有 9 人,佔有效人數比 3.0%。顯示騎乘自行車平均 時間多為 2 小時以下,佔 76.1%,也就是說多數自行車騎乘者並不會花 許多時間在騎乘活動上,推測可能與大多數人使用自行車的主要目的為 運動休閒有關,多利用周休假日騎乘,與 2009 年廖哲毅調查騎乘時間 相符。

57

10. 騎乘主要目的:漏答人數 8 人,主要是因勾選為複選,因此視為未填 答,運動休閒有 257 人,佔有效人數比 87.1%;通勤有 31 人,佔有效 人數比 10.5%,轉乘大眾運輸工具有 7 人,佔 2.4%。顯示騎乘自行車 多為了運動休閒,與經建會 2008 年調查自行車活動目的,運動休閒佔 80%相符。

綜合以上發現,自行車騎乘者性別差異性不明顯;年齡分佈以年輕人為主,

年齡越大,騎乘人數逐漸減少;教育程度越高騎乘人數越多,在職業部分學生、

軍警公教比例較高,可能與工作時間、假期較固定有關,其餘工作可能因工作時 間較不穩定,而較少有從事自行車活動的機會;居住地區以北部地區最高,南部 次之,可能與當地已建置便利的自行車租賃服務與自行車道推廣有關;騎乘車齡 多數人有 1 年以上騎乘車齡,可能與民眾過去的通勤上學有關;每周騎乘頻率平 均 2 天以下,應與主要目的為運動休閒有關,多利用周休二日進行休閒活動,而 無法於工作日時有多餘時間進行休閒運動;每次騎乘時間多在 2 小時以下,因多 數人騎乘頻率在一周兩天以下,可能體力無法支持長時間騎乘,2 小時可能是單 次活動的較適宜情況;騎乘主要目的為運動休閒,與本研究預設相符。

表 11

自行車騎乘者背景變項次數分配表

背景變項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背景變項 項目 次數 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