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童軍服務員訓練歷史與發展

首先是以課程目標的觀點,用歷史研究法針對中華民國童軍服務員訓練制 度作有系統的蒐集、分析,比對國內教育、社會、經濟政策轉變及世界童子軍 運動策略的演變,使現在與過去之間關係得以延續。藉由既有文件、圖像紀錄、

深度訪談及現地考察,將片段、未連接的資料串聯成一序列資訊,為中華民國 童軍服務員訓練制度作一史料整理。

第 一 節 童軍運動服務員訓練制度的緣起

壹、木章制度

18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童軍運動創始人貝登堡對外表示希望能為 童軍領導人員成立一所培訓學校,這個構想也獲得蘇格蘭富商William de Bois Maclaren 的支持表示如果找到這樣的地點,他會買下來提供給貝登堡使用。1919 年3 月 8 日極偉園(Gilwell Park)被發現,在獲貝登堡同意後買賣談判開始,

1919 年復活節前的星期四,一群羅浮童軍進駐整理場地,7 月 26 日舉行剪彩典 禮。(Hamlyn,2007,頁 60~62)

1919 年 9 月 8 日到 19 日開始制度化為童子軍領袖舉辦訓練時,貝登堡認 為應該提供某些東西做為這些童子軍領袖(Scout Officers,當時的稱呼)完成 訓練的信物(recognition)。由貝登堡及第一任極偉園主任 Francis Grdney 共同思 考如何給予參加這類訓練的學員擁有一項永遠佩掛的認證標誌,因此就發展了 木章的制度(張政漢,2004)。貝登堡的原始構想是設計要通過訓練的服務員 將利用皮繩加上二顆木珠(bead)來取代原先在童子軍帽13子底緣的流蘇裝飾物 (ornamental tassel)或者是將木珠設計作為外套的鈕扣。但是這些構想不久之後就 不再沿用,改成利用皮繩或者是鞋帶將木珠佩掛在脖子上,這個傳統沿襲至今。

最原先的木章是利用 1888 年當時祖魯族(Zulu)酋長第奈蘇魯14(Dinuzulu)

配戴的一條長約12 英呎項鍊上的木珠所製作,木珠總數估計約一千顆左右,都 是由南非黃槐木(South African Acacia yellow wood)所製作。這種木頭有柔軟的 中心,使得它容易被牛皮繩串在一起,這也就是那約1000 顆木珠組織在一起的

13依照片1 顯示當時的受訓人員大都配戴的童子軍帽,就是目前的平邊帽。

14此譯名係沿用鄧錦輝先生的文章,以示對其著作之尊重。

原因。這些木珠的大小不一,從不起眼的到約 4 寸長都有,貝登堡利用了兩顆 比較小的木珠,在它們中間鑽了洞然後用皮繩將這兩顆木珠串成一串,就稱呼 它為“木章”。

照片1 極偉園 1919 年第一期木章訓練開訓 翻拍自:Hamlyn,2007,62 頁

剛開始的木章,都是用最初那串項鍊上的木珠所製作,但很快地就面臨斷 炊的危機。所以,在早期的營隊時,就會贈送一顆原始黃槐木的木珠,另外要 求學員利用鵝耳櫟木(hornbeam)或是山毛櫸(beech)自己刻出另一顆木珠。後來山 毛櫸木珠成為標準品,而木珠是由極偉園的工作人員利用閒暇時間(STA)所製作 的。早期還有一個作法,是當學員完成營地中實務課程(practicalcourse)之後會收 到一顆木珠,完成理論課程回答完所有問題並且進行一段相當時間的服務磨練 後,再發出另一顆木珠。圖1 至圖 4 是貝登堡構思木章時親手繪製的草稿。

圖1 利用木珠作為帽帶的設計圖 圖2 利用木珠作為外套鈕扣孔的設計圖

圖3 掛在頸子上的木珠 圖4 幼童軍團長(Akela)徽章

貝登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軍駐外單位軍官利用橡果裝飾的高帽子,促發 了他將木珠做為帽子裝飾品的想法。

