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中部地區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本節旨在瞭解中部地區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使 用獨立樣本 t 檢定(t-test)與單因子變異數(one-way ANOVA)分析其結果,考驗幼兒 家長身分、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月平均總收入、居住地區、幼兒性別、幼兒年 齡、幼兒就讀幼兒園類型、家庭型態、宗教信仰、是否聽過生命教育一詞、是否了解生 命教育內涵之四大面向、是否曾經參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講座、活動或研習課程及孩子是 否曾經參加過家人親戚或朋友的喪禮等,不同背景變項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 差異情形。

本研究因考量樣本數組別之間差異過大,於統計分析前,先進行不同背景變項各類 別的組別合併,組別合併的方式於各變項分述說明。針對不同背景變項幼兒家長在幼兒 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將統計分析之顯著水準設定為 p<.05,並使用效果量(size of effect)分析。若變異數分析之整體考驗的 F 值達到顯著(p<.05),必須再進一步進行

「事後比較」,若變異數分析之整體考驗的 F 值未達到顯著水準(p>.05),則無須進行 事後比較;本研究背景變項須先經變異數同質性檢定 Levene 統計量,若組間變異數同 質時,則採用「雪費多重比較法 Scheffe’s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若組間變異數不同 質時,則以「Games-Howell 檢定」,藉以瞭解組間之差異情形(吳明隆、涂金堂,2012)。

效果量是指自變項可以解釋依變項多少的變異量,通常以符號ω2 (omega squared)

表示,「關聯強度」可以說明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關聯程度,其係數值愈大,代表二 者的關係愈密切,關聯強度係數值的高低可以作為「實用顯著性」的判別依據,關聯強 度ω2等於調整後的 R 平方值。

根據 Cohen 於 1988 提出的判斷標準指出,ω2≧.138 屬高度關聯強度,.138>ω2

105

≧.059 屬於中度關聯強度,.059>ω2>.01 屬於低度關聯強度;而另一種表示關聯強度 的為淨η2(partial η2),其η2的判斷準則與ω2相同(引自邱皓政,2012)。「統計考驗 力」(power of test)能夠了解研究推論結果的決策正確率,最好在.80 以上,即達到 80%

之上較有良好的研究結果,代表統計考驗力愈高,愈能了解研究推論結果決策的正確率

(吳明隆,2009;邱皓政,2012);茲將本節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106

壹、不同身分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在幼兒家長身分的變項內容原分五類,將「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

與「其他照顧者」合併,經由組別合併後分別為以下三組:「父親」、「母親」、「其他照 顧者」。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比較不同身分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 態度之差異情形,分別從「人與自己」層面、「人與他人」層面、「人與環境」層面、「人 與宇宙」層面及「態度總量表」來探討。

從表 4-2-1 結果得知,不同身分的幼兒家長在「人與宇宙」層面達顯著差異,其餘 在「人與自己」層面、「人與他人」層面、「人與環境」層面及「態度總量表」皆未達顯 著差異。研究者以 Levene 檢定進行同質性考驗,結果顯示「人與宇宙」層面F值.26(p

>.05)未達顯著差異,表示組內具同質性;進一步以 Scheffe’s 法進行事後比較,結果 顯示在「人與宇宙」層面(F=3.33,p<.05,ω2=.004)達顯著水準,統計考驗力為 63%,幼兒家長身分為「母親」者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人與宇宙」層面中高於幼兒家 長身分為「父親」者,表示幼兒母親在面對有關生死的議題的態度較為幼兒父親開放,

且想法也較傾向正向思考。從題目第 24 題「我認為可以藉由繪本故事或觀察動植物生 長得變化,來引導幼兒談論生死的議題。」此題單題平均數(M=3.52)為「人與宇宙」

層面最高得分題,而填寫問卷的受試家長又以「母親」身分居多,顯示幼兒母親較常藉 由繪本故事來間接引導幼兒瞭解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及主動談論生死的議題。

107

表 4-2-1

不同身分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分析 層

選項 N M SD ANOVA 事後

SV SS df MS F 比較

人 父親 166 26.55 2.19 組間 15.93 2 7.97 1.84 — 與 母親 837 26.88 2.05 組內 4499.32 1039 4.33

自 其他 39 26.62 2.28 總和 4515.25 1041

己 照顧者

人 父親 166 26.20 2.431 組間 24.06 2 12.03 2.19 — 與 母親 837 26.54 2.30 組內 5709.58 1039 5.50

