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省思與成長

一、 中文部份

江文慈(民 86)。整合與超越:多元智力取向的評量。測 驗輔導雙月刊,143,2952-2954。

朱建正(民 82)。國民小學數學新課程低年級長度教材的

設計。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二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

朱建正(民 84)。從具體解題活動出發的國小統計教材設 計的理念與實際。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 討會。

呂玉琴(民 84)。數與計算教材設計對分數概念的處理。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

林文生(民 85)。一位國小數學教師佈題情境及其對學生 解題交互影響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兆偉(民 84)。「質的研究」的訴求與設計。教育研究,

4,1-33。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 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 冠。

林德宗(民 88)。擬題活動在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室裡的應 用。國科會補助大學生研究專案成果報告

(NSC88-2815-C-023-001-S)。

周筱亭(民 84)。國民小學教師對新課程應有的認識。國 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二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

坪田耕三(1987)。生動的算術。國土社。

徐文鈺(民 85)。擬題教學策略對國小兒童分數概念的解 題能力、擬題能力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 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孫秀芳(民 86)。國小二年級學生加法擬題能力之研究。

國科會補助大學生研究專案成果報告補助專案報告

(NSC86-2815-C-023-005-H) 。

夏林清等譯(1998)。教育行動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研

究。台北:遠流。

翁嘉英(民 77)。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題認知歷程。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民 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陳伯璋(民 79)。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台 北:南宏。

陳美芳(民 84)。「學生因素」與「題目因素」對國小高 年級兒童乘除法應用問題解題影響之解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梁淑坤(民 82)。「擬題」的研究及其在課程的角色。報 告發表於: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二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 文既會議實錄編彙。

梁淑坤(民 84)。師範生擬題行為之研究。國科會報告 NSC83-0111-S-023-007、NSC84-2511-S-023-001。

梁淑坤(民 86)。擬題能力之評量:工具之製作。國科會 專案(NSC84-2511-S-023-006)。

梁淑坤(民 88)。從擬題研究提出數學教學建議。新數學 典範(頁 184-220)。高雄市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編印。

郭重吉、江武雄和王夕堯(民 88)。輔導中學數學教師設 計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報告發表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1999 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陶惠昭(民 87)。從一年級教室看數學教師的佈題。國立 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敏晃(民 83)。小學新課程的精神。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八十二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

廖鳳池(民 79)。行動研究法簡介。諮商與輔導月刊,60,

5-9。

甯自強(民 82)。國小數學科新課程的精神及改革動向-

由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科學教育月刊,1(1),101-108。

歐用生(民 83)。提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究資訊,

11(2),1-7。

歐用生(民 88)。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論文載於: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1999 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甄曉蘭(民 84)。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 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297-318。

劉芳妃(民 87)。合作擬題活動融入國一數學科教學之個 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好(民 84)。角的課程設計理念。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 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

鍾靜(民 85)。數學教室文化的新貌。載於:國立嘉義師 範學院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既會議實錄編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