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部 分 發現

即使已經走到了論文的最後一個部分,筆者仍必須誠實的自白──以一個

「外國人」的身份來解讀泰國民間故事,其實是遇到許多挑戰的。首先,由於臺 灣社會對泰國文化、乃至泰國民間故事的陌生,使得筆者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

面臨了許多困難。資料收集可以透過各種方式解決,但是,肇因於距離而產生的

「隔離感」,卻難以在短時間內被消弭──攤開所有的泰國民間故事文本,筆者 始終是以一種「活在故事以外」也「活在文化以外」的角度來進行析論的,也就 是說,在泰國民間故事面前,筆者是個徹徹底底的局外人(Outsider)。252 周福 岩曾言道:「故事雖然是『公開的』,但它的公開性只限定在民俗集團以內,講述 者並不是在同我們進行對話。」253 這使得筆者在分析文本時必須格外小心,儘 管時時刻刻地進行反問、反思,但這種置身於文化之外的身分仍舊可能造成一些 解讀上的誤會。

然而,這一層隔離感卻不全然只帶來負面的影響,在第二章「泰國民間故事 的世界」中,筆者分別從歷史、宗教和風俗三個面向來檢視泰國民間故事的發展 概況,正因身處民間故事所傳佈的範圍之外,在面對上述這些容易受到集體意識 干擾的領域時,反而更能超然中立地看待。

─民間故事必然要背負著族群的意識形態而活

長久以來,無論意識到與否,民間故事已經緊密地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可以說是一種由社會大眾所共同決定的集體性表徵,它們在

252 參考自周福岩著,〈民間故事與意識形態建構──對民間故事觀念研究的思考〉,《西北民族研 究》,第 48 期,頁 131。周福岩認為研究者是站在民眾以外的人,並用 Outsider 一詞來形容 這種狀態,筆者則於此譯為「局外人」。

253 同註 252,頁 131。

128

被創造的同時,也「被編入了歷史和文化的符碼信息」254,並且毫不意外地,必 然兼納某些意識形態在裡頭。

在整理、歸納泰國民間故事與歷史、宗教及風俗之間的關係時,如此之景況 也是相當顯著的。世界上所有地區的民間故事,大概都避免不了這樣的宿命──

儘管人民是民間故事的創作者,但上位者卻可以決定整個民間故事的基調與走向。

對執政者來說,文學也是統治的一種手段,在泰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由於各時 代君王對信仰的強勢態度,使得泰國民間故事與宗教信仰難以分割。宗教活動、

宗教內涵甚至與宗教有關的風俗儀式全都被納入了文學之中,對民間故事形成造 成了直接而劇烈的影響。我們可以在泰國民間故事中看見大量的諸如佛陀、因陀 羅、梵天等由神祇來扮演的角色;或是一再地在故事裡讀到各種關於習俗、風土 民情的故事;甚至,泰國君王亦利用民間故事來作為傳播「君權神授」的價值觀 並鞏固統治威權的工具。──筆者認為,包含了上述種種內容的泰國民間故事,

正是使它有別於其它世界民間故事的重要關鍵,同時也是具體呈現出泰國人民集 體意識(甚至也包含著集體無意識)的重要產物。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只要存在於某個社群之中,就不可能用純粹、客觀的眼 光來看待這個世界。泰國民間故事以宗教信仰與風俗為題,記錄了種種理性的、

非理性的意識形態,從小即浸染在「民間故事」這個大染缸裡長大的泰國人,自 然而然地,也一一被染上了相近的色彩。我們可以引用下面這段敘述來理解個體 於群體之中成長的歷程:

個體生活的歷史中,首要的是對他所屬的那個社群傳統上手把手傳下來的 那些模式和準則的適應。落地伊始,社群的習俗便開始塑造它的經驗和行 為。到吚咿學語時,他已經是所屬文化的造物,而他長大成人並能參加該 文化活動時,社群的習慣已是他的習慣,社群的信仰已是他的信仰,社群

254 杰克‧齊普斯(Jack Zipes)著,趙霞譯,《作為神話的童話/作為童話的神話(Fairy Tale As Myth / Myth As Fairy Tale)》,(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頁 4。

129

的戒律已是他的戒律,每個出生於他那個群體的兒童都將與他共享這個群 體的那些習俗,而出生在地球另一面的那些兒童則不會受到這些習俗的絲 毫影響。255

在本篇論文研究中,以討論民間故事發展的脈絡為起點,從而發現了存在於 泰國故事中的集體意識,它們不只成為醞釀泰國民間故事的溫床,也構成了獨特 的泰國庶民文化。文學、文化與民俗層層相連、互相滲透的結果,終於構築成了 今日的泰國。

