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跨國倡議運動對「農民權」的倡議

第一節 主要倡議團體介紹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第三章 跨國倡議運動對「農民權」的倡議

第一節 主要倡議團體介紹

本章中,我們試圖瞭解這些倡議「農民權」的團體有哪些、組織興起及發展 的經過、他們如何發展並詮釋自己的觀點,以及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這些人努力 耕耘並積極建立屬於自己的論述,並試圖影響國際組織的政策產出。

一、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

從 1980 年起降,由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所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結構調整 政策在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同時,減少了發展中國家可運用的政策空間以及他 們能提供農業的協助,讓在地農民與受補助的外國農企業進行不公平的競爭。

(McMichael, 2013)世界貿易組織(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5 年的出 現更加深了此種情形。全球化中的世界糧食系統,控制在少數的農企業以及零售 公司手中,許多小農不得不退出。

在全球政治中,新一頁的農民運動也因應這樣的發展而產生,其中最知名且 最具規模者就是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以下簡稱農民之路),北方的農業 組織及南方國家的小農團體在長時間的的交流來往後,農民之路以反企業、以小 農及農夫為主體的跨國社運姿態興起。他們在北方及南方所形成的共同認同為土 地之人(People of the Land),他們對於自己所耕種及居住的土地具有強烈的聯 繫及命運牽連感。

其形成可溯源至 1992 年五月,來自中美洲、加勒比海、歐洲、加拿大、美 國等地的農民團體,在尼加拉瓜馬納瓜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農牧聯盟會議(Unión Nacional de Agricultores y Ganaderos ) 所發表的「馬納瓜宣言」 (Managua Declaration),在會議中南方及北方國家的農民,建立了共識及共同立場,一年 之後,也就是 1993 年,46 位農民代表(包含簽署馬納瓜宣言的大部分代表)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比利時蒙斯(Mons, Belgium)正式成立了農民之路。

而農民之路受到 GATT 在 1993 年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果的刺激,逐漸發展成 為全球性的跨國網絡,自那時起,農業政策的決策逐漸提昇至全球層次高度,由 於農業政策逐漸地去疆界化,不再僅受到單一國家政策控制,對小農來說,能在 全球層次的高度去捍衛自己的權利變得更顯重要(Desmarais, 2007)。

農民之路的成員包含了北方和南方國家的農民組織,是一個由來自 73 個國 家、由 164 個會員組織組成的跨國草根運動,包含了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的 會員組織,代表 2 億小農、無地農民、農村婦女和青年、原住民以及農業工作者。

(McKeon, 2014)其組織架構分兩大部分,其一是國際協作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ICC)以及區域組織代表,是以選舉方式產生,另一是國 際祕書處(international Operative Secretariat, IOS),負責處理相關行政事項。

VC 分為八個區域:東亞及東南亞、南亞、北美、中美、南美、加勒比海、

歐洲、非洲。來自各地區 ICC 的 16 位代表(每一地區兩人,一男一女)每三至 四年於婦女大會(Womem’s Assembly)及國際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聚會一次,決定方向、政策及策略,國際大會舉行前會先進行區域會議,以確保 VC 的工作符合在地需求,ICC 的成員非常重要,所有重要決策都需諮詢 16 位成 員。為了讓各地區均衡發展,不讓權力過度或議題焦點過度集中於某一區,農民 之路每過一段四年就會依據國際大會的決議決定是否搬遷國際祕書處,農民之路 的秘書處曾落腳於比利時(1993-1996)、宏都拉斯(1997-2004)及印尼(2005-2013),

自 2013 年至今秘書處位於非洲辛巴威,從以上的軌跡看來,從歐洲、美洲、亞 洲到非洲,農民之路努力試圖讓不同區域的參與都更加均衡。

根據其發起者之一 Paul Nicholson 對農民之路的分期(他是西班牙巴斯克地 方 Basque Farmer’s Union 的成員),劃分的標準來自於每次會議後 Via Campesina 所提出的重要方針,其分期如下(Rosset, 2005):

為者(actor)及行動場域(arena of action)的角色,宣稱並爭取全球及普遍性的對小 農的代表性,儘管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會員組織占其中的多數,農民之路卻是從反 抗新自由主義的跨國抗爭中誕生的重要行為者,他們要求跨政府間組織的課責性,

抗拒並反對大公司對自然資源及科技的控制並倡議糧食主權。主要挑戰的對象是 WTO,跨國大公司如麥當勞,以及基因改造以及支持基改的公司如孟山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Monsanto)(Borras Jr., 2004)。

農民之路的議程(agenda)及目標(aims)廣泛的反應了他所代表的會員組織,它 所反應的內容不只是那些目標各異的組織的總和,而是經過這些會員組織內部談 判及協調之後所產出的成果,儘管其內部的團體看起來在世界觀,政治議程及工 作方式上有很大差異,卻有一些共通點,最主要的共通點是這些組織多少都代表 著一些在國際上,國家或次國家脈絡中,在經濟或政治上邊緣化的團體(Borras Jr.

