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的對外經貿戰略

第二章 中韓台經貿政策之發展

第二節 中國的對外經貿戰略

張蘊嶺對新東亞區域主義之特徵作了精 準之描繪,也指出了東協作為東亞合作的基礎與核心地位。

東亞地區有世界經濟強國日本,還有第一代新興工業化國家以出 口為導向發展模式帶來高度經濟成長的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香港、

新加坡,接著第二代新興工業化國家中國、東盟成員國等經濟體,經 濟發展上多層次的次區域合作機制把東亞各國家的關係拉近。日本對 區域內貿易的依存度僅為 32.1%,因此不願意建立關稅同盟以上的區域 整合組織,日本的消極態度構成了東亞主義發展的障礙。當然,由於 東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差異甚大,各國難以接受對主權的多 讓渡,難以展開高層次的合作,共享增長旋即成為東亞合作的主要推 動力。17

中國的現代化始於 1950 年代,在 1978 年的改革開放後經濟實現 爆炸式的增長。在 1950 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諸多新技術,此舉曾被 認為加速了現代化進程。從蘇聯引進的都是大型項目,主要集中於鐵 路和港口的建設。然而,同期相較於日本、台灣和韓國等經濟體,中 這實際上給中國提供一個循序漸進,逐步主導區域整合的機 遇。

16張蘊嶺(2005),〈探求東亞的區域主義〉,《國際政治》北京,頁 124-126。

17陳虹(2003),〈共享增長: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現實與思考〉,《國際經濟評論》,2003 年第 9-10 期,頁 51-55。

國現代化發展著實稱不上快速。1978 年後中國新現代化進程重要的特 徵是參與地區和全球生產的網路,使得中國迅速融入區域和全球成為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亞洲國家保持著不同的政治制度,在維護市場開 放、保持有利於現代化進程的穩定和安全環境方面有著共同訴求。18

由於中國經貿實力不斷增強及軍備擴充,中國的崛起讓「中國威 脅論」聲浪四起,除了鄰近國家日本、韓國、印尼、東南亞等國感到 憂慮與質疑,西方國家也頗有壓力,尤以美國的疑慮最深。因此,如 何降低東亞周邊國家和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心,創造戰略機遇,成為 中國外交政策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美國學者哥德斯坦(Avery Gold-stein)認為,為了緩解崛起帶來的國際壓力,中國對東亞國家採取「確 保」(reassure)政策,安撫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擔憂;對於美國,中國力 圖維持合作夥伴關係,以減少美國的敵視和威脅感。

在這一國際環境下,中國以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為契機開始構建 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歷程。在戰略理念上,中國先後提出了「新安全觀」、

「睦鄰」、「安鄰」、「富鄰」、「和平崛起」、「和諧世界」等體現國際社 會發展趨勢的先進觀念,展現出中國負責任姿態和維護國際秩序的良 好意願。此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以更加積極姿態參與國 際制度。從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看,1994 年中國參與的數量是 50 個,

與 1982 年相比增加了 26 個,但是到 2002 年,中國參與數量達到 163 個,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的政府間組織,成為少數幾個參與國際組織 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其次,中國積極參與朝鮮半島、伊拉克和伊朗 等地區危機的解決,並努力發揮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在朝核問題上,

中國的積極斡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 的高度讚譽。再次,在反對恐怖主義問題上,積極與美國合作,對美

18張蘊岭﹝美﹞傅高義(2005),〈理解變化中的亞洲與中國〉,《國際經濟評論》,2015 年第 1 期,頁 2-3。

國在物質和道義上給予大力支持配合。在周邊關係上,中國積極實踐

19金燦榮(2012),〈如何應對“中國威脅論”〉,《環球時報》,【線上資料】,環球網,

http://opinion.huanqiu.com/column/mjzl/2012-04/2647487.html ,2012/4/22。

就亞洲而言,

也在大幅成長,「中國特需」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也就是說,中國的利益與亞洲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中國在東亞地 區的戰略自然也就包括積極參與地區的合作,此戰略是中國奉行「為 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政策的充實與發展,目的是建設一個和平穩 定、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周邊環境。

二、接受「開放的地區主義」

在亞洲地區主義發展進程中,以地理相鄰姓為基礎形成了各種地 區概念,如東亞、亞太、東北亞、東南亞。其中,東亞地區主義與亞 太地區主義是兩個最有競爭性的地區主義,其主分歧在於地區合作涵 蓋的國家和地區主義邊界的確定。

作為體系霸權國家,美國十分警惕各種地區合作的發展動向,擔 心排他性地區主義的氾濫,使美國在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喪 失主導地位和影響力。冷戰後,東亞和亞太地區逐漸成為美國的戰略 重點,東亞地區主義的發展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因此,