明確的區別很快就制定出來,二顆木株的木章是童軍領袖的象徵,三顆木 株的項鍊是助理訓練員(Assistant Leader Trainers),正式名稱為助理營主任

(Assistant Camp Chiefs)。配戴四顆木珠是訓練員(Leader Trainers),副營主 任(Deputy Camp Chiefs)。

在某些時段幼狼團團長(幼童軍團團長)有他們自有的木章系統。自1922 年到1925 年為止,幼童軍團領導者會收到一個以狼牙章或者稱為阿 k 拉章(Akela Badge),那是由一個長牙與皮繩組合而成的項鍊(詳參照片 2)。幼童軍組的訓 練員(Wolf Cub Leader Trainer),也就是阿 k 拉的領導(Akela Leader),佩帶著 兩顆長牙的徽章。這些長牙徽章,有些是用動物的長牙製成有些則是用木頭替 代的,但至今留存者十分稀少。香港童軍總會文物供應中心有仿效此一形體概 念用樹脂製作供作為紀念品使用。

1925 年 11 月 13 日委員會議決議應該設定一種訓練員木章樣式。但為了表 明這位訓練員從事的領域,設計利用一顆上色的算盤木珠(Abacus-typebead),

串接在原有木章皮繩的繩結上方,黃色代表幼童軍(參照片 3),綠色代表童 子軍,紅色代表羅浮童軍。但是這個作法在1927 年 10 月 14 日的委員會議中宣 告停止。

照片2 幼童軍木章持有人的阿 k 拉章(AkelaBadge) 照片 3 加上算盤木珠的木章(幼 童軍組)。

當英國以外的國家依循極偉園的型態建立木章訓練制度時,該國被任命為 課程主導者的人,被任命為極偉園副營主任(Gilwell Deputy Camp Chief, GD CC),作為該國極偉園的代表。依循貝登堡所建立的傳統,這位副營主任被授 予五顆木珠的榮耀,大部分五顆木珠的木章,在 1920 年代到 1930 年代頒發,

但究竟有哪些人接受此榮耀已不得而知15

貝登堡自己配戴六顆木珠的木章(照片416)。 這項榮耀也非其獨享,首任極偉園主任Sir Percy Everett 也同享榮耀。Pervcy 是貝登堡的好朋友,

自 1907 年在白浪島舉辦的首次童子軍露營活動 他就參與了,後來擔任童子軍訓練委員會主席及 童子軍副主席。貝登堡希望藉者六顆木章的頒發 來感謝他重大的貢獻。

1949 年 Sir Percy 將這六顆木珠的項鍊送還 給極偉園,作為極偉園營主任的信物。約翰·儲曼 (John Thuman)擔任營主任(Camp Chief)期間,佩帶著這六顆木株的木章項鍊,

直到1969 年他退休傳給了 Bryan Dodgson(the Director of LeaderTraining),隨 著他1983 年的退休,訓練營負責人的名銜與職責亦有所改變,這六顆木章傳給 了執行長(the Executive Commissioner) Derek Twine。今天,隨著職銜的改變,這

15由此推論吳兆棠當初獲頒木章時,應該不會頒發五顆木珠的木章。

16這六顆三對木珠,是自上而下逐漸增大,是特別挑選而成的。(UK Scout Archives)

照片 4 極偉園負責人所配戴 的六顆木株的木章

串木章現在是由極偉園課程及發展主任(Director of Programme and Development)

Stephen Peck 所配戴。

貳、木珠之外

木章除了木珠以外的另一個重要的部份,是那條皮繩。1899/1900 年間在梅 富根被圍困物資缺乏時有人送了一條皮繩給貝登堡。一位長者遇見他並且詢問 貝登堡為何面容出現少有的憂愁。這位長者將他平日帶在脖子上的皮繩取下交 到貝登堡的手上說:「戴上它!這是我母親給我的幸運物。現在它將帶給你好 運」從此這條梅富根長者贈送的皮繩以及第奈蘇魯的木珠成為它非洲軍旅生涯 的一部分,貝登堡就是用他們創作現在大家所知的木章。

