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人是群居性的動物,人際溝通是生活及職場中無法免除的重要行為,要妥適 地融入社會情境的前提除需具備專業知識外,更待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配合,人 際溝通能力和專業知能皆為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乃至時代巨輪持續推展的關 鍵要素。近年來,我國的教育生態環境隨著社會丕變,各行業重視工作效率與專

業主義,而開放的民主社會下則更加重視人際間關係的經營與溝通互動,蘇明淦 (2004)研究便指出,目前擁有職能群最高者為人際類職能,這與社會目前重視程 度及未來重視程度相契合之故所致。另外,吳美玲(2003)針對大學畢業第一年的 護理人員工作滿意之研究發現,專業能力受人肯定、個人經驗成長及其人際溝通 能力有所進步等都有助其工作滿意度的提升,由此可見人際溝通能力在職場的影 響力。校園原就屬社會一環,教師亦為社會中一職,自不可能置身此變革之度外,

故教育人員當體悟時代趨勢,在緊隨一日千里的社會腳步同時,當加速提升自身 能力的步調,進而扮演社會標竿的角色。本節擬針對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 個別及相關實證研究做一探討,以厚實後續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

壹、人際溝通能力相關研究

一、研究主題方面

目前有關人際溝通能力的研究,其主要對象集中在企業界員工人士、技職 院校及國民小學學生,而其內容探討上則多能兼重人際溝通能力之外顯行為及 內隱知識的內涵。研究者根據全國博碩士論文索引資料庫查詢有關人際溝通能 力的論文得知,在人際溝通能力的相關研究中,以探討其與人際溝通訓練課程 的內容居多,其次亦探討到人際溝通能力量表發展或與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 通滿意度、玩興特質、學習成效、品格教育教學、生活適應、自我效能之相關 研究(見表2-2 ),至於國內直接探討教師人際溝通能力之論文僅一篇。

表2-2 人際溝通能力相關研究變項分析表

研究內容 研究數量

人際溝通訓練課程 3

人際溝通能力量表發展 2

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通滿意度 1

玩興特質 1

學習成效 1

品格教育教學 1

生活適應 1

自我效能 1

合計本數 1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相關研究發現

Cupach(1982)的研究顯示,具有高度溝通能力者在溝通時比較會使用建設 性的溝通策略,而缺乏溝通能力者則比較容易採取逃避的溝通策略,也比較容 易產生焦慮感。

Allman、 O’Hair 和 Stewart等人(1994)研究企業員工發現,人際溝通能 力和人際溝通滿意度及工作滿意度成正相關。年輕人的溝通能力顯著比老年人 低,而年輕人溝通滿意度亦顯著比老年人低,研究結論並指出人際溝通能力和 年齡的大小成正相關。

Hass 和 Arnold(1995)以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發現,人際溝通能力與組織 中員工的成就有顯著相關。

王紫晶(1992)以企業管理人為研究對象,發現其人際溝通能力遠較其他員 工為高。

關於教師人際溝通的研究:

Hackbert 和 Sather(1975)利用 Bienvenu(1971)所編製的人際溝通調查量 表(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ventory, ICI)分別對大學教師、助理人員、行

政人員施測做比較,發現教師溝通能力比其他兩者高,特別在自我概念、清楚 表達的部分。

Del Polito(1980)發現教師具有高度的人際溝通能力對於學生的自我概念 形成具有正面的影響力,尤其是高度的同理心有助學生心理上的撫慰功能,間 接讓學生能沉澱心情,更專注於課業。

Powers 和 Lowry(1980)的研究中顯示教學成功的教師和人際溝通能力高 低有正相關。

Ho1ifield(1981)發現,教師在組織內和其他同仁的溝通是否順暢,與其工 作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

Richmond 、 Gorham 、 McCroskey等人(1987)和 Christophel(1990)發現 教師口語和非口語的立即性表現與學生學習有顯著相關。

Martin(1990)的研究發現以國小教師為樣本,發現和學校主管溝通良好者 與其教學活動進行的順暢度成正相關。

Potter 和 Emanuel(1990)以高中生為樣本發現,能專注和保持輕鬆風格的 老師比較容易被學生所喜歡,上起課來更加投入學習。

Frymier 和 Thompson(1992)發現教師正向的自我坦露有助於激勵學生的 學習情緒。

Holahan(1992)研究發現,良好的親師溝通可以促進學生學業表現。教師 與家長間溝通順暢時提升了家長對教師的信任,因而增加其對子女教育的參 與,此有助兒童在學業的表現。

Blatt 和 Benz(1993)以國小學生為樣本,發現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溝通能力 具有相關,其中學生的學習和老師支援性的同理、改變自我、放鬆、自我坦露 都具有高度相關,和教師的互動技巧有中度的相關。

Ellis(1993)以國小教師為對象,探討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除了專業能

力、學習力、使學生容易學習三種能力外,人際溝通能力也是一種重要能力,

並且必須協同前三種能力來展現。

Schaller 與 DeWine(1993)指出,同樣資質的學生,在溝通能力較強的教 師班上,其學習效果勝過在溝通能力較弱的教師班上。

王淑俐(1994)以台北縣國小教師對於語言表達進行調查研究,針對教學語 言、溝通語言和領導語言三個部分,發現資深教師對於這三種能力的需求性明 顯高於資淺教師,資深教師在這三個部分的滿意度也明顯高於資淺教師。

