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共同評鑑方面

第三節 老師在擬題教學所扮演的角色

五、 成效評估者

在每一位老師的心中,都有一把尺,衡量這一節課教學的 成效,如果成效不彰時,就必須再進行補救教學。本研究進行 當中,老師也會以本身的教學經驗,來衡量這一節課的成效,

然後記載在省思札記中,並且尋求解決的方法。

我們以學生擬題的創意為例,來討論老師扮演成效評估者的 角色。在沒有進行擬題教學前,老師預期學生的擬題,應該是 具有豐富的想像力,並且會將生活中的事物或是熱門的卡通人 物融入其中,但是結果不是如此。

而且這一次的題目都很類似,都是關於出國旅行的題目,可能是因為 最近作的習題有這些題目的影響吧(0915 札)!

第一次擬題的結果,老師覺得很失望,因為評估成效之後 發現,學生擬出來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出國為題材的作品,沒有 很多的變化以及創意,經過檢討之後,老師認為學生可能是受 到習作的影響,所以擬出類似的題目。

在第二次的擬題,也有同樣的問題出現:

今天進行的結果,果然發現小朋友剛開始都擬出:「××有多長?」所 以就提醒他們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出題,但是教學進行的結果還是發 現,小朋友的創意仍然不夠,因為第二次擬出來的題目和我所提示的題 目很類似,都是兩樣東西相加是多少?或者是兩樣東西相差多少,而原 先設計的口香糖相疊,或是糖果變成除法的問題,小朋友都未能想到,

而且袋子裏雖然有很多東西,但是小朋友似乎只偏向火柴和口香糖以及 鉛筆來反應,其它的東西都沒有出現,如蠟燭、吸管、電池(1006 札)。

從這一段我們知道,在這一個單元,學生擬出來的題目會

沒有創意是老師預期中的事,所以老師針對這個問題,事先準 備好豐富的題型,當學生擬出來的題目沒有創意時,再提醒學 生可以朝其它的方向思考題目,沒想到學生再次擬出的題目,

卻跟老師所提示的題目雷同,而且魔術袋中有許多的物品,但 是擬出來的題目主角也都只是其中的幾樣,所以這一單元經過 老師評估之後認為,學生擬題時的創意問題仍未改善,下一次 要繼續努力增加學生擬題時的創意。

有感於小朋友擬出來的題目創意不夠,再加上先前同事、梁老師以 及學姐的建議,決定將第三單元原先設計結構題的內容,改成故事題,

並且以說故事的方式來佈題,希望能夠提高小朋友的創造力,因為只有 結構題而沒有故事的方式,小朋友擬出來的題目恐怕又要千篇一律了

(1108 札)。

經過前幾次的教學,老師評估成效後發現,學生擬題時的 創意不夠,因此老師尋求多方的建議,最後決定利用故事佈題 來進行教學,希望透過這樣的改變,能夠讓學生擬出來的題目 更具有創造力。

小朋友擬出來的題目的確比以前具創意多了,都具有不同的題材,

或許寫一個故事題,小朋友比較會動腦筋去想,內容與題材也比較多樣 性。不過還是有幾位小朋友出類似於上次的題目,但是已經是少數了

(1109 札)。

果然,在改變之後,老師評估故事題的教學方式,的確讓 學生擬題時的創造力提高了,並且具有不同的題材,雖然仍然 有少數的學生出的題目和上一次一樣,也就是出類似習題的題 目,但是老師滿意這樣的結果。所以,本研究進行中,老師也

扮演了成效評估者的角色,不斷反省,尋求方案解決問題,以 心中的尺衡量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