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題為本學習:可持續建築

在文檔中 科技教育 (頁 187-192)

169 教學重點

示例 41 主題為本學習:可持續建築

第四學習階段

課時分配: 50 課節 (A) 主要特點

期望學生能在本學習活動中:

 了解基本科技知識及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原理;

 運用探究於科技實務;

 運用可持續建築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及技術問題;

 認識科技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B) 課業釋義

在本主題學習活動中,學生將探討多個有關可持續建築的示例,並學習如何在設計模 型的過程中運用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生產(CAM)。此外,學生亦會 探討在樓宇發展項目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如節約能源及減少浪費)的可能性,並 研究相應的建築結構、物料及方法。

最後,學生須結合及運用對環境因素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設計出實用、創新、符 合可持續發展理念、舒適美觀的建築環境。

學習活動包括:

(1) 個案研究:海外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樓宇

(2) 探索科技知識:參觀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的教育徑;尋找有害建築物料 (3) 專題設計習作:本地綠化樓宇發展項目(小組習作)

(C) 綜合科技的各範圍

進行本學習活動時,教師需結合以下學習範疇及單元的學習元素:

核心學習範疇:

必修學習範疇(一)設計與創新 必修學習範疇(二)科技原理 必修學習範疇(三)價值觀及影響

173

選修單元:

選修單元(一)設計實踐及材料處理

選修單元(二)視像化及電腦輔助設計模塑 (D) 預期的學習課業及目標

階段 知識範圍

學習元素 學習過程 學習成果

概論 過度開採資源對自 然環境的影響

 研究本地樓宇發展 項目

 認識「可持續建 築」的元素

 探討如何在保護環 境與資源的同時,

維持社會發展速度 並改善生活質素 個案研究  可持續建築的例

子:

- 德國國會大廈

- 高雄國家體育場

- 位於英國布賴頓

(Brighton)的環 保屋

(Earthship)

 理解「可持續建 築」科技

 比較不同國家的可 持續發展政策

 融會及運用有關環 境因素及其他相關 學科的知識,設計 出實用、創新、符 合可持續發展理 念、舒適美觀的建 築環境

科技探知  參觀機電工程署總 部大樓的教育徑

 研究有害建築物料

 探究有關環保建築 方法的資料

 認識「綠色」樓宇 及建築物料 設計及發展  設計可持續樓宇並

安排項目管理及團 隊協作

 探索在本地推廣可 持續建築的可能性

 考慮他們所建議的 可持續樓宇方案的 各方面因素,包括 功能、使用者需 要、周邊環境、建 築方法與物料等

 探討如何使用電腦 輔助設計/電腦輔 助生產來設計及製 作建築模型

 界定不同建築風格 的差異

 掌握電腦輔助設計

/電腦輔助生產技 能,設計及製作建 築模型

工場實踐 示範及實踐如何操 作相關工具及設備

 進行小組討論並分 配工作

 製作能展示可持續 樓宇之外觀、內部 構造、地基、周邊

 管理專題設計習作 的文件,包括資料 分析、設計草圖、

施工圖紙等

174

階段 知識範圍

學習元素 學習過程 學習成果

環境等因素的建築 模型

匯報及評估 作品展示及簡報

 同儕互相評估及自 我評估

 撰寫回饋、反思及 結論

 完成製作報告及記 錄簿

 整理專題設計習作 文件

(E) 課堂安排

(I)簡介

課堂 教學/學習/評估活動

1 至 3

● 教師使用不同視像器材,解釋建築業日益擴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 響。

● 教師與學生探討人們如何能夠在保護環境及資源的同時,維持社會的 發展速度並改善生活質素。

● 教師使用與主題相關的參考資料,解釋設計課業的宗旨在於讓學生融 會及運用有關環境因素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設計出實用、創新、

