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政府活化決策過程探討

第二章 文獻評析

第二節 以政府活化決策過程探討

一般來說,公共政策的研究有兩個目的,一、是政治上的目的:對於公共政策 運作過程進行研究後,提供政府採納適當的政策以達正確的目標。二、是行政上的 目的:在行政層面上協助政策問題的正確釐清、政策方案的適當規劃、執行與評估 等,以增強政府的行政績效(吳定,2003)。重點強調在於對公共政策做了相當深入 的探究,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單位、機關、或參與政治活動人員,以及社會民眾等,

提供政策訴求和政策辯論的依據。另希望藉著了解政策運作過程的缺失與其改進的 方法研究,也是公共政策運作過程的目的之一,

從政策過程而言,政府部門一旦界定公共問題,確立政策目標,進行政策方案 的規劃,然後經過政策合法化的過程,取得公共政策的權威性與經費,就形成了公 共政策,然而,公共政策並非就此結束,而是另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李允傑&丘昌 泰,1999)。然而,隨著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的急遽變遷,各個國家面臨劇 烈的變動與競爭,同時,各國政府也開始面臨政府資源的短少於財政緊縮的壓力,

迫使政府必須不斷的重新評估各項既有政策,並適時對於某些被評估為較無效率和 較不必要的政策有所取捨(Harris,1997)。

聯合報 2002 年刊出「荒蕪的美景─公共建設浪費的殷鑑」,揭櫫我國中央及地 方政府興建的各項公共建設閒置情形,並分析閒置設施的現況及可能導致的成因(蔡 鴻祥,2012)。經由媒體的專題報導,挑出這些閒置公共設施所浪費的公帑,終於引 發政府極度關切。而一般大眾常以「蚊子館」取代閒置公共設施,但對於蚊子館或 是閒置公共設施的定義,仍有模糊或混淆不清。

2005 年行政院第 2953 次院會決議中,指定由公共工程委員會納編相關部會,

成立活化閒置公共設施的專責單位,檢討閒置公有設施,用委外方式,加以開發活

化,降低閒置現象,節省公帑。而相關部會中也包括國防部在內。

院第 3215 次院會決議:一、臺灣仍有許多工業區,未能有效的利用,甚至閒置、荒

一、臺南市:南科液晶電視及產業支援專區(61.99)、柳營科技工業區(57.21)、

永康科技工業區(45.10)、保安工業用地(6.61)、新市工業區(1.02)。

二、高雄市:岡山本洲工業區(11.70)。

三、屏東縣:屏東汽車專業區(31.75)。

國家是在一定的領域內所有權力集中的中心(鍾麗娜,2011:4)。從歷史與結 構的角度,分析戰後臺灣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間的關係。1980 年代前,臺灣的經 濟發展,深受威權體制下「具發展取向的國家機關」之影響,而有「穩定中成長」

的表現;但是,這樣的經濟發展,卻在美國新保護主義與國內反新重商主義的壓力 下,促成臺灣的政治自由化與經濟國際化的改革措施(蕭全政,2004)。

學者指出,土地是國家重要資源,消極靜態的管理已不符各界期待,隨經濟環 境變遷及社會觀念改變,積極主動地活化,提升土地效益,進而創造資產價值,累 積全民財富,增加國家財力才是政府重要措施(莊翠雲,2013:1)。國家的經濟發 展中,城市的開發與土地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密不可分的。由於政治的本質在於利 益的追求,而藉由政治的運作,以獲得土地的管理分配或土地炒作的利益。因此,

對於城市發展中所關心的核心議題、土地政策的運用與機制結果為何,均攸關國家 經濟的發展,於是國家政治與土地政策之政經關係為何,是值得關切。

公有財產管理制度,並非是地方政府的單行政策或財政業務(辛旻娟,2006)。

其重點說明,當中央政府欲藉由土地政策的制定使用時,將影響地方政府的生態發 展,尤其臺灣地方自治法公布施行後,各級地方政府對於自主財源,有了相當的自 主權利。另由於公有土地面積龐大、分布零散、管理機關人力不足、代理人地政專 業背景弱化等因素,往往在排除占用公有土地時,受選舉產生的地方首長,或在民 意代表介入等狀況,形成無法立即處理的窘境,是目前排除占用緩慢原因。

因此,對於臺灣民主的發展下的政策制定,國內有學者提出一些看法近年來臺 灣的民主發展,有一個趨勢特別值得關注,即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 理念逐漸受到廣泛的注意(李宜卿,2010)。為何提出審議式民主這樣的概念呢?

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其基本精神就是讓公民可以透過對話管道,參與公共政策的 討論。若是公民無法經由正常機制,表達意見或是有不透明的對話時,政策制定就 會產生極大的不信任。一個政府政策制定,若是欠缺公民參與,其正當性必然遭受 質疑,對於施政方向、公共政策落實,都會受到抗拒而無效率。正如學者指出,因 為在臺灣,時而可見的民眾自力救濟事件、群體間的衝突事件,即是說明此種不信 任感日見高升的明顯例證1(林國明、林子倫、楊志彬,2007:1;許立一,200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