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童子軍陽明山活動中心

第五章   結論

照片 43 中國童子軍陽明山活動中心

照片44 陽明山營地落成典禮簽名簿 陽明山童軍活動中心藏,黃宏銘翻拍

1970 年五月陽明山營地落成開幕啓用後,謝又華認為全世界各地的營地都 有設置代表當地文化特色的圖騰,陽明山營地也應當設置一處圖騰來作為中國 童子軍國家訓練營營地的精神象徵。所以,請當時歷史博物館館長王宇清124(謝 又華口述)借助其在中國服飾歷史研究的專長,為中國童子軍營地設計圖騰。

由國家訓練營向全體木章持有人募款集資建造。於1971 年 3 月 5 日童軍節慶祝 大會時舉行落成揭幕典禮125。圖騰基座後側刻有圖騰志說明興建過程及圖騰之 意義。

為迎接7 月 29 日起三天在臺北市立棒球場展開的遠東區少棒賽,由中國童 子軍陽明山苗圃營地提供場地,棒球協會出資興建營舍以作為遠東區少年棒球 賽選手村。球賽結束後新建的營舍轉交營地管理委員會作為幼童軍舍營使用。

123依據教育部,1974,頁 1619 所載苗圃營地正式完工落成是在五十八年,經比對為錯植。

124王宇清(1913~2010/2/9)。江蘇高郵縣人,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為歷史博物館遷台後第 二任館長(1969~1973),專長為中國漢(指漢文化)服研究。

125該圖騰矗立多年苦於經費未能維修,直至2005 年 3 月 27 日華岡童軍團策劃卅五年團慶活動 時,基於回饋營地的心情,集資十萬元由華岡羅浮群利用課餘時間自力重新粉刷及委外專業工 匠修改基座。現存圖騰志為2005 年改修後重新撰刻版本,原圖騰志及勒石交營地保管。整修 期間,謝又華特地前來慰勞並說明圖騰設立過程。

1972 年 6 月起在陽明山苗圃營地原有倉庫上方興建康樂室一座(教育部,

1974,頁 1619),作為營隊活動時主要的室內場所,後來為了紀念吳兆棠博士,

特別用吳博士的字命名,稱呼此地為「昭讜館」。落成時特意邀請吳兆棠夫人 前來參觀。

1975 年 3 月 5 日,童軍節大會中頒發感謝狀給李建川等四人126(中國童子 軍月刊,12(5),頁 26-27)。

壹、訓練專題說明

1、吳兆棠簡史

1964 年 4 月 21 日,潘振球先生接替因病辭職的吳兆棠先生擔任台灣省童 子軍理事會理事長(中國童子軍(臺灣版),1(5),頁 27)。7 月 3 日,吳 兆棠逝世因癌症病逝,結束短短六十年精彩而有意義的一生。

吳兆棠,安徽省休寧人。為家中其遠祖多從事商業,其父在鄉里教育後進,

其兄則在湖南經營布業。高中畢業於南京省立第一中學後,先入廈門大學後畢 業於吳淞國立同濟大學德文科。畢業後隨即攜新婚妻子遠赴日本求學,求學期 間加入中國國民黨。

吳兆棠童軍經歷豐富,1928 年返國接替劉詠堯為童軍總會主任秘書,1929 年擔任中央訓練團童子軍教導人員訓練班代班主任,1943 年發起組織中國童子 軍教育學會,1957 年 8 月以駐會常務理事身分率團參加英國金禧暨紀念貝登堡 誕生百年大露營,結束後參加極偉園木章訓練。先後率領代表團參加第16、17 屆世界童軍領袖會議及第二屆遠東區國際會議。雖在競選遠東區委員時失利未 能當選,但卻是我國參與區域性童軍組織委員選舉的第一人。

吳兆棠簡單資歷綜合整理如表21。

126受獎者計:李建川(總會理事)、黃鏡峰(台東縣長)、吳宗穆(菲華理事會顧問)、鮑事 天(菲華理事會顧問)

