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使用電子學習歷程

在文檔中 科技教育 (頁 144-148)

為了評估學生在辦公自動化和多媒體編輯軟件等資訊及通訊科技實用技能方 面的學習進度和能力,學生可以利用電子學習歷程來掌握和展示他們在電腦 課堂中所完成的習作(如電子海報和多媒體演示)。 教師能夠以電子方式給 予反饋,掌握學生的行為和學習進度。 這個學習歷程也可以用作學習記錄,

以突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成就和進步。

5.2.14 本章所提出的評估模式並不詳盡。教師應了解,綜合丕同的評估模式,可以全 面了解學生的成績。

5.2.15 不同的評估模式均應設定評估標準。通過運用評估標準,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 成績的水平和級別。 為每項評估課業所設定評估標準的權重,讓學生了解其 學習的焦點,例如專題研習和練習。

5.3 進展性評估

5.3.1 進展性評估的作用是要告知學生和教師關於學習的進展,讓學生得到適時及 有效的回饋以促進學習。

5.3.2 因科技教育的學習是涉及手與腦配合以達致有成果的活動,一個典型的科技 教育學習活動會包括以下的過程:

 向學生介紹學習活動的目的(可包括最終的成果);

 與學生討論及協商直至他們掌握活動的宗旨及重點;

 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觀察其過程及提供回饋;

 在某些情況下,可讓學生簡報中期的學習成果,並接受同學和教師的意見,

藉此互相學習;

 學生以學習歷程檔案記錄製作一個系統或產品的過程;

130

 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需要演示其學習歷程檔案以及所製作的系統和成品,

以便接受同學與教師的意見。

5.3.3 適時及有效的回饋可通過不同的方法及由不同的伙伴給予學生,使學生能夠 互相學習,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實際上,進展性評估 (即促進學習的評估)

的使用,應成為科技教育學習過程的特徵。

有關科技教育的學習、教學及評估例子,可以參考示例 36 至 49。

5.3.4 科技教育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評估目的。 對於進展性評估,主要有 兩個目的:

 促進學習的評估

 作為學習的評估 5.3.5 促進學習的評估

促進學習的評估是教師收集大量的數據為學生修訂和改善其學習策略。批改 課業的目的不是比較學生的表現,而是要突出他們的長處和弱點,並為他們提 供回饋,進而改善他們的學習。

5.3.6 作為學習的評估

作為學習的評估涉及學生對個人學習進度和反思的過程。它強調學生的角色,

不僅作為評估和學習過程的貢獻者,亦是兩者之間關鍵的連接者。這是後設認 知轉變的調適過程,是在學生監察自己的學習和運用回饋作出調整、適應、甚 至大大改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時發生的。評估為老師提供了回饋,作為診斷工 具,幫助他們辨識學生的學習問題,以及改善自己的教學。

5.4 總結性評估

5.4.1 總結性評估的功能是要審視學生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表現及學到的東西,例 如:在教學單元/學期/學年/學習階段結束時。而評估所提供的資料,可讓 學生、教師及家長等了解學習進度,從而為將來的學習作出合適的安排。

5.4.2 總結性評估可達致對評估的學習的目的,以認證學生的學習,並指出學生與其 他學生相比之下的相對位置,向家長和學生報告學生的學習進度。

5.4.3 由於科技教育的學習是多元化的,它包括對知識和概念、過程和技能的學習,

以及對科技所帶來的影響的覺知,所以不應只依靠單一的筆試或專題研習來 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應該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有清晰和約定的學習重 點,可讓學生自行評估及報告學習成果,而教師則負責驗證和確認。這個方法

131

可達致雙重目的,一是能評估多元化科技教育的學習,二是可讓教師及學生明 白如何計劃和準備下一階段的學習。

5.4.4 在總結性評估中所收集的資料可用作進展性評估的憑據。 例如,學生在測驗中 的表現可以用來衡量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成就,同時教師藉此可更確切地理解 學生的學習需要,並修改課堂指導。

5.5 評估報告

5.5.1 報告的目的是要向持份者提供資料,包括學生自己、教師、家長及學校等,讓 他們知道學生在一特定時間內的學習進度。由此可說,報告應該是總結性評估 的一個過程。

5.5.2 有見於科技學習的多元化本質,評估報告不應只依賴等級和積分,而應提供學 生在科技教育不同範疇內的學習成效資料,以及如何能使他們在學習上有所 改進和精益求精的建議。

學校和教師可因應其需要,考慮採用圖表 19 所示的其中一種評估報告系統。

圖表 19 科技教育的評估報告系統

提 供 資 料 給 不 同 持 份 者 , 例 如 : 學 生 自 己 、 教 師 、 家 長 、 學 校 、 僱 主 、 大 學 等 。

邁 向 一 個 資 料 豐 富 的 科 技 教 育 評 估 報 告 系 統

不 同 科 技 學 習 範 圍 內 各 單 元 的 等 級 。 各 單 元 所 得 的 等 級 , 加 上 教 師 的 評 語 。

各 單 元 所 得 的 等 級 , 加 上 教 師 的 評 語 及 學 生 的 反 思 。

描 述 學 生 所 學 , 加 上 教 師 的 評 語 。

描 述 學 生 所 學 , 加 上 教 師 的 評 語 及 學 生 的 反 描 述 學 生 所 學 , 加 上 教 師 的 評 語 、 學 生 的 反 思 和 學 生 的 工 作 樣 本 。

132

5.6 校內評估和公開評核

5.6.1 校內評估是指學校所採用的不同模式和規模的評估,是學習和教學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教師應採納多元化的評估模式,提供適時的回饋,以加強學習和 教學效能。

5.6.2 中學應了解到,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公開考試模式和內容,是評估高中畢業的 學生的表現,卻遠遠超出了大部分初中學生能力可應付的。學校不應在初中的 校內評估實踐中簡單地複製公開考試模式。 這種不當做法也會減少課堂上的 學習和教學時間,不必要地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並給學生施加不適當的壓力。

5.6.3 要使校內評估實踐與公開考試保持一致,學校應更加重視幫助學生了解高中 課程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和評估要求。學生如能更進一步了解應學習些什麼和 如何評估他們的學習,將更有利學生的表現達致應有的水平。

5.6.4 儘管如此,學校不應忽視讓初中學生熟悉公開考試要求和模式的需要。 學校 應在六年中學教育中,小心地制訂評估政策,讓學生參與一些與公開考試的性 質和模式相似的課業,但應調節其難度和複雜程度,以配合學生的能力和學習 進度。將公開考試模式逐步納入校內評估實踐中,讓學生由初中到高中,能理 解公開考試的要求和建立對應的技巧。

133

第六章

在文檔中 科技教育 (頁 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