─世界上的所有故事都是如此不同,又如此相同

泰國民間故事具有其「獨特性」,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結論。在本文第三章「泰 國民間故事中的動物故事」及第四章「故事中的動物們,出列!」裡,儘管筆者 嘗試列舉各式各樣的例子來說明泰國的動物故事、動物形象,但在茫茫大海之中 也僅能著重在幾個較具討論價值的重大主題之上,而無法精確地將所有故事逐一 地分類、討論。雖然由筆者所收錄於本文中的故事只是滄海之一粟,但是並不影 響泰國民間故事本身的豐富與價值。

儘管世界民間故事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樣的現象卻也同 時存在著──「一個流傳在德國黑森林偏僻山村裡的故事,在印度、希臘、塞爾 維亞都有同它相似的故事。」256 針對這樣的現象,普羅普認為,關於世界民間 故事的研究可以朝兩個方向來進行:差異的方向和相似的方向。257 魯剛在其著 作《文化神話學》中,先是對民間故事的差異性做了精簡的說明:「在印度神話 中,象佔有重要地位,但牠不會出現在北美洲神話中,因為北美洲根本沒有象。」

這說明了故事的形成和時空背景是脫離不了關係的,由於各地族群身處迥然不一

255 取材於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文化模式》中的分析。轉引自陳勤建著,《文 藝民俗學》(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頁 69。

256 斯蒂‧湯普森著,鄭海、鄭凡等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頁 441。

257 參考自普羅普著,賈放譯,《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頁 476。

130

的政治環境及地理環境之中,從而能夠在不同的社會有機體裡頭,孕育出各種內 容、類型、風格、氛圍都截然有別的故事。

泰國動物故事雖然展現出了有別於其他文化的獨特性,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

筆者仍不停地對故事及情節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像是,在〈聰明的 兔子〉258 這則故事中,鱷魚對老夫妻恩將仇報以及兔子利用智慧將鱷魚綑綁致 死的情節,與中國民間故事裡的〈中山狼〉相當類似;在〈金龜〉259 的故事裡,

為了躲避洪水而打造竹筏,並在洪水來臨時收容各種動物的安排則與聖經故事中 的〈挪亞方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松鼠爸爸和松鼠媽媽〉260 裡頭,天神從 水裡撈出物品,並以此測試遺失者是否誠實的情節則帶著《伊索寓言》裡〈金斧 頭銀斧頭〉的影子;甚至,我們也可以從〈牛郎織女星〉261之中讀到我們從小就 很熟悉的七夕傳說。

儘管物理距離遙遠,但是故事之間卻分享著相同的母題以及類似的心理功能,

這種文化共性的現象並不容易解釋,但是大致上可以概括歸類出兩個主要的理由:

第一,宗教的傳播促使了民間故事的交融,像是泰國民間故事便大幅地受到《五 卷書》及《佛本生經》之影響,在後世人們的傳頌下才逐漸演變成符合自己民族 文化的故事。第二,則是由於世界各地的人們擁有相同的心理與生理機制。儘管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皆不相同,但是喜悅相同、痛楚相同、厭惡相同、恐懼也相同。

從原始人類到當代人類,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也共同經歷著從直覺到邏輯的階段。

即使建構故事的方式有所差異,但人類精神的同一性卻映照在世界上所有的故事 及神話之中。

258 詳見本文第三章第二節,「動物幫助人類的故事」部分,頁 61。

259 詳見本文第三章第二節,「動物幫助人類的故事」部分,頁 63。

260 詳見本文第三章第三節,「道德警世故事」部分,頁 74。

261 詳見本文第四章第三節,「上天的使者──鳥」部分,頁 107。

131

─誕生於過去的故事,也是存在於現在的故事

民間故事可能誕生於百年之前,但是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卻依然可以跨越時 空的界限,與故事共感。在第五章「我們為什麼需要動物故事」裡,筆者解釋了 動物故事之所以被人類需要的理由是因為──人類不自覺地會對動物故事進行 認同及投射的作用。但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所有由「過去的人類」所創造的 動物故事,竟可以毫無困難地被「現代的人類」所接受。

坎伯解釋道:「現在的世界不同於五十年前的世界。但是人類內在的生命則 完全一樣」262,無論過去或現在,我們依然為美好的愛情感動、為生活的恐懼不 安、為雄偉的自然驚嘆……,在閱讀動物故事,或者,閱讀所有民間故事的時候,

人們真正追求的是一種生活共鳴的經驗,並嘗試透過故事尋找出自我的存在,就 算「事物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意義是人類加上去的」263,但是在讀完故事之後,

我們總是會忍不住地詢問自己: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嘗試著回答 這個問題的時候,故事的詮釋便開始了。筆者認為,「詮釋」即是使得過去的故 事亦然適用於現代的關鍵因素。對於那些起源於「過去」的故事,人類不可能複

我們總是會忍不住地詢問自己: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嘗試著回答 這個問題的時候,故事的詮釋便開始了。筆者認為,「詮釋」即是使得過去的故 事亦然適用於現代的關鍵因素。對於那些起源於「過去」的故事,人類不可能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