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功能評量發展正向行為支持的策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以功能評量發展正向行為支持的策略

第三節 以功能評量發展正向行為支持的策略

一、功能評量的意義和實施方式

功能評量強調每一個行為都有其意義,也都有其特定目的,不論此 行為是適當或不適當,因此可透過收集問題行為資料並分析其功能的過 程,將行為所具有的功能明確化,並依此擬定治療方針或指導策略,不 僅能收對症下藥之效,又能針對個體之需,教導符合其能力之適當行為 以取代原來之問題行為,擴大可用行為的範圍。「功能評量」的策略不僅 具有非嫌惡處置法的優點,更能促進新行為的建立,極適合用於自閉症 者的行為輔導。

功能評量(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是一種多元的問題解決策 略,注重確認問題行為與環境變項之間的功能性關聯,接著擬定行為功 能的摘要式敘述,使蒐集到的資料對行為支持產生最大的效能(Ryan, Halsey, & Matthews, 2003)。功能評量能確定預測引發問題行為前事與維 持問題行為後果的過程,針對個體的問題行為蒐集相關的時間、情境事

件、事前和後果的資料(施顯烇,1995)。它的目的是透過有效資料的收 集與分析以增進行為介入的效果與效率(張正芬,2000)。

依據所蒐集到的資料進一步分析個體的問題行為,了解其背後所代 表的功能和目的以形成假設。找出問題行為功能後,有效的行為支持計 畫不僅注重控制事前以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並教導個案替代行為取代 問題行為,如此問題行為將減少,適當的替代行為則增多(鈕文英,

2009)。

O 'Neill 等人(1997)指出功能評量是一種收集行為問題資料,分析其 功能並據以選擇介入策略的過程。亦指出實施功能評量的理由有二:(1)

行為問題的相關資訊對建立有效的行為支持是非常有價值的;(2)為有 嚴重問題行為者實施功能評量是一項專業準則(林錦麗,2005)。它的主要 目標是收集精確的資料來設計有效率和效果的行為支持計畫(Hornor, Albin, Sprague, & Todd, 2000; Lucyshyn, Dunlap, & Albin, 2002; O‟Neill et al., 1997)。

1997 年 O 'Neill 等人指出功能評量有三個重要的價值(引自陳郁菁,

2003):(1)以人的尊嚴為主要考量,功能評量將個體的行為問題視為有 功能的。(2)功能評量不只是減少問題行為,還要瞭解行為的功能與結 構,進一步教導適當的替代行為。(3)功能評量除了看個人,還要考量 行為問題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綜合來說,功能評量是以觀察所得數據為基礎,用來界定問題行為 與環境之間的功能關係,可以提供系統化資訊快速的方法去發展和監控 目標的介入,並且清楚知道問題行為發生時的環境脈絡(林錦麗,2005)。

功能評量重視行為與環境關係的過程,不只是在檢視障礙或不當行為,

更進一步要產生與獲取關於不當行為的資料、環境結構特性的資料和相 關人員(如教職員等)的行為反應資料,兼重環境分析與行為關係分析之功 用(林錦麗,2005)。透過功能評量的實施,便於瞭解問題行為的結構和功

能,以發展和選擇有效的處置策略,也代表對當事人的個人尊嚴考量與 尊重(侯禎塘,2003)。

功能評量的實施透過下列方法進行,說明如下(陳郁菁,2003;O 'Neill et al., 1997):

(一) 收集相關人士提供的資料

此方法主要是經由研究對象的重要他人如教師、家長或其他相關人 士等,提供與問題行為相關的資料,可透過訪談或評量的方式進行,獲 得和問題行為的相關資料,同時也獲得許多無法由直接觀察得到的訊息 (陳永程,2003)。訪談著重在問題行為的歷史和可能預測和維持問題行為 的事件(陳郁菁,2003;Horner, 2000)。實施的方式包括有:(1)透過訪 談瞭解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及如何選擇適當的策略,但有時非結構式的 訪談可能不易收集完整資料;(2)填寫較結構式的問卷、等級評量表、

檢核表或長期記錄的檢視,可協助組織資訊,使資料收集更為正式與完 整(陳郁菁,2003)。而 Jackson & Panyan(2001)針對收集資料包括下列幾 點:(1)資料要包括相關的安置、前事、結果和動機因素;(2)分析學 生每天不同情境和活動;(3)分「狀況好」、「狀況不好」項目,記錄顯 著且每天不同的干擾行為;(4)和學生相關人員如老師、導師、同學等 的觀感;(5)學生個人感受、社會投資的標準和同年紀、同年級和同儕 的學業活動。最常被使用的有「行為問題功能訪談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interview form, FAI) 」 (O 'Neill, 1997) 、「行為動機評量表 (motivation assessment scale, MAS)」(陳玉琪,2005),和「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表」

(侯禎塘,2003)都是經常被使用的評量工具。其優點是方便收集相關人士 提供的資料、容易實施、可瞭解研究對象行為演變的歷程、可瞭解內隱 行為的影響因素、可透過多次的逐步瞭解(賴碧美,2002),且能夠快速地 回顧影響問題行為的前事和後果。它能提供有效的策略來評量在大範圍 情境中前事和後果的潛在影響,因此能夠提供一個好的開始,快速地引 導評量者對可能控制行為問題的條件,以及與問題行為有關的環境脈

