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部 分 回顧

在寫作之時所產生的遼闊的摸索、思考告一個段落之際,筆者希望能夠回過 頭來,再次將焦點聚於論文題幹上,重新檢視於寫作之初,在第一章所拋出的五 個提問:(一)泰國民間故事的發展脈絡為何?(二)在泰國民間故事發展的過 程中,故事如何與信仰及風俗交融,進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三)

在泰國民間故事中,動物故事的類型與內容為何? (四)在泰國動物故事中,

動物的形象如何被建構? 以及,在研究歷程過後,進一步對其產生探究之慾望 的宏觀問題:(五)動物故事對人類的價值是什麼?

文末,歸結、統整出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 泰國民間故事的發展與歷史息息相關。在不同的時代中,掌權者的策略 及國際情勢都將影響民間故事的走向。以泰國民間故事來說,君主對於 宗教信仰的關注(佛教、婆羅門教)以及地區文化的交融(印度文化、

漢文化),是影響泰國民間故事發展的兩個最重要關鍵。

(二) 在泰國民間故事中,有大量以風俗、信仰為記載對象者,它們與社會文 化相互滲成,展現出族群的思維與態度,在良好的傳承及保存之下,透 過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踐,建構出充滿魅力的泰國民間文化。

(三) 動物故事是泰國民間故事中佔有相當大比例且十分重要的部分。依照人 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約可以粗分成三種不同類型的動物故事(詳見第 三章之析論)。泰國的動物故事因為受到信仰、風俗相當深刻的影響,因 此展現出有別於其他文化的獨特性。但無論是以哪一種型態出現的動物 故事,都是由人類所創造、想像而來,是故動物故事的生成反映了人們 對動物的看法,動物故事也經常寄寓了某種道德思考於其中。

134

(四) 在五彩繽紛的泰國動物故事之中,以「大象」、「蛇」、「鳥」三者之形象 特別突出。動物形象的建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遠古神話傳說的圖騰 崇拜,到民間故事中的動物角色,乃至當代的政治、信仰標誌,「動物」

已經成為超脫自身意義之外的文化符號。

(五) 動物故事存在人類社會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娛樂意義看來,動 物故事提供了生活莫大的樂趣;從歷史意義看來,動物故事為人們記錄 了時代之演進;從精神意義看來,動物故事則猶如人類心靈的一塊浮木。

無論是從什麼角度來檢視動物故事的存在,種種跡象皆一再地驗證了「動 物故事」的重要性,而它們也絕對是人類文學發展暨文化發展中相當重 要一環。

135

第三部分 展望

在一頭栽進泰國民間故事以及動物故事的領域之後,才發現過去自認對泰國 的「瞭解」,原來只停留在相當表面的程度,而一旦越是深入地挖掘,便越是深 切地體認到──這是一個多麼博大精深的世界!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筆者所能觸及的泰國民間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在這個 範疇裡,必然還存在著更多精彩之處等待往後的研究者來分析與探究。希望本篇 論文的問世能夠為臺灣國內泰國文學、泰國民間文學甚至東南亞文學的研究帶來 拋磚引玉的效果,使未來的研究者能夠持續地投入挖掘這個寶庫。同時,更希望 能夠透過泰國民間故事的欣賞,為臺灣社會創造出觀看泰國的新角度,減少不必 要的文化歧視。

而未來致力於泰國民間故事領域的學術研究者,或可從本論文未能處理的泰 國神話切入,討論神話的起源、神話故事的內在意涵、民間神祇的外在形象等等。

另外,也可以從比較文學的角度來檢視泰國地區與東南亞地區的民間文學之流變,

或單就泰國境內各地區之間故事與風俗的差異來解釋泰國民間故事的發展。

民間文學是大眾的文學、社會的文學,就算因為文化、地域的差異使得故事 之間存在著共性與個性,但是它們最重要的本質卻不會改變。無論在哪裡、無論 在哪個時代,它們始終如實地反映著人類生活的情狀。羅蘭‧巴特的話語可以精 簡扼要地為民間故事及本篇論文做出最後的總結:

「它就存在於那裡,就像生活本身。」267

267 轉引自《社會文化人類學》,頁 266。

136

137

參考書目

一、 研究文本(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Thanapol Chadchaidee, Fascinating Folktales of Thailand . Bangkok: Bangkokbooks, 2011.

刀承華編譯,《泰國民間故事選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年 7 月。

裴曉睿著,《泰國民間故事》。瀋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 年。

二、 中文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田禾、周方治編著,《列國志:泰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 5 月。

宋立道著,《從印度佛教道泰國佛教》。臺北:東大圖書,2002 年 5 月。

李穆南、郄智毅、劉金玲主編,《中國民間文學史》。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 年 6 月。

季羨林著,《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年 1 月。

林良著,《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2011 年 10 月。

金勇著,《泰國民間文學》。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年 1 月。

金榮華著,《民間故事論集》。臺北:三民書局,1997 年 6 月。

金榮華著,《民間故事類型所引》(三冊)。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 年 2 月。

胡萬川主編,《臺灣民間故事類型》。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11 月。

戚盛中著,《泰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年。

郭泰著,《拜動物為師》。臺北:遠流,2003 年 11 月。

陳崗龍、張玉安等著,《東方民間文學概論》,第三卷。北京:崑崙出版社,2006 年 10 月。

138

陳勤建著,《文藝民俗學》。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年 5 月。

陳麟書、陳霞主編,《宗教學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年 1 月。

葉明德著,《泰國簡史》。南投:暨大東南亞研究中心,2003 年 6 月。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年 10 月。

劉守華、巫瑞書主編,《民間文學導論》。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 年 7 月。

潘俊琳撰,《圖解 100 個印度史詩神話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1 年 1 月。

魯剛著,《文化神話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年 7 月。

鍾怡陽編著,《流傳千年的印度神話故事》。臺北:知青頻道出版,2011 年 9 月。

鍾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鍾敬文主編,《民間文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年 7 月。

譚達先著,《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1988 年 8 月。

三、 外文著作及譯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Andersen, Hans Christian. The Complete Fairy Tales and Stories.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83.