他 其他 39 26.03 2.80 總和 5733.64 1041

人 照顧者

人 父親 165 25.96 2.48 組間 9.30 2 4.65 .88 — 與 母親 836 26.22 2.26 組內 5496.72 1037 5.30

環 其他 39 26.26 2.48 總和 5506.02 1039

境 照顧者

人 父親 166 16.52 2.35 組間 36.02 2 18.01 3.33* >a

與 母親 835 17.03 2.30 組內 5617.40 1037 5.42

宇 其他 39 16.82 2.70 總和 5653.42 1039

宙 照顧者

ω2=.004 1-β=63%

態 父親 165 95.27 8.25 組間 282.42 2 141.21 2.31 — 度 母親 834 96.66 7.68 組內 63362.86 1035 61.22

總 其他 39 95.72 8.92 總和 63645.28 1037

量 照顧者 表

註:* p<.05.;—表示無需進行事後比較;a-Scheffe。

108

貳、不同年齡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在幼兒家長年齡的變項內容原分七類,將「25(含)歲以下」與「26~30 歲」

合併為 30 歲以下,「46~50 歲」與「51 歲(含)以上」合併為 46 歲以上,經由組別合 併後,不同年齡的幼兒家長分為以下五組:「30 歲以下」、「31~35 歲」、「36~40 歲」、「41~45 歲」及「46 歲以上」。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比較不同年齡的幼兒家長在 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由表 4-2-2 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的幼兒家長在「人與自己」層面、「人與他人」層面 及「態度總量表」達顯著差異,在「人與環境」層面、「人與宇宙」層面未達顯著差異。

再以 Levene 檢定進行同質性考驗,結果顯示「人與自己」層面F值 5.60(p<.05)、「人 與他人」層面F值 5.03(p<.05)、及「態度總量表」F值 2.98(p<.05),皆達顯著差 異表示組內具異質性。

進一步以 Games-Howell 檢定進行事後比較,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幼兒家長在「人與 自己」層面、「人與他人」層面及「態度總量表」上皆無顯著差異,亦即幼兒家長在幼 兒生命教育態度上不因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代表年齡並非影響幼兒家長在生命教育 態度的因素。

109

110

參、不同教育程度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在幼兒家長教育程度的變項內容原分為五類,因國中(含)以下教育程度與 博士教育程度個數之間差異過大,將「國中(含)以下」與「高中職」合併為高中職以 下教育程度,「博士」與「碩士」合併為碩士(含)以上教育程度,經組別合併後,分 為以下三組:「高中職以下」、「大學/專科」、「碩士(含)以上」。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進行統計考驗,比較不同教育程度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從表 4-2-3 結果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幼兒家長在「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

「人與宇宙」及「態度總量表」皆達顯著差異;再以 Levene 檢定進行同質性考驗,結 果顯示「人與自己」層面F值 16.06(p<.05)、「人與他人」層面F值 28.103(p<.05)、

「人與環境」層面F值 9.20(p<.05)、「人與宇宙」層面F值 7.24(p<.05)、「態度總 量表」F值 11.38(p<.05),皆達顯著差異,表示組內具異質性;適合使用 Games-Howell 檢定進行事後比較。

不同教育程度幼兒家長在「人與自己」層面(F=8.99,p<.001,ω2=.015)達顯 著水準,統計考驗力為 97%,幼兒家長教育程度屬「碩士(含)以上」在幼兒生命教育 態度的表現上高於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下」與「大學/專科」;在「人與環境」層面

(F=9.05,p<.001,ω2=.015)達顯著水準,統計考驗力為 98%,教育程度屬「碩士

(含)以上」高於「高中職以下」與「大學/專科」;在「人與他人」層面(F=12.58,

p<.001,ω2=.022)、「人與宇宙」層面(F=31.74,p<.001,ω2=.056)及「態度總 量表」(F=19.44,p<.001,ω2=.034)皆達顯著水準,統計考驗力同為 100%,三者 同樣呈現教育程度屬「大學/專科」高於「高中職以下」,且教育程度屬「碩士(含)

