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中國民間故事中有許多具有「變形」情節的故事,例如孟姜女故事,女主角 可以化為海邊的礁石,可以成為湖裡的銀魚;梁祝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不僅 有化蝶的美麗結局,還有鳥、蝙蝠、彩虹等不同的化身情節;而在「望夫石」的 傳說裡,如何變石、變成何種樣貌的石頭,也各有其特色。以上故事皆具備「人 變異類」的故事情節,這一類故事的「變形」情節,在讀者或聽眾心中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筆者希冀從探究「人變異類」故事的過程中,發現「變形」在民間故 事中的價值,以及「變形」母題的文化意涵。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中國的敘事作品中,有許多故事包含了「變形」情節,這些情節往往就是 讀者最津津樂道的段落,《山海經》記載「精衛填海」的故事,人死後化為鳥形,

變形神話是中國神話中一個值得探究的主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動物精怪,展開 了屈折離奇的精彩情節;蒲松齡《聊齋誌異》透過狐變形為人的故事,刻化出獨 特的女性形象。「變形」是多元且饒富趣味的,〈韓朋賦〉記載了一段有趣的變形 情節:

王聞此語,甚大嗔怒,床頭取劍,煞臣四五。飛輪來走,百官集聚。天 下大雨,水流曠(壙)中,難可得取。梁伯諫王曰:「只有萬死,無有一 生。」宋王即遣人掘之。不見貞夫,唯得兩石,一青一白。宋王睹之,青 石埋於道東,白石埋於道西。道東生於桂樹,道西生於梧桐。枝枝相當,

葉葉相籠,根下相連,下有流泉,絕道不通。宋王出遊見之,問曰:「此 是何樹?」梁伯對曰:「此是韓朋之樹。」「誰能解之?」梁伯對曰:「臣 能解之。枝枝相當是其意,葉葉相籠是其思,根下相連是其氣,下有流泉 是其淚。」宋王即遣人誅伐之。三日三夜,血流汪汪。二札落水,變成雙 鴛鴦,舉翅高飛,還我本鄉。唯有一毛羽,甚好端正。宋王得之,遂即磨 拂其身,大好光彩,唯有項上未好,即將磨拂項上,其頭即落。生奪庶人 之妻,枉殺賢良。未至三年,宋國滅亡。梁伯父子,配在邊疆。行善獲福,

行惡得殃。1

此故事是敘述宋王欲奪韓朋的妻子貞夫,貞夫願同韓朋共生死以表堅貞,死後與 韓朋化為二石,又化為樹、鴛鴦,最後化為羽毛殺死宋王。故事主角變為石頭,

1黃征、張涌泉校注:《敦煌變文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頁 2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石頭的堅硬與永恆,表達雙方堅貞的愛情;接著變為樹,樹的枝葉相通,代表 情意的交流;變為鴛鴦,更有雙雙對對、匹配之意;而最後變為羽毛,以微小的 物體,完成復仇的計畫,產生對比的效果,大快人心。這樣精采的故事裡,「變 形」是何以發生及為何發生的呢?以故事的角色來說,故事中有好人與壞人的對 立人物,在情節達到最高潮時,主人翁遭遇困境而無法自我突破,最後選擇「變 形」來解脫,透過變形物件的不斷鋪展,搭起每一個段落的橋樑。

如果將這個故事放在中國的歷代敘事作品中,漢代樂府〈孔雀東南飛〉的末 段有極為類似的情節:「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2詩中男女主角化為相思樹及鴛鴦的情節,與韓朋夫婦的故事相互對照,顯示出 這樣變形的情節,一直鮮活的圍繞在世俗人民的思維裡,而代代流傳著;在文人 的潤飾後,產生了多元的變異,豐富了故事的情節,也滿足聽故事者的心理期待。

將這些故事中所變形的物件放在中國文化脈絡來檢視,發現故事因地域環境與語 言文化的差異,而產生變異或增刪。根據容肇祖的考證,唐末劉恂《嶺表錄異》

記載嶺南地區有一種鳥,就是韓朋夫婦的精魂所化,故命名為「韓朋鳥」。到了 宋代,韓朋故事又多了化蝶的情節,可視為與梁祝故事的合流。3經由上述可知 地域與時代,對故事所產生的影響。

從〈韓朋賦〉這個故事為起點,筆者思索「變形」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 意義為何?變形與故事中的環境、人物是否有相對應的關聯?如果把變形物放在 中國文化脈絡裡,它所呈現的文化意涵為何呢?我們所熟悉的許多關於變形的梁 祝、孟姜女等故事,這些故事中的變形情節在故事中又有何作用?

