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文專書

王行著。《解放男人-男性的自覺與成長》。台北:探索文化。1998。

李天民、余國方著。《世界舞蹈史》。台北:大卷文化。2001。

李龍華著。《紐西蘭史:白雲仙境‧世外桃源》。台北:三民。2005。

柏楊主編。《名家談人權教育》。台北:遠流。1998。

洪如玉著。《人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2006。

畢恆達著。《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2001。

傅林統編譯。《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台北:富春。1999。

劉秀娟編著。《兩性教育》。台北:揚智文化。1998。

黎瑞剛著。《吉普賽人的智慧》。台北:國際村文庫。1996。

譚達先。《中國神話研究》。台北:台灣商務。1988 年。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1999。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1996。

(二)中文譯著

Connell, Raewyn(蕾恩.柯挪) 著。劉泗翰譯。《性別的世界觀》(Gender in he World Perspective)。台北:書林 。2011。

Connell﹐Raewyn (蕾恩.柯挪 )著。劉泗翰譯。《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

(Gender)。台北:書林。2004。

Coward, Rosalind (羅莎琳.科瓦爾德)著。游依琳,劉怡昕譯。《為何女人受男人擺 佈》(Why women let men get their way)。台北:書泉。1997。

Cohan, Steven(史蒂文‧科恩)& Shires, Linda M(琳達.夏爾斯)著。張方譯。《講 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Telling Stories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板橋市:駱駝,1997。

Eldred‐Grigg, Stevan(石帝文.愛爾德瑞德-格利格)著。石莉安譯。《紐西蘭的文學旅 程》(New Zealand:A Literary History)。台北:聯合。2004。

Fromm , Erich(埃里西.佛洛姆)著。孟祥森譯。《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

台北:志文。1969。

Fromm , Erich(埃里西.佛洛姆)著。孟祥森譯。《生命的展現》(To Have or To Be)。 台北:遠流。1989。

Holmes, Mary (瑪莉.霍姆斯)。謝明珊譯。《性別社會學導論》 (What is Gender?:

sociological approaches)。台北 : 韋伯。2011。

Hrdy, Sarah Blaffer (莎拉‧布萊弗‧赫迪)著。薛絢譯。《母性》(Mother Nature)。台 北:城邦。2004。

Johnson, Allan G.(艾倫‧強森)著.。成令方等(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The Gender Knot -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台北:群學。2008。

Johnson, Allan G.(艾倫‧強森)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見樹又見林:社會 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omise)。台北:群學。2001。

Kindlon, Daniel J.(丹‧金德倫) & Thompson, Michael(麥可‧湯普森)。吳書榆譯。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Raising Cain: Protection the Emotional Life of Boys)。台北:商周。2000。

Lonely Planet 特約著作群。林易、鄭少雄譯。《紐西蘭》(New Zealand)。台北:聯 經。2008。

Lukes, Steven (史蒂芬.路克斯)。楊葦芸譯。《權力:基進觀點》(Power:A Radical View)。台北︰商周。2006。

May, Rollo(羅洛.梅 )著。朱侃如譯。《權力與無知》(Power and Innocence:A Search for the Sources of Violence)。台北:立緒。2003。

Miles, Rosalind (羅莎琳.邁爾斯)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The Women’s History of the World)。台北:麥田。2006。

Philpot, Carol L (卡羅爾.菲爾波特)等著。吳國洪,錢文譯。《跨越兩性世界的橋樑》

(Bridging Separate Gender Worlds)香港:突破。2001。

Pearson, Carol S. (卡蘿‧皮爾森)。徐慎恕、朱侃如、龔卓軍譯。《內在英雄:六種 生活的原型》(The Hero Within: Six Archetypes We Live By )。台北:立緒文化。2000。

Sax, Leonard (利奧納德.薩克斯)著。洪蘭譯。《養男育女調不同》(Why Gender Matters)。台北:遠流。2006。

Said﹐Edward(愛德華‧薩依德)等著。陳永國等譯。《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1999。

Turner,Bryan S (布萊恩‧特納)著。謝明珊譯。《身體與社會理論》(Body and Society:

Explorations in Social Theory)。台北:韋伯。2010。

Ueno﹐Chizuko (上野千鶴子)著。劉靜貞、洪金珠譯。《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馬克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台北:時報。1997。

Yang﹐Julia (瑞珠.楊)&Milliren, Alan (艾倫.米勒林 )&Blagen, Mark(馬克‧布雷 根)著。蒙光俊、簡君倫、郭明仁譯。《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

(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An Adlerian Handbook for Healthy Social Living)。台 北:張老師。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