2004) 。

農民之路的議題主要是打擊新自由主義的力量,同時也發展出另一種選擇。

這解釋了為什麼農民之路把世界上重要的國際金融及貿易組織如 WTO 及世界銀 行視為抨擊的對象,因為他們是新自由主義的主要工具,對農民之路來說,目標 是讓這些國際組織的正當性減弱並削弱它們的影響力。農民之路並不直接跟這些 組織對話或提供建議,因為它們認為這並不會帶來正面的改變,同時也強化了這 些組織的正當性(Via Campesina, 2000a)。

二、糧食第一信息及行動網

(Foodfirst Information and Active Network, FIAN International,

以下簡稱 FIAN International)

FIAN International 成立於 1986 年,是一個致力於倡議人們取得足夠糧食權 力的人權組織,在全世界有 19 個分支機構,並在超過 50 個以上的國家有會員,

其總部祕書處設於德國海德堡及瑞士內瓦。其整體方針及策略由 FIAN 國際理事 會(F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定義並修訂,另外由其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Board)指導其營運事務。他是一個不具宗教或政治偏好的非營利組織,並且在 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ECOSCO) of the United Nations)享有諮詢地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FIAN International 的願景是打造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所有人都可以有尊嚴 地完全享有人權,尤其是如同「世界人權宣言」和其他權利公約中所述的,獲得 足夠食物和營養的權利;此外,去發掘並展示出人們食物權遭迫害的情形,也是 FIAN 工作的一部分,不論是發生在何地,FIAN 都會挺身而出挑戰對邊緣化團體

(包含婦女、農民及原住民)不公平及壓迫的作法;FIAN 致力於確保人們可以 獲得足夠餵飽自己的資源,他們的工作是基于《世界人權宣言》及《經濟、社會 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所列出的各項人權。

FIAN International 除了透過分析並記錄世界上食物權受到侵害的具體案例,

以提高社會運動、非政府行為者及政府組織的重視外,也回應食物權受侵害的特 定受影響團體的請求,並以發表抗議、連署信、國際倡議及法律等途徑提供他們 支援。FIAN International 向發生食物權侵害事件地的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採 取措施,並持續追蹤案例進展直到人們權利受影響的情形獲得改善;而其在聯合 國經社理事會中的諮詢地位也讓他得以透過保護系統努力於對弱勢團體國際人 權倡議的努力。

FIAN 在 UN 組織在羅馬及日內瓦的參與,以及在地區性的人權機制中都相當 活躍,透過這些成就和過程,FIAN International 和社會運動團體以及其他非政府 組織一齊為了擴展公民社會在個層次的參與而努力。

三、歐洲與第三世界中心

(Centre Europe-Tiers Monde, 以下簡稱 CETIM)

CETIM 於 1970 年成立於瑞士日內瓦,目的是為了研究世界發展障礙

(misdevelopment)的根源並成為學習、研究並提供相關資訊的中心,也作為南 方國家和北方國家以及社會運動的接口。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並不是分成已開 發國家和未開發國家,而是一個未發展良好的世界。」CETIM 有以下三項特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1. 獨一無二的出版機構:出版超過 150 種出版物,CETIM 從批判、嚴肅及原創

(不同於主流媒體)的角度去討論南北關係及發展議題,這些出版物主要是 為了提供大眾瞭解世界以及改變世界的工具。

2. 在聯合國機構中積極活動並支持社會運動:CETIM 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諮 詢地位,並在聯合國人權保護機構中支持南方國家的社會運動擁有投入聯合 國事務的途徑並參與起草新的國際人權規範,此外,CETIM 也與他的夥伴及 一般大眾進行有關人權的資訊及訓練工作。

3. 專業化的文獻中心:CETIM 擁有向大眾開放的文獻中心,其中藏有 3,000 冊 藏書及 200 種期刊,專注在發展、環境、貿易、外債、糧食主權、跨國公司 及人權等相關議題。

這三個「農民權」主要的倡議團體所展現出來的,是相當不同的面向,農民 之路大多數的會員組織都是農民團體,是在各國當地情境中掙扎和抗爭的農民團 體,是實際代表受到壓迫或歧視、爭取農民權的當事者,較為偏向行動團體

(Activist group);FIAN International 是據倡議性質的非政府組織,關心食物權 受侵害議題,為了避免人們的食物權受到侵害,作為公民社會的一份子,監督並 記錄各國食物權遭受到侵害的實際案例並以國際組織力量監督政府做出回應,而 CETIM 則像是一個針對發展議題的智庫,主要力量集中在發展論述、累積文獻並 教育大眾,後兩者則較類似諮詢團體(Advisory Group),三個主要團體的角色 和功能略有不同,卻又巧妙地互補與結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