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各指標之權重與排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肆、 確立各項指標之權重

依據效用總值完成指標篩選後,本研究以歸一化方式確立各項指標之權重 並加以排序,結果如表 4-8 及 4-9 所示。茲分述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第一層指標之權重與排序

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指標第一層指標經歸一化法,其 6 項指標的權 重排序,由重要性高至低,以「指標 5.安全與管護」(18.41%)最為重要,其 次為「指標 2.舒適與健康」(17.51%),第三為「指標 4.特色與美感」(16.59

%),第四為「指標 6.節能與永續」(16.40%),第五為「指標 1.充足與彈性」

(16.28%),最後為「指標 3.社交與休憩」(14.80%),詳表 4-8。

表 4-8

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第一層指標之權重與排序

指標 效用總值 權重(%) 排序

指標 1.充足與彈性 0.673 16.28% 5 指標 2.舒適與健康 0.724 17.51% 2 指標 3.社交與休憩 0.612 14.80% 6 指標 4.特色與美感 0.686 16.59% 3 指標 5.安全與管護 0.761 18.41% 1 指標 6.節能與永續 0.678 16.40% 4

合計 4.134 100.0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各指標之權重與排序

(一)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充足與彈性」之指標權重與排序

指標 1「充足與彈性」項下的 6 項指標,依權重高低排序,結果以「1-4 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舍建築、教室等的空間與動線規劃,能考量特殊需求的學生使用,如行動不便 者等。」最為重要,占 17.45%;其次為「1-2 學校有提供足夠的普通教室、專 科教室、運動場地(館)等教學與活動空間。」,占 17.32%;第三為「1-5 校 舍的形式之規劃、配置與設計,有多目的之空間。」,占 17.27%;第四為「1-6 教室的內部空間,能適合於不同教學法、課程發展的需求。」,占 16.71%;第 五為「1-1 校地面積能容納目前的學生數並能配合學生未來發展需求。」占 16.37

%;最後為「1-3 學校有提供學生交流與合作學習的室內或室外空間或座位(如 學生交誼廳、涼亭、個人或小團體休憩桌椅等)。」,占 14.88%。

(二)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舒適與健康」之指標權重與排序

指標 2「舒適與健康」項下的 6 項指標,依權重高低排序,結果以「2-6 校 園環境能保持乾淨、整齊與衛生。」最為重要,占 17.41%;其次為「2-3 教學 空間的照度符合標準,並能善用自然採光及避免眩光。」,占 17.06%;第三為

「2-5 校舍建築及教室有良好的通風環境,能保持室內空氣的對流與新鮮。」,

占 16.84%;第四為「2-1 教室、桌椅的大小與形式,能考量教學型態與學生人 數,提供舒適的教學與學習空間。」,占 16.74%;第五為「2-4 校舍建築有適 當的遮陽設計或設施,且教室內的溫度舒適。」,占 16.24%;最後為「2-2 能 有效控制校舍及教室的室內餘響,並遠離噪音源,提供良好的室內音環境。」,

占 15.71%。

(三)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社交與休憩」之指標權重與排序

指標 3「社交與休憩」項下的 5 項指標,依權重高低排序,結果以「3-3 學 校有提供學生交流與合作學習的室內或室外空間或座位(如學生交誼廳、涼亭、

個人或小團體休憩桌椅等)。」最為重要,占 20.44%;其次為「3-1 學校有提 供教師與學生能公開與隱密性談話的空間或座位。」,占 20.12%;第三為「3-5 學校有提供與社區資源共享的場地、空間或設施設備,適當開放校園。」,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99%;第四為「3-2 學校有提供教職員互動交流及休憩生活的空間或座位(如 交誼廳、共同研討室、教師休息室等)。」,占 19.95%;最後為「3-4 學校能提 供辦理校內、外,大型集會或表演的場地或空間。」,占 19.50%。

(四)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特色與美感」之指標權重與排序

指標 4「特色與美感」項下的 6 項指標,依權重高低排序,結果以「4-3 校 舍建築或教室的規劃與設計,有『寓教於境』的教育情境。」最為重要,占 17.54

%;其次為「4-5 校舍建築的配置、色彩等有妥善規劃具美感,能使視覺舒適。」, 占 17.04%;第三為「4-1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呈現學校的重要精神,如辦學 理念或目標。 」,占 16.83%;第四為「4-2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融入當地的 社會人文或自然生態等特色。」,占 16.78%;第五為「4-6 校園有公共藝術之 設置或設計。」,占 16.33%;最後為「4-4 學校有校史室或校史文物之陳列空 間。」,占 15.48%。

(五)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安全與管護」之指標權重與排序

指標 5「安全與管護」項下的 6 項指標,依權重高低排序,結果以「5-1 校 舍建築具耐震及防災(如風災、水災、火災、坡地災害或鹽害等)設計。」最 為重要,占 17.27%;其次為「5-4 校舍建築有避難空間,並規劃緊急救護或疏 散動線,提供災害發生時或發生後避難使用。」,占 16.81%;第三為「5-5 校 舍的規劃配置,能避免產生校園死角,便於管理與監控。」,占 16.71%;第四 為「5-2 學校具清楚的緊急逃生出口的標示及急救設備。」,占 16.62%;第五 為「5-3 學校之動線能妥善規劃,使行人與行車安全(如學生通學步道、家長 接送區、駐車彎等)。」,占 16.48%;最後為「5-6 校舍建築有用後評估機制,

