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

第三章 泰國民間故事中的動物故事

第三節 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

所謂「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顧名思義,全是以動物為主要角色。它們大 多篇幅短小,角色單純,情節簡單,體裁近似寓言。故事中幾乎沒有人類出現,

單以動物形象來傳達某種善惡概念,或透過故事解釋動物特徵與行為。但是,為 什麼由「人類」所創作的故事裡頭,「人類」居然消失了呢?蓋兒‧梅爾森在其 著作《孩子的動物朋友》提到:

人類通常會用道德的急迫性和情感的力量,投注在動物身上;[…]動物承 受著人類的每一種成就和失敗,因為動物的行為,象徵著我們最深的恐懼、

希望和爭執。134

精確一點來說,人類其實未曾在這些故事裡頭缺席(absence),只是拐了個彎,

藉著動物的形貌出現在故事之中,因此,當我們閱讀這些動物故事時,很難不對 動物角色的情緒、行為、言語產生連結,誠如鮑瑞亞‧薩克斯(Boria Sax)所言:

「當我們看著動物時,事實上是在看著自己」135,使虛構故事成為真實人生的關 鍵並不在於這說的是「誰的故事」,而在於這個故事是透過「誰的觀點」被說了 出來。

一、 道德警世故事

杰羅姆‧布魯納認為故事的存在提供了世界模型,特別是美德與惡行的模 型136,這個特點在動物故事上展現得特別清楚,可以說,動物故事的主要目的 之一就是為人類傳達各種道德訓斥,並以動物角色作為人類的借鏡,篇幅雖小,

但意旨深遠,不僅傳達處事智慧,也用誇張的情節發展來警惕世人,使人知畏。

134 蓋兒‧梅爾森(Gail F. Melson)著,范昱峰、梁秀鴻譯,《孩子的動物朋友(Why the Wild Things Are: Animals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臺北:時報文化,2002),頁 221。

135 同註 134,頁 221。

136 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S. Bruner)著,孫玫璐譯,《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學、生活(Making Stories: Law, Literature, Life)》(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頁 19-20。

73

因為篤信佛教之故,泰國人特別講求凡事感恩的美德,這樣的價值觀也反映 在動物故事中,〈麂子和獵人〉137 就是一個例子:

一隻麂子138在林間的草地上吃草,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突然,一個 獵人手持弓箭走過來。麂子急得不知所措,如果逃出去,又怕反被獵人一 箭射中,因為牠知道這個獵人是個神箭手。麂子左右為難,眼看獵人一步 步走近了,牠只好躲進一個長滿青藤的樹叢裡,聽天由命。

獵人追到麂子剛才站的地方,找不到麂子,轉身就走。這時,麂子見獵人 快走遠了,認為已經躲過了這一災,就抬頭吃起藤葉來。不料,這時獵人 突然回頭一看,發現了麂子,立刻舉起弓箭,一下射中了牠。

在這個故事裡,受到青藤樹叢隱蔽而逃過一劫、保住一命的麂子,非但沒有懷著 感激之情,反倒忘恩負義地吃起了青藤葉子,最終被獵人射殺,招致不可挽回的 後果。

另外一個充滿教訓意味的故事是〈老鼠、青蛙和鷹〉139,故事以老鼠和青蛙 為主角,牠們是形影不離的好友,但老鼠走得快、青蛙跳得慢,兩人總是走不到 一塊兒,於是牠們便決定把腿綁在一起,無論到哪裡都不分離。

牠們來到一個大池塘邊,池塘裡的水清澈見底,十分可愛。青蛙一見,就 一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縱身一跳,進了池塘。[…]老鼠不會游泳,只得拼 命掙扎著把頭抬出水面。因為被青蛙拖著,掙扎了不一會兒就淹死了。

這時,一隻鷹在空中盤旋覓食,牠發現水面上漂著隻死老鼠,一個俯衝,

抓住老鼠就飛起來。正在水裡玩得高興的青蛙也跟著被拖了起來,老鷹於 是又增添了一樣美餐。

137 裴曉睿編譯,《泰國民間故事》,頁 344。

138 臺灣俗稱山羌。

139 同註 137,頁 338-339。

74

青蛙和老鼠原就是各有特色的不同生物,原來的美事一樁,卻因為忽略了彼此之 間不同的生存步調,使得兩者相加不等於二,反而彼此拖累,帶來滅亡。這個故 事讓人不禁反思起人類社會,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有些人是走得快的老鼠,有些 人是跳得慢的青蛙,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不同的特質,生命風景也因而各自精采,

但為什麼我們卻忽略了差異的美麗,在每個人眼前裡畫出了統一標準,總要老鼠 當青蛙,要青蛙當老鼠呢?

上述的兩則動物故事是相當經典的警世型故事,此類故事中的角色常常因為 做了壞事(或蠢事)而讓自己身陷困境,進而帶來不好的下場。通常,故事中的 主角都不是大惡大壞的人物,而是相當普通、平凡的角色,只是被一己之愚昧或 是個性上的缺陷(如:貪心、忌妒、懶惰、賣弄小聰明…之類)所害,才落得那 般田地。有時候,動物故事裡誇張的情節實在可笑地讓人發噱,但透過這些看似 與你我無異的、不完美的角色之賣力搬演,故事才更加具有警世效果。它們彷彿 在提醒著我們:別忘了,即使是在真實人生中,可笑之事亦是日日上演的。

另外一種道德警世故事不以訓誡世人為旨,而是將主題偏重於頌揚美好的道 德之上,像是〈松鼠爸爸和松鼠媽媽〉140 就是個溫馨可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 是松鼠爸爸、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家人,牠們的巢穴就建在大海邊的椰子樹上,

