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變異類」故事中變形物的文化意涵

在文檔中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研究 (頁 134-174)

第四章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的文化意蘊

第一節 「人變異類」故事中變形物的文化意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的文化意蘊

「人變異類」故事與人民的文化生活相關,變形觀念自有其文化來源,變形 物也往往有其文化脈絡。陳勤建認為藝術創作有共同的民俗意象原型:

這些民俗意象原型,本質上原是初民對自然萬物變化的一種群體心理意識 的共同感,是一定條件、環境下從事共同活動的人群具有的共同的社會心 理。在人類社會它不僅以口頭,更多的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信仰、習 俗、思考觀察問題的原邏輯型態出現,呈現一種群體共同的信息規範和行 為規範、制約個體採取與群體一致的意願和行動。民眾在集體創作表達共 同心願的藝術形象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上述規範的影響。1

集體創作的民間故事,受到了民俗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類似的意象表現,如同 心理學提及「集體無意識」所表現的「原型」。本章將從「人變異類」故事中的 變形主題、變形物討論故事中的文化意涵,並推論出「變形」在民間故事中的意 義與價值。

第一節為「『人變異類』故事中變形物的文化意涵」,探討變形物的象徵意義,

進而分析各種變形物在「人變異類」故事的關係。第二節為「『人變異類』故事 中變形主題的文化意涵」,歸納故事中所發現的宗教信仰與觀念。

第一節 「人變異類」故事中變形物的文化意涵

祝英台故事男女主角變形為蝴蝶,蝴蝶與其愛情與美好的象徵相互輝映,望 夫石的傳說貞婦化為石,泣訴了離別的悲苦和貞潔精神。「人變異類」故事所選 用的變形物不只是講述者即性發揮,其變形物還包含了文化意義的象徵手法,這 些意象出現在故事中,讓聽眾聯想起變形物所包含的意義,楊義指出:

意象的意義指涉,具有比單純的語言的意義指涉更多的渾融性和多層性。

意象的意義指涉包括幾個意義生成的層面,至少應該考慮到語言媒介的意 義,客觀物象的意義,歷史沉積的意義,以及作者主觀附加的意義。2 一物所象徵的意義,除了客觀的顏色、型態給人的感覺以外,物體在歷史上的意 義也是另一種象徵,例如杜鵑鳥有思鄉的意象。再者,因各地文化的差異,產生 出些許分歧的意象與信仰,如鳥崇拜、大樹崇拜等。意象作為文化上的原型,是

1陳勤建:《文藝民俗學》(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年),頁 285。

2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 年),頁 329-3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種「可交際的」象徵3,流傳於各地都能理解其物的意涵。本節將變形物分為 動物類、植物類、自然景物類分別敘述,從變形物的客觀意義,以及歷史文化上 的意義,來探討變形物在「人變異類」各故事中的意涵。

一、動物類

人類與大自然的各種動物長期相處,人與動物皆有相似的飲食習慣和行動 方式,因此認為人的靈魂能夠寄託在動物身上,本段討論在「人變異類」故事的 變形物中的動物類,分別陳述具有特殊文化意涵的龍鳳、魚類、蝶,以及出現 次數最多的鳥類。

(一)龍鳳

「人變異類」故事中的變形物為龍或鳳的有十四則,龍鳳自古以來就是中國 重要的神物之一,所以也常出現在民間故事中。

1、龍

龍是蛇、鱷魚、魚等多種動物的化身4,龍也是自然天象的綜合化身,先民 對於不常見的自然現象如虹、龍捲風、雷電等,將它們附會為與龍有關。5因此 龍是一種動物與自然現象的綜合性化身。《左傳・昭公十九年》有一則關於龍爭鬥 的故事:

鄭大水,龍鬥於時門之外洧淵,國人請為禜焉,子產弗許,曰:「我鬥,

龍不我覿也;龍鬬,我獨何覿焉?禳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於龍,龍亦無 求於我。」乃止也。6

龍爭鬥與水災有關,可見龍與水生動物的關係深切。何星亮將龍分成「生物龍」

與「文化龍」,指出:「生物龍即是在自然界中被稱為多關於養龍和見龍的記載,

這些龍無疑都是自然界中的動物。」7上則關於龍相鬥的故事應該屬於「生物龍」。 在「人變異類」故事中所描述的龍應該屬於「文化龍」,如湖北地區的〈望娘灘〉,

敘述聶郎變成龍的樣貌:「聶郎轉過頭來,只見他頭上長了雙角,嘴邊長滿了藍 鬚,頸上紅鱗閃閃發光。(19 集,頁 38)」湖北地區的〈九龍奔江〉:「他們身上慢

3弗萊指出:「原型首先是一種『可交際的』象徵,這一事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為什麼民歌、

民間故事和滑稽劇在世界各地那麼容易流傳,正像它們中的許多主人公那樣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 障礙。」(加拿大)弗萊:〈作為原型的象徵〉,選自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 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 年),頁 163。

4何新指出:「龍最後演化為一種集龜、魚、蛇、蜥蜴、鱷魚,以至於馬、鹿、豬於一身的大合成。」

語出何新:《諸神的起源》(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 年),頁 91。

5《龍的身世》一書指出龍與極光、虹、龍捲風、雷電、古生物化石等,這些自然現象有關。參 見劉志雄、楊靜榮:《龍的身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年),頁 112-118。

6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九年》,見《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91 年),

