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人際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為個人與他人互動時,因 應不同情境、不同對象,有不同程度的動機,在依循自我與他人互動的規則下,

表現出適切的想法和合宜的行為技巧,以展現自我特質、追求自我目標的達成,

並滿足雙方良性互動需求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分為以下向度:

一、溝通動機

「溝通動機」是指個人於溝通之前對於溝通情境、目標會加以判斷,

這種判斷產生了趨避(approach-avoidance)的動機,趨的動機如涉入,避 的動機如焦慮。

二、溝通知識

「溝通知識」是指當個人在溝通前會從自己的認知基模中找出適合 的規則,經自我監控後設定適合的策略和目標,這種認知的資訊有助於 個人在不同情境下成為有效且適當的溝通者。

三、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是指個人在與人溝通時表現在行為上的技巧,包含:

改變自我、鎮靜、表達、互動管理。

本研究所指的人際溝通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調查 問卷」第二部分之得分情形,得分愈高代表其人際溝通能力愈佳。

貳、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是指教師在教學前能縝密完成教學計畫,準備 豐富之教材內容;教學時能依原定計畫,臨機運用多元且適切的方式誘發學習者 動力,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達成既定的教育目標,平日並能妥適地運用管理策 略經營班級,以提升班級正向氣氛;教學後則能有效評量學生學習成效並持續自 我反思、改進教學。教學效能向度包括:

一、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是指教師教學前,為有效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能清 楚地瞭解教學目標、熟悉教材重點、統整學科內容、瞭解學生特質,事 先擬定富有彈性變化之教學計畫。

二、教材內容

「教材內容」是指教師在教學時,能以學生的起點行為為基準,提 供完整而符合教學目標的概念架構、課程內涵、學習經驗組織,以明確、

系統地傳達教材內容。

三、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能配合教學單元目標與學生 程度來引起動機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並運用不同教學媒體,採多元有效 的教學方式增進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

四、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是教師在教學生活中,有效地訂定各種常規、制度、

規則,有效地監督學生的各項活動,提高學習參與感,敏銳地覺察環境 內的變化,隨機應變各種突發狀況,以輔助教學目標的達成。

五、班級氣氛

「班級氣氛」是指教師從事教學時,能加強師生的溝通,建立互信、

真誠、尊重的關係,營造優質的班級學習風氣,以凝聚班級向心力,使 學生的表現積極正向地發展。

六、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是指教師在教學後,能夠依據教學目標及教學計畫採 多元方式來評量學生學習成果,善用教學評量來瞭解學生學習的成效,

給學生回饋及指導,以促進學習的進步。

本研究所指的教學效能是指教師在「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

第三部分之得分情形,得分愈高代表其教學效能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