威 廉 · 麥 克 勞 倫 (William de Bois Maclaren)是一位蘇格蘭的商人並且兼任 Rossneath, Dunbartonshire 地區理事長。在 1919 年他捐款 7,000 英鎊買下坐落於倫敦 市郊亞檳森林(Epping Forest)邊緣佔地 55 公頃的極偉園營地,作為童軍服務員訓 練的基地以及童子軍露營營地。另外他還

準備了3,000 英鎊作為過去荒廢十四年白屋(White House)的修繕費用,並且 拋棄了所有權。當1919 年 7 月 26 日極偉園營地正式開放時,麥克勞倫剪斷掛 在白屋大門上用童軍常用綠黃色象徵開放的緞帶時。貝登堡將象徵對童軍運動 有重大貢獻的銀狼獎章(Silver Wolf)頒給麥克勞倫感他對這個運動的貢獻。

除了知道他曾經寫了包括

Climbs and Changes、Chuckles from acheery Corner、

The Rubber Tree Book and Word Pictures of War (一本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歷的

書)等書之外,我們對麥克勞倫並沒有太多認識。他於 1921 年辭世。為了尊崇 他對極偉園的貢獻,工作人員運用麥可勞倫家族的格子呢(tartan)做了領巾。

為減少支出,一條外表以柔灰色內裡為溫暖紅色再加上一塊麥克勞倫家族格子 布的替代領巾17,做為通過極偉園實務訓練的童軍服務員配戴之用。1924 年起 將這領巾設定為木章持有人專有。現今的木章領巾是用比較棕色的淺灰(詳參 照片5 )所作成,但發生的原因以及時間點,卻無可考。

17柔灰色(dove gray)代表謙虛。暖紅色(warm red)代表熱情(warm of fellings)。

照片5 現今使用的木章領巾。

領巾圈(Woggle)是在 1920 年代早期由極偉園服務員之一的比利·迅克利

(Bill Shankley)所創作。他製造出一種像雙圈土耳其包頭結(Turk’s headslide)

的領巾圈作為制式的領巾圈。在1943 年約翰·儲曼營主任,希望建立一個徽章系 統來表示一位童軍服務員所接受的不同階段訓練,而且在木章的象徵物之中有 一部分在接受完基本訓練(Basic Training)時 就可以先發送。所以,在1943 至 1989 年期間,

當童軍服務員接受基本訓練後可以被授予極 偉領巾圈(Gilwell woggle)而完成木章第二 階段訓練(Asvanced Training)所有作業後,

可以得到木章領巾與木珠。極偉領巾圈至今日 仍然可以被成年服務員購買,用在自己團的領 巾或者是搭配木章領巾。

參、木章課程

極偉園課程的發展與貝登堡在 1914 到 1918 年世界大戰期間由喀茲特總部

(Head quarters Gazette)出版的幾本著作有關係。這些書在 1919 年匯集成 Aids

to Scoutmastership 這本書。整個訓練架構是由貝登堡的幾個筆記建立起來的。

木章授證課程

對所有合格的童子軍理事會開放 I、理論課程(Theoretical)

童軍訓練的目的與方法是依循Aids to Scoutmastership、童子軍手冊以及符 合 目 標 的 規 律 , 並 運 用 到 每 一 個 年 齡 層 。 訓 練 有 四 個 面 向 : 大 自 然 知 識

(Naturelore and Soul)、健康與性的知識(health and sex knowledge)、國家需 求(National need)以及訓練的可行性(possibilities of the training)。

這四個面向,無論是在喀茲特總部所辦課程或者是極偉園配合參加者需求 的週末班,都是一致的。

II、實務課程(Practical)

有四個目標群組

1、團儀典與露營技巧。(Troop cere moniesand camp craft)

2、野外活動與斥堠。(Field work and pioneering)

3、木工與童軍遊戲。(Woodcraft and Scoutgames)

照 片 6 木 章 訓 練 紀 念 領 巾 圈

(Woggle)

4、記號與追蹤。(Signcraft and path finding)

這些課程將在極偉園以四個週末或者是一連八天在營地的課程,主要看參 加者的選擇。

III、執行成果(Administration)

III、執行成果(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