以上」高於「高中職以下」與「大學/專科」。由以上可知,幼兒家長教育程度愈高對 於幼兒生命教育態度愈傾向重視與支持,幼兒家長教育程度在碩士(含)以上者,相對 在接觸有關生命教育的資訊與相關的課程或研習較為容易與廣泛,對於生命教育的整體 內容也較能夠有全面性的了解與認識,接受與認同度也較高。

111

註:*** p<.001.;b-Games-Howell。

112

肆、不同職業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在幼兒家長職業的變項內容原分九類,將「農林漁牧礦」與「其他」(如:

傳統產業、家庭代工、營造業、文創產業等)合併為一組,經組別合併後,幼兒家長職 業分為以下八組:「軍警公教」、「商業/金融保險」、「科技業/工程」、「醫護人員」、「其 他」、「服務業/自由業/自營商」、「補教/文教事業」、「家管」。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進行統計考驗,比較不同職業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從表 4-2-4 結果得知,不同職業的幼兒家長在「人與自己」層面(F=1.91,p>.05)

未達顯著性,而在「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宇宙」等層面及「態度總量表」皆 達顯著差異。從 Levene 同質性考驗,結果顯示「人與他人」層面F值 7.07(p<.05)、「人 與環境」層面F值 1.57(p>.05)、「人與宇宙」層面F值 1.46(p>.05)、「態度總量表」

F值 2.16(p<.05),在「人與他人」層面及「態度總量表」皆達顯著差異,表示組內具 異質性,事後比較使用 Games-Howell 檢定。在「人與環境」及「人與宇宙」兩個層面 未達顯著差異,表示組內具同質性,事後比較使用 Scheffe’s 法。

不同職業幼兒家長在「人與他人」層面(F=3.50,p<.001,ω2=.017)達顯著水 準,統計考驗力為 97%,「軍警公教」的幼兒家長高於「科技業/工程」、「服務業/自 由業/自營商」及「家管」的幼兒家長;在「人與環境」層面(F=2.94,p<.01,ω2

=.013)達顯著水準,統計考驗力為 93%,「軍警公教」的幼兒家長高於「家管」的幼 兒家長;在「人與宇宙」層面(F=4.19,p<.001,ω2=.021)達顯著水準,統計考驗 力為 99%,同樣是「軍警公教」的幼兒家長高於「家管」的幼兒家長;在「態度總量表」

(F=4.01,p<.001,ω2=.020)達顯著水準,統計考驗力為 99%,「軍警公教」的幼 兒家長高於「科技業/工程」、「服務業/自由業/自營商」及「家管」的幼兒家長。從 職業變項的差異情形分析,軍警公教職業的幼兒家長在面對幼兒生命教育態度較為開放 接納與積極多元,此結果應與軍警公教人員規定每年參加的研習時數有關,因為經常參 加的講座或研習課程有部分與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相同及具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

113

114

層 面

選項 N M SD ANOVA 事後

SV SS df MS F 比較

人 軍警公教 217 17.58 2.18 組間 156.15 7 22.31 4.19*** >a 與 商業金融 57 16.65 1.98 組內 5497.28 1032 5.33

科技工程 81 16.47 2.27 總和 5653.42 1039

宙 醫護人員 52 17.37 2.28

其他 58 16.66 2.40

服務自由 226 16.81 2.41

補教文教 69 17.20 2.18

家管 280 16.67 2.40

ω2=.021 1-β=99%

態 軍警公教 216 98.62 6.86 組間 1687.62 7 241.09 4.01*** >b 度 商業金融 57 95.89 7.37 組內 61957.66 1030 60.15 >b

總 科技工程 81 94.54 7.95 總和 63645.28 1037 >b

量 醫護人員 52 97.12 8.43

表 其他 58 95.93 8.51

服務自由 225 95.95 7.84

補教文教 69 96.99 8.22

家管 280 95.51 7.95

ω2=.020 1-β=99%

註:** p<.01. *** p<.001.;—表示無需進行事後比較;a-Scheffe;b-Games-Howell。

115

伍、不同家庭月平均總收入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在不同家庭月平均總收入的幼兒家長分為以下六組:「20,000(含)元以下」、

「20,001~40,000 元」、「40,001~60,000 元」、「60,001~80,000 元」、「80,001~100,000 元」、

「100,001(含)元以上」。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比較不同家庭月平均總 收入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

「100,001(含)元以上」。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比較不同家庭月平均總 收入的幼兒家長在幼兒生命教育態度之差異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