照片45 陽明山營地 1971 年配合遠東區少棒賽興建之 營舍

(中央社陳漢中攝)

圖騰志

圖騰,原始社會民族徵誌之通稱,今世 界各國童子軍營地多仿此各樹圖騰,用以為 為其精神之表徵。中國古制,行軍布陣,每 有完美區分方位之法。前鋒為朱雀,貴其迅 捷;後衛為玄武,龜蛇合體,龜有甲以禦侮,

蛇則首尾相應。左翼為青龍,左為陽,陽氣 生而通神,故用龍。右翼為白虎,右為陰,

陰氣沉而威猛,故用虎。朱雀,玄武,青龍,

白虎,總稱四靈。而歷代民俗,多用此為南 北東西之象,且載之典籍。中國童子軍木章 持有人,於民國五十九年夏,集議籌資為營 地建圖騰,採四靈為徵誌,意喻中華兒女志 在四方,上承歷史文化傳統,為力行三民主 義之少年兵,以大智大勇行大仁,為天地立 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 太平。

中華民國六十年三月五日建立

照片46 陽明山童軍活動中心圖騰

(曾國欽提供)

苗圃營地圖騰志

照片47 貝登堡足跡

(康培爾增送,曾國欽照片提供)

照片48 陽明山營地昭讜館

(黃宏銘翻拍)

表21 吳兆棠博士年表

年齡 年代 事蹟 備註

年齡 年代 事蹟 備註

年齡 年代 事蹟 備註 12/25,在中國青年代表會議第一次大會中致詞。 中央日報,1961/12/26,第四

年齡 年代 事蹟 備註

60 1964 7/3,因肺癌辭世。 國史館(1990)、黃季陸(

1965)

資料來源:吳兆棠博士紀念集(1965)、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三輯(1990)

在政治活動方面曾任職於考試院、軍事委員會。復元期間,歷任南京臨時 大學教務長、教育部督學負責高等教育。播遷來臺先後在交通部、教育部中教 司、青年復學就業委員會任職。1958 年兼任革命實踐院主任並擔任救國團專任 副主任。1963 年 8 月 31 日擔任台灣省教育廳廳長。

吳兆棠學養俱豐,1938 年在德國提出「德國農 民教育研究」獲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10 月 主辦童子軍教導人員訓練時提出「童子軍教育之理 論與實際」是童軍學術早期的重要著作。1955 年應 聘到剛復校的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任教並且擔任訓 導長職務,不久擔任政治研究所主任,即使擔任救 國團副主任、革命實踐研究院木柵分院主任、童軍 總會駐會常務理事,甚至奉派擔任台灣省教育廳廳 長依舊每週日自台中返回木柵授課。自四十五年起 共指導通過十四篇碩士論文,佔同期間發表論文數 量的21.21%。研究範圍含括心理、教育哲學、比較 研究、教育政策等,指導學生中不乏近代教育精英 人士,如梁尚勇、高銘輝、蔡保田、陳漢強、邱連煌、朱迺武等人,對國內教 育界人才的培養影響可謂既深且鉅。(詳參表22、23)

表22.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通過論文數量統計(1956~1963)

年代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小計 篇數 12 15 6 9 3 8 3 10 66

當時擔任教職的老師與通過論文的數量,吳兆棠所指導通過的論文數

(14/66)依比例而言,數量不可不謂「多產」,其與學生的互動以及投入校務

152 黃杰係聽取童軍總會總幹事謝又華的簡報後,特別至營地視察。對木章訓練中學員刻苦 創造的精神特別欣賞,期許學員將其作為改造社會的動力。該期共有學員51 人,多數為各縣 市教育局(科)長、中學校長、議員及記者。

照片 49 吳兆棠主持金山青年 活動中心開幕

(中央社,時任救國團專任副 主任)