林琴芳(2001)透過國小師生課堂互動觀察,發現師生間的溝通互動良好與 否在於師生間的訊息是否正確無誤地傳遞給彼此。易言之,當學生覺得教師的 溝通能力高時,教師所表達出來的知識比較容易被學生所吸收。

張正平(2003)以問卷的方式調查高中教師上物理課狀況發現,教師教學時 展現的師生溝通能力對學生學習確實有正向的影響。

關於教師人際溝通能力的國內論文研究部分,研究者根據本研究所欲探 討之變項,將主要研究結論整理如下:

(一)性別方面

在性別方面差異上,王泳貴(2002)的研究發現男性國小教師人際溝通 知識顯著高於女性國小教師。

(二)教學年資方面

在教學年資差異上,王泳貴(2002)的研究發現不同教學年資之國小教 師在人際溝通知識上有顯著差異,大致而言,年資高者其教師人際溝通知 識較佳。

(三)擔任職務方面

在擔任職務差異上,王泳貴(2002)的研究發現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其

人際溝通知識、人際溝通技巧都顯著高於非兼行政職務之教師。

貳、教學效能相關研究

四、

研究主題方面

關於教學效能的實徵研究資料頗為豐富,且多數的研究為教師從自我覺 知的行為感受來探討。研究者根據全國博碩士論文索引資料庫查詢結果顯示,

在教育領域中有關教學效能研究之碩士論文有104 筆資料。此外,有關教學效 能相關研究主題中也顯示,教師性別、教學年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 地區、學校規模均會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王建智,2003;吳雪華,2005;李航 申,2004;林惠煌,2003;馬蕙慈,2004;陳嘉芬,2002;馮綉雯,2002;楊 瑞麟,2005;謝明俸,2004;簡木全,2003;簡玉琴,2001),摘要整理如表 2-3:

二、相關研究發現

Brophy 和 Good(1974)研究師生關係發現,接受教育專業課程愈多之教 師,其個人教學效能的知覺亦會隨之增高。

Emmer、Evertson 和 Anderson(1980)發現,教師在教學前若建立好教學 流程,有助於教學、練習及複習的循序漸進。另外,教師公平地對待學生不當 的行為,將是成功教室管理的關鍵。

Synder(1983)研究如何有效教學時發現,教師教學時若能採用多種教學法 或教具,其教學效能就會比一般教師為高。

Cavers(1988)在學校組織、教師個人變項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發 現:教師的教學效能,會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女性教師在整體教學效能的 表現上,顯著高於男性教師的教學效能。教師的教學效能,則不因年齡、教學 經驗的不同而不同,但會因學校所在地區而有不同。

DuPont(1990)研究教學效能及教學承諾中發現:女性教師在整體教學效能 的表現上,顯著高於男性教師的教學效能。

李俊湖(1992)在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的研究中發現:國小教 師的教學效能,只有在教學策略層面上,男性教師比女性教師為高。至於其他 層面或整體教學效能上,則不因性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另外,國小教師的教 學效能不因學校規模、任教地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會因學歷及職級的不同 而有所不同,學歷愈高、兼行政工作者其教學效能會愈高。國小教師的專業成 長程度愈高,教學效能也愈高。

林海清(1994)研究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 中發現:擔任行政工作之高中教師其教學效能較高。教學效能不因性別、學歷、

學校所在地、學校規模大小、學校性質而有所差異。

陳木金(1997b)研究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發現: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 略方面越用心,其教學效能也愈高。國民小學男性、已婚者、資深、學歷高、

年長、擔任行政工作(主任、組長)之教師的教學效能較高。學校規模、班級大 小、擔任年級的不同也會有所不同,但不會因學校所在地區的不同而有不同。

林琴芳(2001)研究指出:教師能透過溝通技巧的示範,使學生學會有效溝 通,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形成正面的自我概念。此外,良好的師生互動得以維 持溫馨支持的班級氣氛,使師生關係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關於近年來教師教學效能的國內論文研究部分,研究者根據本研究所欲探 討之變項,將主要研究內容及研究結論說明如下,並彙整於表2-3 :

(一)性別方面

在性別方面差異上,王建智(2003)、吳雪華(2005)、馬蕙慈(2004)、陳 嘉芬(2002)、簡木全(2003)的研究發現女性國小教師教學效能高於男性國小 教師;林惠煌(2003)、馮綉雯(2002)、楊瑞麟(2005)、謝明俸(2004)研究結 果則是性別間沒有差異;李航申(2004)的研究結果則為男性國小教師其教

在性別方面差異上,王建智(2003)、吳雪華(2005)、馬蕙慈(2004)、陳 嘉芬(2002)、簡木全(2003)的研究發現女性國小教師教學效能高於男性國小 教師;林惠煌(2003)、馮綉雯(2002)、楊瑞麟(2005)、謝明俸(2004)研究結 果則是性別間沒有差異;李航申(2004)的研究結果則為男性國小教師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