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之發展

第四章 台韓兩國與中國經貿關係之發展

第二節 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之發展

一、國際市場需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銀行信用減縮因次級房 貸影響資本市場的信心加上企業在貸款減縮下,面臨的各種問題及壓 力,如:裁員、無薪假、失業率上升、民眾消費能力下降、景氣又衰 退等,政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 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益及目標,這都有待商確。例如:「大專畢業生企 業職場實習方案」(22K)拉低薪資水準等原因,造成的影響,都使得 這項政策遭到質疑。

二、歐債與景氣復甦:歐債的問題直接影響台灣對歐洲進出口,

但 2011 年台灣出口歐洲總值為 10.12%;而同時台灣對東協六國出口年 增率達到 22.68%,台灣出口份額也增至 16.46%。但隨著二次歐債風暴,

出口同期相比之下台灣主要的貿易國家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的出 口呈現負成長,為-10.22%(中國 )、-9.68%(美國 )、 -4.19%(歐洲 )、

-7.80%(日本)。而對東協六國的出口卻平均成長 6.84%。根據投資理論,

生產者因為生產成本和市場目標,也許會選擇設立子公司或是垂直分 工方式進行投資,故台灣在 ASEAN 地區的出口有助於分散市場風險以 及經貿合作關係。

三、區域經濟的整合加深產業聚落:中國在面對全球經濟衰退提 出的「出口轉內需」、「投資轉消費」被受矚目,在中國「十二五」政 策下,將以重慶、成都、西安為西部地區的核心,做為平衡區城發展 的優先地方。根據重慶市統計局 2011 年鑑,相較於全國平均 GDP 的 9.2%,重慶 GDP 成長率有 16.4%,居中國之首,主要的原因是來自外 資的投入。在中國政府的推動力及內需市場的擴大下,各國廠商不斷 湧入,漸而增加中國西部地區投資數,而台灣因租稅成本與投資限制 考量進而將製造工廠從沿海城市移進西部地區。

貳、台灣與中國貿易中面臨的問題

一、失業增加問題。1995 年前,就是開放對中國間接投資初期,

每年間接投資金額約 11 億美元,失業率維持在 2%以下,此後,赴中 國投資金額加倍增加,1996 至 2000 年每年赴中國投資 23 億美元,失 業率上升到 2~3%。2001 年對中國經貿政策改爲積極開放,對中國投 資項目放寬之後,投資大幅增加,從 2001 年的 29 億美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110 億美元,失業也不斷上升。由於民進黨政府採取名種的就業 輔導計劃,使失業率從 2002 年的 5.17%高峰漸漸下降到 2007 年的

3.91%,但是 2008 年起又開始回升。雖然 2001 年由科技泡沫,使台灣 經濟成長率負數(-2.2%),固定資本形成的成長率大幅下降 19.91%,

但是台商赴中國投資仍然繼續增加,因此,失業率從 2000 年的 2.99%

跳升到 2001 年的 4.57%。從以上資料可以清楚地了解,台商赴中國投 資金額增加是造成失業率不斷上升的關鍵因素。

二、台灣將逐漸喪失在經濟方面領先中國的優勢。台灣對中國,

唯獨在經貿方面還具有相對的優勢。然而,隨著台商的中國投資熱,

大量的資金、管理人力與技術不斷地由台灣移往中國,一方面促使中 國經濟快速壯大,增強其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卻延緩台灣的產業 升級。此消彼長的結果,台灣恐怕很快就會喪失其在經貿方面領先的 優勢。前述台灣出口品,尤其是高度技術人力密集品逐漸被中國取代,

即是台灣經貿優勢逐漸減弱的一項警訊。另外,從台灣與中國在世界 貿易中所居的地位變化,亦可看出台灣的經貿優勢已相對減弱。根據 國際貨幣基金之金融統計月報上的資料,在 1991 年,台灣的出口值、

進口值與貿易值分別為 762 億美元、629 億美元與 1,391 億美元;而中 國則分別為 719 億美元、638 億美元與 1,357 億美元。這些資料顯示,

在 1991 年,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台灣的總體經貿實力略勝中國一籌。

但在次年,中國的進、出口及貿易總值就都超越台灣了。到 1998 年,

台灣的出口、進口與貿易總值分別增為 1,106 億美元、1,047 億美元與 2,1583 億美元,分占世界第 14 位、第 14 位與第 15 位;而中國則分別 增為 1,838 億美元、1,402 億美元與 3,240 億美元,分占世界第 9 位、

第 11 位與第 11 位。這顯示在過去十年來,中國經貿實力的成長速度 比台灣快得多。

不僅如此,當中國的經濟力壯大之後,其國內市場隨之擴大,更 加吸引世界各國的注意力。國際間各國之交往無不考量其本身之利益。

一旦中國的經濟力超過台灣之後,世界各國基於經濟利益之考量,自 然更不願得罪中國,則國際上支持台灣的的力量勢必愈趨減弱。那麼,

台灣想要加入各種國際組織也就更加困難了。這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 展也必產生相當大的限制作用。台灣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遭 遇到重重的困難,即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美國前國務院東亞事務助卿 羅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美中關係未來聽證會上作證時即表示

「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盟邦的退縮,不敢得罪北京,台灣現在應該已是 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三、台灣的經濟發展將受制於中國。台商大量投資於中國,造成 兩國轉口貿易的快速成長,已使台灣面臨出口依賴中國的外貿危機。

中國對台灣的經貿交流只是其非武力統戰的一種策略而已;它包藏著 極大的政治目的。中國以經濟拉住台灣的統戰策略,實質上就是要掌 握住台灣的經濟命脈,使其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達到併吞台灣的目的。

而事實上,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急增,再加上政府不斷地擴大開 放中國的農工原料及半成品的進口,已使得影響台灣經濟發展最大的 出口市場及生產原料被掌握在中國的手中。此即無異於將台灣的經濟 命脈置於中國的掌握之中。

事實上,台灣對中國市場的倚賴度即將高於對美國市場的倚賴度,

徒使中國更易採取干擾台灣出口的政策措施,來影響台灣的產業發展,

進而掌握台灣的經濟命脈,也更有能力藉經濟抵制之威脅來影響台灣 的政策。此外,各產業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也表示某些廠商對中 國市場的依賴極可能更大。這些廠商的行為將受到中國更大的影響,

包括可能被脅迫必須去中國擴大投資,甚至發表符合中國利益而不利 於台灣。

第三節 台韓中投資關係發展雙方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