頁 208。

7見何星亮:〈中國龍文化的特徵〉,《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1999 年第 1 期,頁 76-8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即成為雲。」13龍存在於水或水氣充足的地方,如泉水、雲雨之中,因此在「人 變異類」故事中,主角在變成龍之前,常常都覺得極度口渴,所以想盡辦法跳入 水源中,如安徽地區的〈淮河水的故事〉:「吞下的龍珠直在心裡發燒,好像熱燙 火燎,她實在難以忍受,就一頭扎進了淮河裡。(21 集,頁 141)」龍既然是生存 在多水的環境,人民自然而然將降雨的能力賦予在龍身上,龍成為影響雲雨的神 獸,宋代《太平御覽》引《浮圖澄別傳》記載了幾則旱災與龍降雨的故事:

「石虎時,自正月不雨至六月,澄詣滏口祠,稽首曝露。即日,二白龍降 於祠下,於是雨遍千里。」……又曰:「交州丹淵有神龍。每旱,村人以 崗草置淵上,流魚則多死。龍怒,當時大雨。」14

人民透過自己的儀式行為祈禱龍的出現,以解決當下的旱災。這種祈雨的儀式下 至百姓、上至帝王,《酉陽雜俎》也記載一則玄宗求雨的故事:

僧一行,開元中嘗旱,玄宗令祈雨。曰:「當得一器,上有龍狀者,方可 致之。」命如內府遍視,皆言不類,後指一鏡鼻盤龍,喜曰:「此真龍矣,

持入道場,一夕而雨。」15

只要用上刻有龍狀的器物就能求雨,更簡化了「以龍求雨」的儀式,向柏松認為 這種儀式與水崇拜有關係,他指出:「人們為了有效或盡快解除水旱,往往同時 祭祀多種水神,即將多種水神放在一起祭祀,祭祀的對象往往不可能是實物,而 多是象徵物或圖形……多種水神動物和其他物的組合,便形成幻想中的動物――

龍。」16從向龍求雨的儀式到水神的祭祀,引發出龍能夠行雨的想像,在「人變 異類」故事中主人翁變形為龍,有的就是為了解除當地的旱災,而從事行雨的工 作,如吉林地區的〈金線泉〉,敘述金線自願擔任飛龍的助手,幫忙四處行雨以 解救旱災。

這些求雨的儀式逐漸形成祭龍的活動17,甚至建立廟宇祭祀龍。《搜神後記》

記載了「武昌虬山有龍穴,居人每見神虬飛翔出入。歲旱禱之,即雨。後人築塘 其下,曰虬塘。」18建廟更能長期的祭祀龍,現在中國各地仍保有祭祀龍的廟宇。

19雲南地區的〈黑龍和黑水池〉,描述昆明的黑龍潭,有一間祭祀黑龍的廟,當地

13何新:《諸神的起源》(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 年),頁 87。

14收入宋•李昉等奉敕編:《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卷五十二,頁 4265-1。

15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收入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 年),卷三 百九十六「雨」,頁 3164。

16向柏松:〈中國龍的形成與水神崇拜〉,《長江大學學報》2007 年第 4 期,頁 8-13。

17詹鄞鑫指出:「龍既能致雨,所以每當天旱不雨,人們用塑成龍的偶像,舉行祭龍祈雨之禮,

這種禮俗稱『作龍』或『作土龍』。」語出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年),頁 359。

18晉代‧陶潛:《搜神後記》,收入王根林等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 (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9 年),頁 485。

19張強指出:「為了便於祭拜,人們還在有龍出沒的水潭邊修築祠堂、廟宇,稱龍王廟或龍神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小黑哥變形為龍的傳說,變形為龍的主角擁有行雨的能力。

至於「吞珠變龍」的情節已在第三章第三節「變形的過程與環境」討論過,

寶珠是龍形與龍力的精華所在,吞下寶珠等於吞下了龍的靈魂與神力,因此自然 能變形成龍。清代的《廣東新語》就有吞龍珠化龍的情節:

合浦人向有得一龍珠者,不知其為寶也,以之易粟。其人那之口中誤吞之,

腹遂脹滿不能食,數數入水,未幾遍體龍鱗,遂化為龍。所居室陷成深淵,

故今謂之龍村。20

「人變異類」故事裡的有關「吞珠化龍」情節,包含兩則「望娘灘」類型故事21, 祁連休歸納此故事的大要:「大致上寫一人得一寶珠,放口中誤吞肚內,渴極求 飲,入水竟化龍而去。因不忍與老母別離,連連回首望母,一回望則成一大灘,

凡二十四回首,故有二十四灘,人稱望娘灘。」22這類型的故事在《搜神後記》

中有類似的記載:

有女子渚次浣衣,覺身中有異,後不以為患,遂妊身。生三物,皆如鮧魚。

女以己所生,甚憐異之。乃著澡盤水中養之。經三月,此物遂大,乃是蛟 子。……天暴雨水,三蛟一時俱去,遂失所在。後天欲雨,此物輒來。女 亦知其當來,便出望之。蛟子亦舉頭望母,良久方去。經年後,女亡,三 蛟子一時俱至墓所哭之,經曰乃去。23

這個故事講述女子生了蛟子,蛟子感念母親生育之恩離去前回頭望母,並在母親 去世後哭墳。在「望娘灘」故事中,一樣有龍離去前頻頻回首望母的情節,且表 現出來的孝心是相似的,但故事中的龍並非母親親自生下,而是因為吞了寶珠產

這個故事講述女子生了蛟子,蛟子感念母親生育之恩離去前回頭望母,並在母親 去世後哭墳。在「望娘灘」故事中,一樣有龍離去前頻頻回首望母的情節,且表 現出來的孝心是相似的,但故事中的龍並非母親親自生下,而是因為吞了寶珠產

在文檔中 中國民間人變異類故事研究 (頁 13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