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動物故事提供了閱讀的樂趣

第五章 我們為什麼需要動物故事

第一節 動物故事提供了閱讀的樂趣

對比其他的民間故事及傳說,動物故事是更具幻想性及創造力的。為使故事 中的動物角色更加生動,將動物角色人格化是動物故事常見的手法之一,同時,

故事也為讀者構築了獨特的動物世界觀及各種妙趣橫生的情節。因此,當我們在 閱讀動物故事時,總是能夠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並不時被各種超出預期的劇情 發展給取悅。動物故事的此等魅力為世界上所有讀者提供了莫大的樂趣,而這或 許便是它被人類創造出來後,最直接而顯著的貢獻了。

動物故事所提供的「樂趣」對孩子來說尤其是重要的。就像所有的童話故事 一樣,儘管動物故事一開始並不是為了取悅某個特定的年齡層才誕生於世,但卻 漸漸地被界定成一種特別適合兒童的讀物。我們可以在坊間的書店裡看到許多像 是《超可愛的動物故事 30 則》、《床邊動物故事》這類專為家長及孩子設計的叢

224 克萊麗莎‧平蔻拉‧埃思戴絲(Clarissa Pinkola Estés, ph.D.)著,吳菲菲譯,《與狼同奔的女 人(Women Who Run With the Wolves: Myths and Stories of the Wild Woman Archetype)》(臺北:

心靈工坊,2012),頁 29。

116

書,復以更加證明了動物故事在文學領域中有其獨特的娛樂意義及教育意義。

十七世紀的哲學家約翰‧拉克(John Locke)認為,「動物之所以能傳遞教 訓給孩子,事實上是因為牠們『自然的』就可以直抵孩子的腦海之中。」225 孩 子與動物故事之間的關係之所以能夠如此地貼切而自然,可以用兩種不同的原因 來解釋。其一,是由於民間動物故事的創作者,其心理狀態與孩子特別接近的緣 故。在過去的時代中,創造出動物故事的先人們,多半處於人類發展中的童年階 段。他們還沒有建構出邏輯思考及推理的能力,凡事跟從感覺與想像,思維模式 就如兒童一樣。

孩子和動物的關係,與原始人類和動物的關係相當雷同。孩子還沒有顯現 出任何群體生活的痕跡,這種痕跡是在成人以後,步入文明教育的人類,

在自身的天性和其他動物的天性之間,所畫出的一條分界。226

既然民間動物故事的世界,與兒童眼中的世界特別相似,它們自然也就比較容易 受到兒童的歡迎。其二則是因為:孩子本身就是一種動物的關係。

孩子毫不猶豫的就將自己全然等同、歸類於動物,他可能會覺得自己與動 物的關係,要比那些無可置疑的、神秘的、成人的關係來得更緊密些,跟 動物在一起,他可以自由的知道自己的需要。227

有些孩子甚至會在幼稚園或低年級的時期,為自己創造出一個想像中的動物夥伴。

他們一起上學、一起遊戲,共度所有美好的、難過的時光。有時候,孩子們甚至 真的覺得自己是動物。筆者在於臺東縣成功鎮忠孝國小實習的階段,曾經問過幾 個孩子下面這個問題:「你長大以後會是什麼?」一個三年級男孩的答案是:「會 變成一頭豹!或是老虎!」(說完先是怒吼幾聲,再搭配上恐怖的手勢)另外,

225 蓋兒‧梅爾森著,范昱峰、梁秀鴻譯,《孩子的動物朋友》,頁 223。

226 同註 225,頁 224。

227 同註 225,頁 224。

117

也曾經有個孩子偷偷地告訴我:「我是在靠近淡水的大海裡出生的,我的媽媽是 一隻鯊魚!」這種覺得自己是某種動物的後代的思維,不就與原始時代對動物熱 切崇拜的人們如出一轍嗎?

從〈醜小鴨〉、〈三隻小豬〉等經典動物童話,到暢銷了一個世紀之久的《小 兔彼得的故事》、《小熊維尼》,過去由民間作者所集體創作的動物故事,已經演 變成充滿個別作者風格的兒童文學作品,在長期而緩慢的轉變過程中,動物角色 從來不曾片刻缺席,可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朋友,也是他們學習認識這 個世界的重要夥伴。一直到近代,幾乎凡是廣受孩子們喜愛的動畫作品都是以動 物故事為主要脈絡發展而來的,像是《哈姆太郎》裡愛吃葵花子的黃金鼠,《探 險活寶》裡的男孩阿寶和牠的好朋友老皮(一隻黃色的老狗),以及《Keroro 軍 曹》裡由五隻青蛙所組成的 Keroro 小隊,這些動物角色除了擁有強烈的性格特 色,能夠代替人類演繹出某種人格特質外,更是逐漸地成為一種兒童文化,創造 了龐大的商機與產值。

有趣的是,這種沉迷的現象可不只發生在孩子們身上而已。別忘了,每個大 人都曾是個孩子,不管到了幾歲,人們還是不自覺地會被各種充滿幻想性的動物 故事給吸引。女孩們瘋狂地蒐集 Hello Kitty、懶懶熊產品,《蜘蛛人》、《蝙蝠俠》

一直是稱霸各大票房榜的超級賣座電影,更別提在《航海王》當中,麋鹿喬巴一 直都是受矚目程度不下於主角魯夫的超人氣角色了。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