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致而言,本研究符合 Pincus et. al.(1999)研究的構想,認為影響愛情 依附特質與風格改變者,主要受到伴侶間「親和性」人際行為的影響,而 非「互依性」的指標,Pincus 等人的研究證明了「親子關係」中親和性人 際行為對個體日後愛情依附特質有影響,本研究綜合研究目的一與目的二

的分析結果,認為伴侶間「親和性」與「互依性」指標對依附特質的影響 具有不同的意義。以下將就本研究結果,更細緻地論此兩種伴侶間人際行 為的差異,此部分整合出的結論是:對個體在關係中單向的人際行為而 言,親和性比互依性人際行為更能影響愛情依附特質,甚至與依附風格、

依附特質的改變更有關連;但互依性指標(尤其是自主性)對焦慮與逃避 依附特質並非沒有影響力,而是會顯現在雙向人際行為的互補性當中。

從研究結果可知,除了很明顯地親和性人際行為對依附特質有所影 響,並從研究目的一中發現,伴侶間控制性人際行為對依附特質也有所影 響,故並非原先 Sullivan 與 Pincus et. al. (1996)研究認為,互依性指標對愛 情依附特質並無影響,但從依附風格改變與依附特質改變的分析當中,可 發現單向的互依性人際行為指標(單從對方的提供行為或從個人的尋求行 為來看)與依附特質的關連性並不明顯。故本研究認為,單向的親和性人際 行為,仍是影響依附特質的主因。但本研究也發現控制性對依附特質的影 響亦相當有趣,且控制性對兩種依附特質的影響意義並不同,控制性愈高 雖可降低逃避依附特質,讓彼此雙方在面對關係的害怕與不確定感時更親 近而不會採取停滯不前的因應方式,但也會升高焦慮依附特質的功能展 現,這也顯示出焦慮依附特質的特性,雖然彼此一方展現操控,另一方展 現順服此操控,但事實上卻無形間形成了焦慮依附特質的展現。這也顯 示,在 SASB 模式中,親和性指標的意義是較為明顯的,親和性人際行為 指標代表了可影響焦慮或逃避依附特質的展現或削弱,但互依性指標描述 了伴侶間關係的遠近界限,但並不一定代表對關係是良性或破壞性的影 響。而本研究更進一步發現,互依性指標不是對於依附特質沒有影響,而 此影響會顯現在互補性的關係層面上。

從成人依附理論的角度來說,個體在愛情關係中的依附特質或風格,

主要來自於對於關係的不確定感(uncertain)與害怕(fearful)做基礎,比較能克 服此不確定感與害怕者,則較能展現安全依附特質(Johnson, 2003),依附

系統代表了個體是否能夠感受到與其互動的「對方」能「維持親密接近性」

而形成的系統,而 SASB 模式中關於「親和性」向度的指標,就是在提供 個體「維持親密接近性」,所以從本研究結果,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親和 性」愛情依附特質的影響,尤其是個體主觀知覺到對方給予的親和性人際 行為,可以有效降低伴侶間的不確定感與害怕,促使安全依附特質—低焦 慮、低逃避的發生。

相較而言,單向人際行為中 SASB 模式中「互依性」的人際行為指標 則無此效果,不管是在但以關係層面的互補性來說,則可以明顯看到伴侶 間提供與尋求自主性的互補人際行為,可以促成低焦慮、低逃避依附特質 的展現。就單向的人際行為來說,這相當符合 Sullivan 原先對於人際行為動 力的觀察,所謂「互依性」的人際行為,強調的是因人天生下來是需要被 照顧的,進而延伸出彼此權力關係不對等的狀態,在 Sullivan 的想法中,主 要照顧者透過給予控制或是給予自由自主的互動界限,傳遞親和性的情緒 接觸與關愛,當然也藉此傳遞攻擊或恨的情緒接觸,故互依性的指標代表 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階層關係、權力關係、以及是否過渡控制或疏離,似乎 此與家族治療 結構 學派中「界限 (boundary)」的 觀點是相 近 的(Minuchin, 1974),Anderson 和 Sabatelli(1992)即認為,在描述互動關係中的分化 (differentation)與界限等現象時,其實即隱含著關愛與自主等議題的交錯,

高分化本身帶有給予高自主,但也可能帶有過少的關愛或是適當的關愛,

這顯示光是從「互依性」的指標來檢視互動關係的樣貌,則並不能知道其 關愛程度的內涵,這也顯示 Sullivan 的理論觀點僅考慮到單向的人際行為,

就如同兒童研究,往往僅考慮到單向母親對孩子的人際行為影響,而忽略 了關係中當一方提供,另一方尋求而組合出人際行為的互補性時,此關係 隱喻對於個體的影響,本研究發現,似乎對在愛情關係中的大學生而言,

若在此關係中,可以感受到彼此給對方自由與信任,而對方也相對於回應

安全依附特質的展現。

故本研究認為單向的互依性人際行為指標似乎並不能影響愛情依附 特質的展現,因為高自主性或高控制性其本身帶有什麼樣的親和性成分並 不得知,更顯示出親和性向度可以直接影響依附,但高自主或高控制的互 動型態,僅是描述出彼此互動的遠近操控,過渡給予控制或是過渡給予自 主都不一定能傳達「情緒接觸」的愛與恨,而真正會影響依附特質的應該 是人際行為中「親和性」的元素。但互依性指標並非不會影響依附特質,

而是要檢視其互依性人際行為對關係的意義,當提供與尋求在自主性上互 補時,此部分對大學生而言顯示的意義是,可以促成低焦慮、低逃避的依 附特質,這似乎說明,ㄧ段可以給予雙方自由獨立的愛情關係,反而會讓 彼此更親近、較不會擔心或害怕失去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