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舒適美觀的建築環境。

● 在本主題學習活動中,學生將探討多個有關可持續建築的示例,並學 習如何在設計模型的過程中運用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生產。此 外,學生亦會探討在樓宇發展項目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如節約能 源及減少浪費)的可能性,並研究相應的建築結構、物料及方法。

● 在延伸學習活動中,學生會研究本地樓宇發展項目,並探討「可持續 建築」。

(II)個案研究

課堂 教學/學習/評估活動

4 至 9

● 教師使用個案研究的參考資料,向學生解釋下列可持續建築的例子:

- 德國國會大廈

- 高雄國家體育場

- 位於英國布賴頓(Brighton)的環保屋(Earthship)

●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各點:

- 該個案有哪些設計特點?(如:使用適當的能源及建築物料)

- 此類綠色設計使用了哪些知識及科技?(如:可再生材料及改善 室內環境質素)

- 相關措施可否應用於專題設計習作?

● 在延伸學習活動中,學生會搜尋有關環保建築方法及物料的資料。

175

(III)科技探知

課堂 教學/學習/評估活動

10 至 15

 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的教育徑。學生研究太陽能 及風能設施,以及綠色產品的應用。

 教師協助學生尋找有害建築物料,包括其用途、原材料、加工方 法、對環境及使用者的影響等。最後,全體學生合力製作《有害建 築物料手冊》。

 在延伸學習活動中,學生會搜尋有關不同建築風格的資料,並探討 何使用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生產來設計及製作建築模型。

(IV)設計及發展

課堂 教學/學習/評估活動

16 至 31

● 各組演示學生就不同建築風格的研究成果。

● 教師使用有關的學習材料,解釋「可持續建築」的概念並與學生討 論設計師及工程師各自的角色。

● 教師協助學生探討在本地推廣可持續建築的可能性。隨後,學生分 組考慮他們所建議的可持續樓宇方案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功能、使 用者需要、周邊環境、建築方法及物料等。

● 教師與學生討論設計規格,包括內部構造、照明、通風、通道等環 境因素,以及工程所需的資源及技術。

● 在教師的引導下,各組學生設計可持續樓宇,並安排項目管理及團 隊分工。

● 學生以協作方式完成專題設計習作文件;相關項目包括資料分析、

設計規格、草圖、電腦圖象、施工圖紙等。

● 與此同時,教師向不同小組提供回饋,例如其設計的可持續性及方 案的可行性。

(V)工場實踐

課堂 教學/學習/評估活動

32 至 45

 教師示範如何使用特定工具,如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生產設備 及材料來製作建築模型。

 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分配工作,如繪圖或收集有用零件等。

 在教師的協助下,每組應按各自計劃製作建築模型。相關項目包括 樓宇外觀,內部構造、地基與周邊環境。

 在實踐階段,學生應在製作報告中記錄使用的材料、零件、工具、

設備及方法/工序。

 此外,學生須遵守安全措施,指出所遇到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 完成每項課業後,各組須檢討自己的表現,並寫在記錄簿中。

176

 教師檢查記錄簿、製作報告及專題設計習作文件,以評估學生的學 習進度。

教師透過訪談或評語等方式向學生提供回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VI)簡報及評估

課堂 教學/學習/評估活動

46 至 50

 教師與學生探討評鑑作品的準則(例如:設計理念的原創程度,模 型的質素及第三方觀點)。

 教師籌辦專題習作展覽,由各組輪流匯報,並邀請第三方(如教 師、職員或學生)評鑑學生作品及填寫評估表。

 各組根據設計規格的評分及他人的回饋來評鑑自己的作品,並在報 告中提出進一步的改善建議。

 教師與學生探討評估作業的準則(例如:完成度、協作能力及動 機)。

 學生進行同儕互相評估及自我評估。

 教師在總結性評估中使用專題習作評估表,向學生提供有意義、有 助益且積極的回饋。

 教師與學生共同反思主題,並就各自的表現及改善方法達成結論。

177

示例 42

在文檔中 科技教育 (頁 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