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扮演了成效評估者的角色,不斷反省,尋求方案解決問題,以 心中的尺衡量教學的成效。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瞭解擬題活動在實際的教學狀 況,並且探討擬題教學中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以及老 師在擬題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於民國八十八年九月開 始進行教學,為期一學期,一共有七個單元,在研究期間,研 究者透過錄影、訪談、文件等多樣的方式蒐集資料,進行分析 討論,根據研究結果推論而得到以下的結論:

擬題教學的實踐情形在經過三個階段的教學,研究者根據 研究發現,歸納出七個重要的結論:

(一) 教學準備方面:

進行擬題教學前,老師必須先處理好級務,尤其是新接的 班級,老師必須先瞭解學生的狀況,並且建立班級常規,當級 務步入軌道之後,再進行擬題教學。對於先前的教學設計,在 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後,會做適當的調整,讓擬題的教 學更為順利。

(二) 教師佈題方面:

在進行擬題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故事佈題的方式,不但 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上課的氣氛更熱絡。而利 用學生所擬出來的題目作為佈題的來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的 動機,更可以增加擬題時的樂趣。當老師佈題之後,想要瞭解 學生是否瞭解擬題的任務時,可以請學生來說說看,利用學生 來「說明」,並且幫助老師瞭解學生的認知。此外,對於第一 次接受擬題教學的學生,老師可以用「出題目」的方式來定義

擬題,讓學生容易瞭解。

(三) 學生擬題方面:

當老師佈題之後,接下來就是學生擬題的時間,在本研究 中學生擬題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個人擬題,一種是小組擬 題。在個人擬題時,對於低成就的學生,老師可以適時介入其 擬題的過程,引導低成就學生完成擬題。至於小組擬題,學生 很快能適應小組擬題的方式,小組成員間彼此分工合作,共同 完成擬題的任務,但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常常會有音量較 大的現象,不過只要不妨礙到其它小組,都是可以允許的。此 外在學生擬題時,有些動作快的學生,很快完成擬題,此時老 師可以分派適當的工作給已經完成的同學,讓這些學生有事情 可以做,才不會妨礙到其它正在進行擬題的學生。

(四) 全班討論方面:

學生完成擬題之後,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就是請學生展 示擬題的作品,全班一起共同來討論,討論的重點放在題目的 內容是否合乎邏輯、文句是否通順等等,但是剛開始在進行全 班討論時,學生會侷限於題目的外在因素,如字體的大小美醜 等,而不是針對題目的內容來進行討論,不過經過老師的引 導,以及多次的討論經驗,全班討論的品質會慢慢提昇,學生 也能掌握討論的重點。

(五) 同儕評鑑方面:

老師可以利用同儕評鑑的方式,讓學生彼此觀摩、欣賞其 它人的作品,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不過對於國小三年 級的學生,要讓他們能夠在評鑑單上寫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老師必須花費一番心思,事前的準備也要充分,並且以實例先 帶領學生做全班的評鑑,等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才進 行個人評鑑單的活動。

(六) 擬題的學習成效方面:

透過擬題教學的過程,以及學生擬題的作品,可以知道擬 題對於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所助益,可以兼顧個別差異讓數學學 習變得有意義,雖然在擬題教學的初期,學生擬題的作品不如 預期般的具有創意,但是經過故事佈題的方式,學生擬題時的 創意增加了。此外,在擬題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也 有助益。透過擬題,老師也可以察覺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瞭 解學生的興趣以及生活習慣。

(七) 回家擬題方面:

在擬題教學的末期,學生已經熟悉擬題的方式,因此在時 機成熟時,也就是學生已經能夠獨立擬題,不需要老師的引導 時,可以利用回家擬題的方式來進行,但是在回家擬題之前,

老師還是需要針對擬題的任務加以說明,讓學生回家擬題的方 向不至於有所偏差,而且回家擬題對於學生而言,有更充分的 時間可以擬題,也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

擬題教學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在本研究經過實際的 教學之後,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式整理如 下:

(一)教學準備方面一共有三點。第一,教學者與學生接觸 之後,發現原先的教學設計與學生的程度之間有所差距,此時

教學者可以在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之前,斟酌學生的學習現況,然後作 適度的調整。第二,在第三單元的教學,由於活動太多,原本 預計一節課的設計,延至兩節課的時間才完成,所以,今後的擬 題教學,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擬題以及討論,其它的活動可以省略。 第三,在第一次接學時,面對從未擬題的學生,老師不知道要 用什麼方式向學生定義擬題,經過教學之後,證明以考試為 由,請學生「幫老師出題目」的方式讓學生很快能明白擬題的意義。

(二)學生擬題方面,一共有四點。第一,在擬題活動中,

有幾位低成就的學生教出白卷,需要老師更多的引導。此時老 師可以適時的介入幫低成就學生起個頭,讓繳白卷的情況得到改善。第 二,在教學前,老師預期學生擬出來的題目應該是充滿創意,

但是在教學初期,學生擬出來的題目過於僵化,沒有創意, 以老師利用故事佈題的方式,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增加學生擬題時的創 意。第三,教學的初期,老師發現動作快的學生在擬完題後,

會干擾到其它的同學擬題,讓這些學生在活動單空白的地方畫畫,

效果不錯。第四,在小組擬題時,學生會因為熱烈討論,導致 音量太大,在不妨礙別組討論的情況下,是可以允許的。

(三)在全班討論方面,第一,第一次的擬題教學,在全 班共同討論之前,老師請學生現場將擬題作品寫在黑板上,結 果浪費寶貴的上課時間,經過檢討之後,將以後呈現作品的方 式改為:個人擬題時,以隔天討論的方式進行,在教學前的下課時間請 學生寫在黑板上;小組擬題時,則是利用白板來呈現作品。第二,學生 剛開始進行全班討論時,討論的焦點往往侷限於題目的外在,

而非題目的內容,不過隨著學生討論經驗的累積,加上老師的引導,

學生討論的品質慢慢提昇,也能掌握討論的重點。

(四)共同評鑑方面,在第一次評鑑,學生評鑑的內容前 後矛盾、不合邏輯,經過檢討之後,改為實作的方式,老師選定一 題作為範例,帶領全班一起討論,之後再進行個人評鑑。

參、老師在擬題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教學中,老師扮演了以下五種角色。第一個是教學 設計者,老師在擬題教學前,扮演教學設計者的角色,根據課 本的教學單元,參考國內外的文獻設計教學,再透過別人的意 見完成教學設計,教學之前,還需要視學生的狀況,修改教學 設計。第二個是佈題者,擬題教學中,老師扮演佈題者的角 色,透過老師有趣、生動的佈題方式,不但可以提昇學生擬題 的興趣與動機,並且讓上課的氣氛更活潑。第三個是引導者, 擬題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擬題的目標及方式,也引導學生掌 握全班討論時的重點,適時的提供鷹架作用,讓學生得以建構 知識。第四是時間控制者,在擬題教學中,老師負責掌控教學 的時間,包括佈題、學生擬題、全班討論等時間的控制,讓教 學活動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得以實現。最後,是成效評估 ,老師在擬題教學中,利用心中的標準尺,來衡量教學的成 效,並且透過反省與思考,尋求解決之道,以增加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