美國支持亞太地區主義,並試圖主導和控制亞太經繼合作(APEC),

對於排他性的東亞地區主義,美國的態度十分謹慎。為此,美國在亞 太地區鼓勵的是「開放的地區主義」(open regionalism)。

因此,為避免美國因在地區合作遭到排擠而擔心,中國接受了「開 放的地區主義」。2005 年 12 月,溫家寶在首屆東亞峰會上講話指出:「中 國將永遠做本地區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夥伴,絕不會在本地區謀求 支配性地位,強調中國主張在區域合作進程中堅持開放的思維,倡導 開放的地區主義,在開放中推動各國共同進步,促進本地區共同發 展。」22

22溫家寶(2006),〈溫家寶總理在首屆東亞峰會上的講話(全文)〉《中國評論新聞網》【線上資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0/7/2/2/100072273.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0722 73,2005/12/24。

2015 年 3 月習近平在博鼇亞洲論壇開幕演說再次的聲明「我

們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協調推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在內的跨區域 合作。」23

2007 年 10 月,中國在中國共產黨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即將建設 自由貿易區提升為國家戰略層次,而後 2012 年 11 月在中國共產黨第 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更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重要 工作方向。至 2013 年 11 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 次全體會議中,中國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即於經濟體制改革項目之 下,確立了建構「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方向。為此,中國中央不 僅於該次會議中決定要放寬投資准入,進一步開放外資准入限制,同 時也表示未來將要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一方面藉此形成面向全球的 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另方面,還要擴大中國內陸沿邊開放,形成 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此主張即是避免與美國的核心利益發生衝突,

對各種並存的地區主義採取溫和的態度,鼓勵多樣性和多樣化,謹慎 對待封閉性的地區合作。這些政策的重要政治結果就是減少美國的憂 慮和抵制,防止觸及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贏得中美政治合作 的基礎。

三、支持東協主導東亞整合

在參與地區合作的進程中,中國的自我定位是積極的參與國,積 極支持參與相關地區合作,避免成為合作的主導力量,始終強調東協 在地區合作中的主導地位,支持「東協方式」的地區主義和多邊主義。

冷戰後,東協一直是亞太和東亞地區主義的主要倡導者、發起者 和組織者,創造了小國推動大國走向多邊合作的政治奇蹟。1994 年東 協發起了「東協地區論壇」(ARF),建立了亞太地區第一個、也是唯 一的政府間多邊安全對話機制;1999 年,東協又發起了 10+3 合作機制

23習近平(2015),〈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習近平出席博鼇亞洲論壇 2015 年年會開幕 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線上資料】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http://www.scio.gov.cn/zxbd/wz/Document/1397582/1397582.htm2015/3/28。

(東協 10 國加中日韓 3 國),推動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由於東協的主 導地位,東協內部的合作方式為以「東協方式」逐漸擴展到東亞和亞 太地區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支持在東協地區論壇和 10+3 進程中注 意維護東協的主導地位,支持「東協方式」所體現的非正式和協商一 致等合作的原則和規範。2004 年 11 月,溫家寶出席 10+3 合作機制的 第八次領導人會議時,明確地說明中國的立場和態度,強調並支持東 協在 10+3 合作機制與東亞合作進程中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在東亞峰會 (EAF)於 2005 年 12 月成立後,中國繼續支持東協在東亞峰會發揮主導 作用;東協則重申「一個中國」政策。24

其次,2002 年東協與中國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引起日 本的高度關注。東協與日本早於 1973 年開始發展非正式關係,但 2002 年東協與中國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後,2003 年日本也與東 協簽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架構」,並於 2003 年中國加入「東南亞友 好合作條約」後跟進,顯示東協的地緣關係,令中國與日本在與東協 合作的議題上相互制衡令。而東協也善用該優勢,於 2003 年第九屆東 協高峰會上正式宣示於 2020 年建立東協共同體,進一步擴大區域合作 的影響力。

中國為了提高東協合作的意願,採取懷柔政策,一方面減緩東協 對中國崛起的壓力,消除「中國威脅」疑慮;另一方 面與東協合作時 也給予多項禮遇與提供農業、交通計劃等項目的補助,在合作的過程 中作了一定程度的讓步。爭取東協的政治心理戰上也發表了「關於非 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希望在多方面加 強與東協在非傳統安 全領域的全面合作。針對中國與部分東協成員之間的南海問題,雙方 制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其積極意 義在於中國認為其與東協成員

中國為了提高東協合作的意願,採取懷柔政策,一方面減緩東協 對中國崛起的壓力,消除「中國威脅」疑慮;另一方 面與東協合作時 也給予多項禮遇與提供農業、交通計劃等項目的補助,在合作的過程 中作了一定程度的讓步。爭取東協的政治心理戰上也發表了「關於非 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希望在多方面加 強與東協在非傳統安 全領域的全面合作。針對中國與部分東協成員之間的南海問題,雙方 制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其積極意 義在於中國認為其與東協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