有一天,強風吹落了牠們的巢,小松鼠也掉進了大海裡。松鼠爸爸和松鼠媽媽決 定要把海水吸乾,找出自己的孩子:

夫妻倆就把長長的尾巴浸到海水裡,然後在岸上拼命甩乾;甩乾了再去浸 海水,吸滿了海水,又去甩乾。如此周而復始,矢志不渝。

牠們的精神感動了天神,天神就下界問牠們在幹甚麼?夫妻倆說明了原因,

天神說:「我幫你們下海打撈吧。」

140 裴曉睿編譯,《泰國民間故事》,頁 314-315。

75

天神在海底變化出一隻小松鼠,拿上岸來遞給牠們。夫妻二人說:「這不 是我們的孩子。」說完又去舀海。天神更是感動,只好再下海底幫牠們打 撈。天神摸呀摸呀,終於又找到了一隻,拿上來給松鼠爸爸、松鼠媽媽,

牠們一看,正是牠們的愛子。夫妻倆感激不盡,千恩萬謝。天神便把變幻 出的那隻小松鼠也送給了牠們。於是松鼠爸爸和松鼠媽媽因禍得福,反倒 擁有了兩個孩子。

這個故事簡單易懂,不只歌頌了世間最崇高偉大的愛,也強調了父母恩重難報的 道理,與泰國民間所重視的孝順的美德相符。在前半段的故事裡,松鼠夫妻想要 用自己尾巴將大海吸乾,看起來簡直是癡人說夢,但以小搏大的勇氣使故事更為 動人,松鼠雖然渺小、大海雖然宏偉,父母的愛卻無限,可以凌駕一切。如果說 前半段旨在描寫父母愛的堅定,那麼後半段則說明了父母愛的堅持,一心一意只 要自己孩子的松鼠父母,就像天下父母的寫照──在父母眼中,孩子儘管不全然 完美,但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誰也替代不了。

寫到這裡,我們可以進一步來檢視筆者在前文曾提出的:「故事關鍵並不在 於這說的是『誰的故事』,而在於這個故事是透過『誰的觀點』被說了出來」的 看法,舉個例子,〈松鼠爸爸與松鼠媽媽〉一文說的是雖然是松鼠的故事,但真 正創造故事的卻是一個具有全知觀點的敘述者:人,〈松鼠爸爸與松鼠媽媽〉是 一個透過「人的觀點」而敘述呈現的故事,也就是說,在褪去表面上的動物包裝 之後,所有的動物故事其實還是人類故事。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在閱讀這一類故 事的時候,並不要求松鼠爸爸和松鼠媽媽的行為必須「像隻松鼠」,而是期待牠 們能夠活靈活現地飾演「父親」以及「母親」的角色,演出人類世界裡的價值觀,

藉以投射心中的情感。

同樣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中也是相當常見的,英國媒體《每日郵報》(Daily Mail)

在去年(2013)母親節來臨前曾經刊載一系列展現動物母愛的照片,文中以生動

76

的照片說明了父母的愛是無論種族、不計條件的(unconditional)141,獲得讀者 廣大的迴響;將鏡頭轉至臺灣,自出生後就受到狂熱注目的熊貓寶寶圓仔,國內

141 “I love you mum! Mother's Day in the animal kingdom for super-cute baby prairie pups, tigers and polar bears”, Dally Mail, 2013.03.07,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289506/Mother-knows-best-Touching-snaps-host-patient -parents-bonding-boisterous-babies-animal-kingdom.html 2014.01.24 檢索

142 圓仔,雌性熊貓,2013 年 7 月 6 日以人工受孕方式誕生於臺北市立動物園,隨之掀起一股圓 仔熱潮。關於媒體對圓仔和圓圓之間的各種報導可參考蘋果日報〈圓仔愛撒嬌 圓圓母愛濃〉

(2013.08.30),或是專題《圓仔日記》的系列報導。http://www.appledaily.com.tw/panda/index.php 2014.05.02 檢索

143 培利‧諾德曼、梅維絲‧萊莫著,劉鳳芯、吳宜潔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頁 88。

77

化各種未知情境。144 以華人文化圈的民間故事為例,曾被收錄在《漢聲中國童 話》全輯中的〈鹿角還狗哥〉、〈水牛與黃牛〉,皆算得上是陪伴我們長大的、經 典解釋性動物故事。145

而若將目光聚焦在泰國民間故事中,諸如〈為什麼動物和樹木不會說話〉、〈熊 為什麼是短尾巴〉、〈蟬的肚子為什麼是空的〉……等,這些光從標題就能窺見其 故事主軸的篇章都是典型的解釋性故事。它們除了精采生動地說明了各種使人好 奇的動物特徵外,情節更是充滿趣味,使人讀來輕鬆愉悅。像是在〈熊為什麼是 短尾巴〉146 的故事裡,熊與大犀鳥為了競逐森林之王寶座,說好以「誰的叫聲 最威風」來決定勝負,原本驕傲又不可一世的熊,不想竟被大犀鳥巨大而響亮的 聲音所震懾,「這聲音使熊大驚失色,昏了過去,從樹上掉了下來。由於下墜的 力量太大,牠繫在樹枝上的美麗尾巴不幸就這麼扯斷了。」於是,熊不但賠掉了 森林大王的頭銜,還得世世代代帶著短尾巴過活了。

解釋性故事裡的「趣味性」與其它類型故事相較之下似乎是更顯而易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想見,當孩子們在閱讀這則故事時,必然會被熊從樹上掉下來並失

我們幾乎可以想見,當孩子們在閱讀這則故事時,必然會被熊從樹上掉下來並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