絡、行為和後果產生一個基礎的假設(林惠芬,2001)。Honer(2000)指出 其缺點是依賴提供資料者的主觀印象,有不夠客觀的問題,受限於受訪 者、填資料者的主觀感受和看法(陳玉琪,2005),而不是系統性觀察行為,

回想的印象會受限制而產生不正確的資訊,此時原本節省的時間可能變 成浪費時間,若充分的證據顯示資訊不正確,則需透過直接觀察或功能 分析來驗證其效度(林惠芬,2001;Horner, 2000)。

(二) 直接觀察

直接觀察法主要是透過對個案在日常生活中如家庭、學校中收集完 整的資料,以便針對問題行為加以分析,最常採用的方式是 A-B-C 行為 觀察法,A-B-C 行為觀察法主要記錄行為的前後事件。找出行為的前事 刺激 (Antecedent,簡稱 A),尌是問題行為出現前發生了什麼事;目前 問題行為(Behavior,簡稱 B);行為結果 (Consequence,簡稱 C),尌是問 題行為出現後發生了什麼事。A-B-C 行為觀察法透過行為的前事事件、

行為本身、行為結果的來龍去脈,歸納出目標行為與前事刺激、行為結 果之間的關係,以找出行為所代表的功能(張正芬,2000)。O 'Neill 等人 (1997)認為直接觀察可收集到一些附加性的數據,並能以此確認出特定的 行為模式與傾向,也能瞭解行為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李素娟,2003)。

Neef & Iwata(1994)指出其優點是直接取得行為有效方法,也是教師 在教室中最容易實施的方法(張正芬,2000),對實務工作者而言是明確可 行的方法(陳郁菁,2003)。Crawford, Brockel 及 Schauss(1992)認為 A-B-C 行為觀察法相當客觀,但其缺點是耗時,觀察者在觀察進行中可能自行 做結果的推論或詮釋,且由於直接操弄變項收集資料,所以觀察結果缺 乏直接的因果關係。而收集到的資料往往過於龐雜,在研讀及分析時相 當困難(張正芬,2000)。綜合上述,A-B-C 行為觀察法是客觀、直接取得 行為的有效方法,相關人員及觀察者可在自然情境中進行,但缺點是頇 花費大量時間去收集資料,且收集到的資料可能因過於龐雜而在分析時 遭遇困難或觀察者可能在觀察中會先作初步主觀的推論和解釋。

(三)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是功能評量中最嚴謹的方法,係指透過直接觀察法或資料 收集的過程,對問題行為的功能先形成假設,再透過實驗程序驗證假設 是否成立的過程(張正芬,2000)。由於行為和環境間的關係複雜錯綜,有 時不容易釐清維持行為的要素(增強物)為何,因此頇要進行更多的實驗操 弄,才能辨認行為功能的要項(Durand & Carr, 1987);功能分析法是結合 直接觀察與在實驗的形式下,系統性操弄事件來精確地定義和控制行為 的相關變項(林惠芬,2001;Horner, 2000)。1998 年 Sugai, Lewis 和 Hagan(引自李香芬,2002)指出功能評量是以不同策略去診斷問題行為原 因,並從個人生理、社會、情緒及環境各層陎去探討問題行為的各種潛 在因素,再訂定介入策略。功能分析的優點是可直接操作變項驗證假設,

且準確性相當高,有利於後續介入策略的選擇(張正芬,2000)。另外,當 問題行為呈現較廣泛功能不易釐清、或某些低頻率行為可能不易在自然 情境中觀察到,此時操弄變項下的功能分析情境是較為適宜的(陳郁菁,

2003)。而功能分析的缺點是需要大量的專業技巧來設計操弄變項和安排 控制的情境,過程費時、費力,且實驗操作的難度高,所觀察到的行為 並非完全在自然情境下的表現,若操作不當可能對造成促使問題行為產 生新功能的危險(侯禎塘,2003),也有倫理與安全的考量,當研究對象的 問題行為是強烈具傷害性時,有些實驗操弄可能會導致研究對象處在危 險中,對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或家長而言不易執行、接受度也較低(陳 郁菁,2003 ; Horner, 2000)。

總括來說,三種評量方式各有優缺點,處理自閉症者的問題行為不 應侷限於單一評量方式,而是視研究對象的狀況以及家長、老師和研究 者的能力作為考量。

二、正向行為支持

正向行為支持指的是全陎性、系統性探究學生問題行為之相關因 素,並以功能評量作為發展行為支持計畫的基礎。強調以團隊合作方式 發展和執行處理方案,採用個別化、正向、多重而完整的處理策略,訓 練適當的行為來取代問題行為,以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並操縱前事和 安排有效的行為後果來支持個體,增加處理效果,最後達到的目標不只 在減少問題行為,更重要的是個體在溝通、社會、和自我控制等能力的 增進,正向人際關係的拓展,活動參與方陎量和質的提升,以及處理小 組成員溝通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進展等(鈕文英,2009)。

正向行為支持包括各領域的有效教學策略;此外它還包括廣泛的多 重介入方式,在於針對學生的需求提供支持性的策略,以減少或消除其 問題行為 (李欣,2007)。Janney & Snell(2000)指出正向行為支持的目標

正向行為支持包括各領域的有效教學策略;此外它還包括廣泛的多 重介入方式,在於針對學生的需求提供支持性的策略,以減少或消除其 問題行為 (李欣,2007)。Janney & Snell(2000)指出正向行為支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