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經濟理論

經濟、政治不能脫離關係,政治不上軌道,社會經濟自然也跟 敗壞,這 是必然的道理,因此孔子的政治學說中很注重民生經濟的問題。由上小節可知,

魯國這些年來經常用兵,在財政上消耗巨大,而在艾陵之戰後,並沒有減輕對 齊國的懼怕,戰後,執政季孫氏即下令整頓防務,說:「小勝大,禍也,齊至無 日矣。411」為了支應長年征戰的費用,所以季康子想要加重賦稅,所以等孔子 回國後,向孔子詢問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田賦」。此事對孔子經濟理論的影響,

探討如下:

季孫欲用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三發,卒曰:

「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對,而私於冉有 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飲從其薄,如是則以 丘亦足矣。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 孫若欲行而法,則有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之,又何訪焉。」弗聽。

十有二年春,用田賦。412

錢穆認為:「魯成公元年,備齊難,作丘甲,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三頭。此時 魯數與齊戰,故欲於丘賦外別計其田增賦。413」郭克煜認為:「我們可以推斷魯 國在『用田賦』之前的軍賦狀況是:首先賦、稅有別。稅是根據土地來征收。

賦則是『賦里以入』。其次,納賦原則是『量其有無』,即視其財產狀況而定,

410 同上注,頁 331。

411 見《左傳》哀公十一年(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頁 1665。)

412 同上注,頁 1667~1669。

沒有固定標準。而且是『有軍旅之變則征之,無則已』。並不是每年都征的。『用 田賦』就是一改過去『賦里以入』之法,改為按田畝征收。更主要的是以後賦 成為『常賦』,有無軍旅都要按年收繳。有人認為『用田賦』就是增加田稅,其 實『用田賦』就是『賦稅合一』,都按田畝征收。因此,自然是『賦粟倍他日』。

這就是哀公所說的『二』。414

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日:「盍徹乎?」曰:

「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 足,君孰與足?」415

由上可知,孔子與其學生有若都是反對加賦的,主要是希望藏富於民。《論語》

記載: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416

任卓宣認為:「孔子把『足食』列於第一,是他認為政在養民的證明。417」孔子 個人雖然不計功利,可是他對國計民生之利卻並不忽視,而且非常的注重。《論 語》記載: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418

陳建夫認為:「孔子始終要求『富民』,其目的在保障人民的生存,這與『足食

413 錢穆:《孔子傳》,頁 76。

414 郭克煜等著:《魯國史》,頁 218。

415 《論語•顏淵》

416 《論語•顏淵》

417 任卓宣:《孔子學說底真相和辨正》,台北:帕米爾書局,1977 年 6 月,頁 56。

418 《論語•子路》

第一』(即民生第一)的宗旨是一貫的。419」孔子如此重視民生問題,因此他對 生產一事也就跟 注意了。因為要解決民生問題,不能不積極生產,使人民從 生產中增加財富,而後民生始有保障。所以孔子說: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420

這所謂「生之者眾」、「為之者疾」,皆是強調生產的意思421。任卓宣認為:「要 生產就要有生產方法,尤其生產工具。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由此推之,可見孔子深知生產工具的發展對於生產的關係,及其對於經濟的關 係。422

孔子尚有一重要經濟理論,就是注重「分配」,胡適說:「孔子那時的社會 漸漸成了一個貧富很不平均的社會。423」正因如此,所以孔子說: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 無寡,安無傾。424

孔子認為「富民」是很重要的事,但若富的是少數擁有特權或有特殊身分、關 係的人,這樣就會失去公平正義,民心就會不服,社會就會動盪不安。因此「均」

的意義,並非是齊頭式的平等以造成「均貧」的現象,而是希望政府的政策能 顧及「機會均等」,每人只要肯努力就能富足,因為執政者是要有「為民謀福」

的公心,而非「家天下」的私心,因此孔子對於執政者不能「直道而行」是很 痛惡的:

419 陳健夫:《孔子學說新論》,頁 204。

420 宋朱熹:《四書集注》,頁 12。

421 陳健夫:《孔子學說新論》,頁 205。

422 任卓宣:《孔子學說底真相和辨正》,頁 56。

423 胡適:《中國哲學史》,臺北:台灣商務書局,1986 年 6 月,頁 39。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 而攻之可也。」425

孔子的「政經結合」的理論,可以用《孔子家語》的一段話,作一小結: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

「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

則民壽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孔子曰:「詩 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貧者也。」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