的時間可以得知。

表23.吳兆棠指導通過之碩士論文

作者 論文題目 年代 頁數 校所 編號 備註

李序僧 人格的心理基礎 1956 183 教育研究所 4501 程運 實驗主義教育哲學之研究 1956 300 教育研究所 4510 蔡保田 少年犯感化教育實施之研究 1957 168 教育研究所 4603 黃椿年 初級中等學校實施童子軍教育之

研究

1957 120 教育研究所 4605

梅友三 我國大專學校現行入學考試之研 究

1957 180 教育研究所 4606

梁尚勇 道德教育原理之研究 1957 190 教育研究所 4608 吳盛木 青年人格發展的輔導 1958 324 教育研究所 4703 高銘輝 美國學生輔導方法之研究 1958 184 教育研究所 4704 朱迺武 學習心理在學習指導上的應用 1959 338 教育研究所 4807 方大林 孟荀教育思想之比較研究 1961 80 教育研究所 5003 楊季源 斐斯泰洛教育學說之研究 1962 116 教育研究所 5103 許定昌 天才心理及其教育之研究 1963 62 教育研究所 5201 邱連煌 共匪教育政策制度及設施之研究 1963 132 教育研究所 5203 邱士惠 越南教育之演進 1963 86 教育研究所 5209

小計 14 篇 8 年

註:1950 年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群:吳兆棠、崔載陽、顧柏岩、黃季陸、王鳳喈、鄒 文海、劉季洪、楊亮功、黃建中、趙一葦、林本、侯璠、徐家驥、杜元載、胡秉正、、王文 俊、劉錫恭、劉真153、許延俊、程法泌、葉楚生、許恪士、謝東閔(以上合計 23 位)

1965 年 4 月 7 日,總統頒布褒揚令予吳兆棠表彰他在黨政及教育事業上的 成就與貢獻。褒揚令全文:(中國童子軍(臺灣版),2(7),頁 6)

153 指導學生為陳漢強,教師福利問題之研究

“國民大會代表、台灣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 吳兆棠,操守亷介,學識演通,歷任國立中央大學教 授、中正大學代校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中山 教育學院院長、交通部訓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 政治大學教授兼教育研究所主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 團副主任等職,陶鑄多士,,進德成材,績效夙彰,

辛勞備至。復贊襄中國童子軍運動,發揚光大,馳譽 寰區。近年於台灣省教育正勤規畫,詎意積勞病逝,

軫悼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昭忠菫。此令。”

2、第五屆遠東區童軍會議

1964 年 12 月 6 日起至 12 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第四屆遠東童軍會議,

我國為了爭取第五屆(1966)遠東區域童子軍會議主辦權特別組成代表團由鄧 傳楷擔任團長,謝又華、陳忠信、劉文華、黃季仁為團員一同參與盛會(中國 童子軍(臺灣版),2(4),頁 4,30;2(5),頁 5~16)。這次大會討論的 主題為1.檢討地區兩年來的童子軍運動。2.交換童子軍活動資料。3.如何促進童 子軍運動的發展。4.童子軍運動能促進國際間的了解。

自1959 年 7 月第十次世界大露營在菲律賓舉行,我國童子軍在菲律賓華僑 協助下,組成了 536 人該次大露營最大的國外代表團,為我國童子軍運動在國 際上留下一頁記錄。1964 年 3 月柏多利那來臺灣訪問,柏氏向謝又華提及第五 屆遠東區會議當時僅有紐西蘭有意爭取且因為地理關係,認為紐西蘭比較難被 其他會員國認同。1964 年 4 月泰國總會秘書長乃康、9 月日本總會總幹事小林

自1959 年 7 月第十次世界大露營在菲律賓舉行,我國童子軍在菲律賓華僑 協助下,組成了 536 人該次大露營最大的國外代表團,為我國童子軍運動在國 際上留下一頁記錄。1964 年 3 月柏多利那來臺灣訪問,柏氏向謝又華提及第五 屆遠東區會議當時僅有紐西蘭有意爭取且因為地理關係,認為紐西蘭比較難被 其他會員國認同。1964 年 4 月泰國總會秘書長乃康、9 月日本總會總幹事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