Perrault, Chareles. The Complete Fairy Tal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Miranda Bruce-Mitford, Philip Wilkinson 著,李時芬、林淑媚譯,《符號與象徵:

圖解世界的秘密》(Signs & Symbols: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ir Origins and Meanings)。臺北:時報文化,2011 年 5 月。

加科‧布德(Jacques Boudet)著,李揚、王玨純、劉爽譯,《人與獸:一部視覺 的歷史》(Man & Beast: a Visual History)。臺北:大地出版社,2002 年 7 月。

布封(G.L.L Buffon)著,劉陽譯,《動物素描──布封博物筆記》。浙江:浙江

139

文藝,2010 年 3 月。

夸美紐斯(J.A. Comenius)著,楊曉芬譯,《圖畫中見到的世界》(Visible World in

Pictures)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年 7 月。

艾瑞克‧查林(Eric Charline)著,王建鎧譯,《改變歷史的 50 種動物》(Fifty Animal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臺北:積木文化,2013 年 1 月。

克萊麗莎‧平蔻拉‧埃思戴絲(Clarissa Pinkola Estés, ph.D.)著,吳菲菲譯,《與 狼同奔的女人》(Women Who Run With the Wolves: Myths and Stories of the Wild Woman Archetype)。臺北:心靈工坊,2012 年 6 月。

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周昌忠譯,《神話學︰生食和熟食》

(Mythologiques: Le Cru et le Cuit)。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 年 6 月。

────,周昌忠譯,《神話學︰從蜂蜜到煙灰》(Mythologiques: Du Mielaux Cendres)。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 年 9 月。

────,周昌忠譯,《神話學︰裸人》(Mythologiques: L’Homme nu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2000 年 1 月。

────,周昌忠譯,《神話學︰餐桌禮儀的起源》(Mythologiques: Lorigine dea Manieres de Table)。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 年 11 月。

────,楊德睿編譯,《神話與意義》(Myth and Meaning)。臺北:城邦文化 出版,2010 年 12 月。

杰夫瑞‧C‧亞歷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史帝芬‧謝德門(Steven Seidman)

主編,古佳豔等譯,《文化與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新北:立緒文化,

2008 年 7 月。

杰克‧齊普斯(Jack Zipes)著,趙霞譯,《作為神話的童話/作為童話的神話》

(Fairy Tale As Myth / Myth As Fairy Tale)。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 年 12 月。

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S. Bruner)著,孫玫璐譯,《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學、

140

生活》(Making Stories: Law, Literature, Life)。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年 10 月。

阿蘭‧鄭迪斯(Alan Dudes)著,盧曉暉譯,《民俗解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社,2005 年 1 月。

哈爾‧賀札格(Hal Herzog)著,彭紹怡譯,《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新北:遠足文化,2012 年 7 月。

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著,朱侃如譯,

《神話》(The Power of Myth)。臺北:立緒文化,2002 年 4 月。

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臺北:立緒文化,1997 年 9 月。

────,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臺北:立緒文化,2006 年 5 月。

宮崎駿(Miyazaki Hayao)著,黃穎凡、章擇儀譯,《出發點 1979-1996》。臺北:

臺灣東販,2006 年 1 月。

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梅維絲‧萊莫(Mavis Reimer)著,劉鳳芯、

吳宜潔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臺北:天衛文化,2009 年 3 月。

理察‧大衛‧普列斯特(Richard David Precht)著,林宏濤譯,《奧斯卡與我──

普列斯特給兒子的 20 堂哲學課》(Warum gibt es alles und nicht nichts: Ein Ausflug in die Philosophie)。臺北:商周出版,2012 年 11 月。

阿爾伯特‧莫達爾(Albert Mordell)著,鄭秋水譯,《愛與文學》(The Erotic Motive in Literature)。臺北:遠景出版,1975 年 2 月。

斯蒂‧湯普森(Stith Thompson)著,鄭海、鄭凡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

(The Folktale)。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 年 2 月。

普羅普(Vladimir Propp)著,賈放譯,《故事形態學》(Morphology of the Folk Tale)。

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141

────,賈放譯,《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Historical Roots of the Wonder Tale)。

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11 月。

愛德華.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年 1 月。

楊‧馬泰爾(Yann Martel)著,趙丕慧譯,《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臺北:皇冠出版社,2005 年 1 月。

維若妮卡‧艾恩斯(Veronica Ions)著,杜文燕譯,《神話的歷史》(History of Mythology)。臺北:究竟出版社,2005 年 9 月。

蓋兒‧梅爾森(Gail F. Melson)著,范昱峰、梁秀鴻譯,《孩子的動物朋友》(Why the Wild Things Are: Animals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臺北:時報文化,2002

蓋兒‧梅爾森(Gail F. Melson)著,范昱峰、梁秀鴻譯,《孩子的動物朋友》(Why the Wild Things Are: Animals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臺北:時報文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