在討論這些問題以前,必須先釐清民間故事的定位,以及它獨特的性質,才 能了解「變形」在民間故事中的意義與內涵。民間故事屬於民間文學的其中一類,

而民間文學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如神話、傳說、故事、謎語、諺語、歌謠等,

都是民間文學的素材。陳慶浩、王秋桂所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的前言中,用

「體裁」來分類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的範圍極大,分類方法亦多,按體裁則無非散文、韻文及韻散混 合三類。韻散混合包括曲藝和民間小戲,韻文有民歌、史詩和民間敘事詩、

諺語、謎語等,散文則是廣義的民間故事,包括神話、傳說、生活故事、

幻想故事(童話)、寓言和笑話等。4

此段敘述可知民間文學所包含的種類繁多。而在民間文學的範圍裡,民間故事有 精采的情節吸引聽眾,且情節種類多變,有時讓人會心一笑,有時卻讓人感嘆唏

2葉楚傖:《樂府詩選》 (臺北:正中書局,1936 年),頁 157。

3參見容肇祖:〈敦煌本《韓朋賦》考〉,周紹良、白化文編:《敦煌變文論文錄》下冊(臺北:明 文書局,1985 年),頁 649-681。

4陳慶浩、王秋桂編:〈前言〉,《中國民間故事全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頁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噓,這些刻骨銘心的故事一代代流傳下去,故事中的主角成了鮮明的形象,蘊含 更多的教育或文化功能。神話如創世神話、洪水神話;傳說中有魯班、劉秀等人 物的故事;生活故事如長工和地主的故事、巧女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呆女婿故 事等;幻想故事包括變形故事、動物故事、寶物故事,這些都是中國民間常見的 故事。

廣義的民間故事包含神話、傳說、童話、寓言等所有口頭敘事文學。所謂神 話,指的是初民對自然現象所做的解釋,藉由幻想企圖征服自然的故事,袁珂把 神話定義為一種非科學但又連繫著科學的虛構敘事,通過幻想的三稜鏡反映現實 生活,並且對現實生活採取抗爭的態度,5這些神話故事與原始文化、原始宗教 有著較大的關連。而民間傳說是指與一定的歷史人物、事件,或自然風物、古蹟、

地方習俗有關的故事,必須以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風物作為敘述的背景,

以此為基礎,演化出生動、傳奇的情節。就廣義的民間故事而言,神話與傳說皆 包含在此範圍,神話中有許多關於變形的主題,《山海經》就記載了許多變形神 話,其中帝女、鯀、顓頊等死而復生的情節,顯示原始初民的生死觀和對「變形」

的原始思維。而在許多傳說中,有很多的故事是介紹當地風物的由來,如某顆石、

某座山、魚或鳥,也可能介紹當地的英雄,藉由附會的「變形」情節,讓英雄變 為一棵樹、一座島,成為後人崇拜祭祀的對象。

這些廣義的民間故事,具備民間文學的基本特質。民間文學顧名思義來自民 間,其名稱是由「Folklore」的引進而來的,在西方最初是對於民間歌謠、民間 故事等民間文學的關注。6「民間」代表著社會大眾的整體,相對於「朝廷」、「官 方」而言,具有普遍而通俗的性質。鍾敬文對「民間文學」提出了簡要的定義:

民間文學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它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流傳,主要反映 人民大眾的勞動生產、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現他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 情趣,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7

既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流傳,就必須被大部分的社會階層所接受,因此民間文 學常常是一種口頭語言的藝術,或許同時還是具表演性質的藝術,讓敘事作品得 以口耳相傳,口頭傳播就成了民間文學第一個特質,胡萬川把民間文學稱為「口 傳文學」、「口語文學」,8就是強調其「口語性」的特質。口傳縱然是民間文學的 基本性質,但文字記錄下來的作品也是另一種傳播的方式,這樣的文本又可以經 由再次口傳而變異,在民間文學的傳播過程中,兩者有時是互相交替的,所以民

5袁珂在神話的定義方面採取廣義的定義,包括了神話、傳說、仙話、歷史等。引自袁珂:《中國 神話傳說(一)》(臺北:里仁書局,1995 年),頁 63。

6畢樳主編:《民間文學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年),頁 1。

7鍾敬文主編:《民間文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頁 1。

8胡萬川:「民間文學又稱『口傳文學』或『口語文學』等,指的是民眾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

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一類。」語出胡萬川:〈變與不變──民間文學本質的一個探索〉,《民間 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間文學的傳播媒介,應該有口頭與書面兩種形式,但還是以口頭傳播為主。9 民間故事大多是口頭傳播,相對於文人的獨立創作,口頭傳播容納了更多民 俗文化與宗教信仰,故事裡的「變形」情節,往往敘述的是自然山川、日常事物 等,這些風俗事物的由來有些就是用「變形」來解釋,甚至連結道教的變化之術、

佛教因果報應思想,充滿了民間信仰的色彩。莊子所說的「莊周夢蝶」、「物化」

之說也間接影響了社會大眾的變形觀。

民間故事在口頭傳播的過程中,具有強烈的開放性,每個講述者都能參與其 中,去增修或更改,所以民間文學比文人所寫的文學作品更容易產生「變異」, 這就是民間文學的第二的特質:變異性。透過不同講述者的「變異」,逐漸形成 一個較為定型的模式,這樣較穩定的敘事作品,極少是單一個體的創作,而是眾

民間故事在口頭傳播的過程中,具有強烈的開放性,每個講述者都能參與其 中,去增修或更改,所以民間文學比文人所寫的文學作品更容易產生「變異」, 這就是民間文學的第二的特質:變異性。透過不同講述者的「變異」,逐漸形成 一個較為定型的模式,這樣較穩定的敘事作品,極少是單一個體的創作,而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