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軍土地釋出的研究論述

第二章 文獻評析

第三節 國軍土地釋出的研究論述

二戰結束後,國軍來台接收日據時期,所遺留的相關軍事設施及據點,持續加 以整建維修,逐步恢復使用。另為因應兩岸軍事衝突的作戰考量,國軍在全臺各地,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經營戰訓需要的訓場。不管是機場、港口、營區、

機關、學校、工事據點,以及隨作戰部隊官兵眷屬所衍生的眷村,都是土地使用面 積不算小的(戰術據點面積雖不大,但是有禁限建範圍的)。在 50 年代人口不算是 稠密,兩岸軍事緊張的氣氛下,國軍正規部隊號稱人數 60 萬大軍2(周國屏,2010),

實不為奇。然隨著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兩岸三通,文化旅遊;我國政治民主進程演 進如: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探親、總統直選,逐步在政治上放緩了敵對氣 氛。又近年來國軍推動軍事事務革新上,因應國際局勢,國內少子化等因素,在國 防組織的整併、軍種的裁編、兵役調整等政策都大幅的調整。尤其是員額的裁減,

目前已降至 21 萬餘人,因而衍生許多空置營舍、土地。80 年代經濟成長,民意也 逐漸受到重視,開始對軍方徵、租、借用的地目要求歸還,中央及地方政府也針對 經濟價值高的空置營區,希望能以搬遷、釋出、撥出的廉價方式取得使用權。因此,

1其中以環保與居住為由的住民抗爭事件,如臺灣常見的焚化爐、電廠和變電所、垃圾掩埋場等 興建地點週邊居民的抗爭行動,突顯了民眾無法信任政府的處理方式及承諾(許立一 2008:135)。

2有關民國 38 年以後來臺灣的外省籍人士,至今尚未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其中一種說法指出當時約有 100 萬人,另一種說法是根據民國 45 年的戶口普查及來台的 60 萬國軍人數,合計約有 110 萬人以上 的外省籍人士遷台。到民國 76 年底有 57 萬多名軍人退伍,這就是我們稱之為來台的 60 萬大軍。參

在戰備需求與國家經建發展兩相對照下,政治力量還是高過軍事專業,國軍土地營 之地價評估(黃頌,2005;簡素霞,2007)、國防用地被占與排除之研究(劉思章,

2004;唐世君,2006;楊英世,2008)、軍事營區作為防災避難空間(邱意琳,2010)、

特定營區再利用進行評估(許主龍,2006;陳茂瑋,2008;吳政勳&許素鳳,2008;

張國端,2010;林惠珍,2014;薛能展,2011;黃建達,2015)、或針對都市地區、

非都市地區及全國性閒置營區再利用進行評估指標之建立(許盛春,2009;黃德琳,

生發展模式建立之

地釋出評估模式建

用策略之研究─以

豐富,搜尋關鍵詞可以蒐集許多相關土地活化的研究,無論是低利用土地、歷史空 間、無用校舍、閒置空間等等地活化,無非是把閒置、低度開發或是原本錯誤建設 的空間再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