並能定期維護。」,占 16.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指標 效用

總值

權重(%) 指標 排序 指標4. 特色與美感

4-1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呈現學校的重要精

神,如辦學理念或目標。 0.670 16.83% 3 4-2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融入當地的社會人

文或自然生態等特色。 0.668 16.78% 4 4-3 校舍建築或教室的規劃與設計,有「寓教

於境」的教育情境。 0.698 17.54% 1 4-4 學校有校史室或校史文物之陳列空間。 0.616 15.48% 6 4-5 校舍建築的配置、色彩等有妥善規劃具美

感,能使視覺舒適。 0.678 17.04% 2 4-6 校園有公共藝術之設置或設計。 0.650 16.33% 5

小計 3.980 100.00%

指標5. 安全與管護

5-1 校舍建築具耐震及防災(如風災、水災、

火災、坡地災害或鹽害等)設計。 0.739 17.27% 1 5-2 學校具清楚的緊急逃生出口的標示及急

救設備。 0.711 16.62% 4

5-3 學校之動線能妥善規劃,使行人與行車 安全(如學生通學步道、家長接送區、駐 車彎等)。

0.705 16.48% 5 5-4 校舍建築有避難空間,並規劃緊急救護或

疏散動線,提供災害發生時或發生後避難 使用。

0.719 16.81% 2 5-5 校舍的規劃配置,能避免產生校園死角,

便於管理與監控。 0.715 16.71% 3 5-6 校舍建築有用後評估機制,並能定期維

護。 0.689 16.11% 6

小計 4.278 100.00%

(續下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指標 效用

總值

權重(%) 指標 排序 指標6. 節能與永續

6-1 校舍建築或設施設備的規劃設計,能減少

碳排放量。 0.687 16.99% 2

6-2 學校有節水裝置或水資源再利用的設

施,能減少水資源的消耗。 0.693 17.14% 1 6-3 學校有能源再生或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裝

置或設施。 0.682 16.87% 3

6-4 校舍建築能採用低環境負荷之建材。 0.644 15.93% 6 6-5 校舍建築物及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保有

綠地或生物棲息地,以維持生態多樣性。 0.681 16.84% 4 6-6 校園環境如學校走廊、陽台或屋頂等,有

進行綠化。 0.656 16.23% 5

小計 4.043 100.0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以下將各項指標,依權重值高低重新排序,其結果為:

一、 安全與管護

(一) 校舍建築具耐震及防災(如風災、水災、火災、坡地災害或鹽害等)設 計。

(二) 校舍建築有避難空間,並規劃緊急救護或疏散動線,提供災害發生時或 發生後避難使用。

(三) 校舍的規劃配置,能避免產生校園死角,便於管理與監控。

(四) 學校具清楚的緊急逃生出口的標示及急救設備。

(五) 學校之動線能妥善規劃,使行人與行車安全(如學生通學步道、家長接 送區、駐車彎等)。

(六) 校舍建築有用後評估機制,並能定期維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舒適與健康

(一) 校園環境能保持乾淨、整齊與衛生。

(二) 教學空間的照度符合標準,並能善用自然採光及避免眩光。

(三) 校舍建築及教室有良好的通風環境,能保持室內空氣的對流與新鮮。

(四) 教室、桌椅的大小與形式,能考量教學型態與學生人數,提供舒適的教 學與學習空間。

(五) 校舍建築有適當的遮陽設計或設施,且教室內的溫度舒適。

(六) 能有效控制校舍及教室的室內餘響,並遠離噪音源,提供良好的室內音 環境。

三、 特色與美感

(一) 校舍建築或教室的規劃與設計,有「寓教於境」的教育情境。

(二) 校舍建築的配置、色彩等有妥善規劃具美感,能使視覺舒適。

(三)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呈現學校的重要精神,如辦學理念或目標。

(四)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融入當地的社會人文或自然生態等特色。

(五) 校園有公共藝術之設置或設計。

(六) 學校有校史室或校史文物之陳列空間。

四、 節能與永續

(一) 學校有節水裝置或水資源再利用的設施,能減少水資源的消耗。

(二) 校舍建築或設施設備的規劃設計,能減少碳排放量。

(三) 學校有能源再生或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裝置或設施。

(四) 校舍建築物及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保有綠地或生物棲息地,以維持生 態多樣性。

(五) 校園環境如學校走廊、陽台或屋頂等,有進行綠化。

(六) 校舍建築能採用低環境負荷之建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 充足與彈性

(一) 校舍建築、教室等的空間與動線規劃,能考量特殊需求的學生使用,如 行動不便者等。

(二) 學校有提供足夠的普通教室、專科教室、運動場地(館)等教學與活動 空間。

(三) 校舍的形式之規劃、配置與設計,有多目的之空間。

(四) 教室的內部空間,能適合於不同教學法、課程發展的需求。

(五) 校地面積能容納目前的學生數並能配合學生未來發展需求。

(六) 學校有提供足夠的教師辦公室、行政辦公室等行政辦公空間。

六、 社交與休憩

(一) 校舍建築或教室的規劃與設計,有「寓教於境」的教育情境。

(二) 校舍建築的配置、色彩等有妥善規劃具美感,能使視覺舒適。

(三)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呈現學校的重要精神,如辦學理念或目標。

(四) 校園的規劃與設計,能融入當地的社會人文或自然生態等特色。

(五) 校園有公共藝術之設置或設計。

(六) 學校有校史室或校史文物之陳列空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