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企業型政府與電影產業:台灣與韓國比較

第一節、 企業型政府與電影產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第四章 企業型政府與電影產業:台灣與韓國比較

在談論台灣與韓國政府針對電影產業扶植所提出的政策前,首先應思考為什 麼政府的支持與否與電影產業的發展好壞息息相關?若政府不支持電影產業,民 間就無法憑一己之力自行發展嗎?電影「太極旗」導演姜帝圭的一席話,似乎回 答了上述問題,他說「電影不像寫書,有想法就好,電影這東西如果經濟條件不 好,會消失不見,政府政策對維持電影的存在很重要。」

前面幾章從台灣與韓國政府及企業在電影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到兩國 電影發展進程與現況。此章將從企業型政府的概念切入,探討台灣與韓國電影發 展現況迥異的背後因素。

第一節、企業型政府與電影產業

企業型政府的出現是為了改變過往的生活和展開新的工作兩種層面上(kent 1984)。這種論述較侷限於個人層面的因素探討,例如面對失業、離職等不好的 處境,產生了改變的想法。在這個基礎上將層級拉高到政府的高度來看,同樣是 面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快速轉變,尤其經歷過 2008 年的經濟危機後,提升國 家經濟成長成為國家施政重要的方向,企業型精神所追求的改革與創新概念也出 現在政府組織再造的討論中。

電影產業是一項牽涉多元類型技術的產業,然而從劇本的創作、演員的訓練、

電影的拍攝、聲光特效後製到行銷上映,甚至是後續的週邊商品發行等事宜都有 不同的專業技術。編劇的專長在創作題材新穎的劇本、電影導演的專業在構思畫 面的呈現,若要求他們在整部電影的生命週期中每項事務都親力親為,是否太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於強人所難?不同專業領域間的溝通協調勢必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橋梁銜接,創造 友善電影產業的環境,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政府所引導的經濟發展對 於小企業的生存和大企業的建立有決定性的影響;另一方面政府也扮演了法律規 章制訂者的角色,當國家有訂立完善的電影規章,電影從業人員在行使時有客觀 標準供評斷,也更添保障。

企業型政府所期望的是政府有所做為達到一個擁有開放性和彈性的市場,而 非透過政府的保護政策來壟斷市場(Kent 1984)。台灣電影產業目前面臨到最主要 的問題是電影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企業不敢貿然投資,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

僅能拍攝低成本的小品作品,而政府試圖透過電影輔導金的發放來解決資金不足 的問題,然而這項政策又引來了政府成為最大的製片商、台灣電影過度依賴輔導 金、電影作品迎合輔導金品審口味等問題,再再都凸顯我國政府介入電影產業的 模式有必要改善。

電影的產業化過程中,資金固然是不可少的一塊,但政府也應該了解到電影 產業的振興並不是僅依靠金錢投資就有效果,政府如何在企業與電影工作者間扮 演橋梁是一項課題,同時如何培養文化人才更是電影產業要長久發展的關鍵。在 企業型政府的概念下,並不是要求政府要親力親為的扶植電影產業,更不樂見台 灣電影政策走到「政府成為最大製片商」的這個局面。企業型政府強調透過領導 與革新來達到撙節成本及提高服務效能的目標,讓國家政策的推行更顯效率。首 先,領導絕對是一國政府最重要的功能,國家的文化政策由政府部門訂定,部門 間的權責劃分也是由國家分配,政府在制定文化政策及推動電影發展進程的過程 中,如何將權力下放各單位,並且在各部門、企業間進行有效率的溝通皆是政府 最主要的功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8

再者,企業型政府強調的革新效果不是指一定要創造出一個新的商品,而是 將已經存在的東西或是生產流程進行創新或融合,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電影 產業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創新的題材、新鮮的演員組合、炫目的科技效果、

特殊的拍攝手法等等是電影一大賣點,這些功課固然是電影劇組需要化大量心力 投入的地方,然政府與企業亦能提供許多協助,如舉辦劇本競賽、電影研討會、

舉辦影展都是激發電影人員藝術能量的途徑。

根據企業型政府的概念,當政府融入企業家精神時,可以提升政府的工作績 效,解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落差危機,進而提升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將此種概念 移植至電影產業亦同,當國家在研擬電影振興方案時,若能將企業家精神融入,

可以制定出適當的目標政策、且透過電影產業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 提升國家經濟發展。哈佛大學教授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1998)一書中指出,國家的競爭力高低受到國家所提供的產 業經營環境優劣而定,而國家環境又受到波特鑽石體系四要素及產業競爭機會與 政府條件所構成的附加因素影響。48波特在書中認為,提升國家企業經爭力並非 政府的職責,但政府對於國家產業的發展得以從旁協助,例如透過良好的國家政 策提升一國競爭力,創造出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讓國內的企業得以爭取競爭優 勢,另一方面波特認為,儘管政府本身並不能協助企業界提升競爭優勢,但政府 具有強化、加速產業競爭優勢的效果,亦即,政府若透過適當的政策提升國家競 爭力,在其國家內的產業便能夠取得競爭優勢,從以上論述可以了解,波特描述 了一種新型態的政府模樣,政府應抽離直接掌控的掌舵者角色,而是提升到領導 者的位置,扮演領導引航的角色帶領企業與社會朝著國家的政策目標前進。

48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著名的波特鑽石體系概念,他認為國家的競爭力高低關鍵 在於產業經營的國家環境,國家環境受到生產要素(人力資源、資然資源、知識資源、基礎建設 等皆包含在內)、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援產業,以及企業的策略、企業結構與競爭對手等直接影 響,此四項因素構成鑽石體系。

有關波特鑽石體系的相關概念,請參考 Porter, Michael E.1998.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New York : Free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Porter 1998)。換句話說,在電影產業的發展中,政府無法直接協助創造創意,

但可以間接創造產業環境,讓電影產業有適合的發展環境。

電影欲朝向產業化的模式經營,就不再是天馬行空的藝術,需要制訂出電影 產業的目標、走向、成本效益都要經詳細規劃,這一方面的經營技巧並不是所有 電影從業人員接熟悉,這更非藝術人員的專業,因此期望將企業經營的模式帶入 電影產業的發展。從韓國電影藝術學院的執行長朴吉永的言談中更可發現企業的 運作模式有利於電影的產業化,他談到大財團目標清楚、組織能力強,雖然在經 營的策略上過於金錢導向,卻也同時讓許多經營者、導演學到募資、上市、管理 等技巧(李雪莉 2011)。

在整個企業家精神運作的過程中可分為短程與長程兩階段目標,短程目標主 要在追求經濟平衡和內部的經濟維持,而長程目標則是將野心擴大追求經濟的成 長和發展(Kirzner 1984)。從韓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上發現韓國政府在電影產業的推 動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其政策優點在於政策的主導性強,且在融資管道的疏通 及人才養成的過程中都掌握絕對的控制權(林昀 2015),但更重要的是在電影產 業的發展過程中有企業與社會的協助,從下而上的產業發展帶動其國家在文化創 意產業的連動,營造出一個適於電影產業發展的環境,從結果來看,韓國也成功 的藉由影視作品讓世界看到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韓國透過法規、人才技術與資金渠道三個面向打造文化產業的友善發展環境 (林昀 2015)。政府在發展文化產業時扮演著領導的角色,訂定出國家未來的走 向與目標,扶植產業的發展,然而僅靠政府上而下的制度帶動產業發展勢必有其 難行之處,政府依據需求制定法規,好的政策法規會鼓勵氣也投入電影產業發展;

資金渠道的暢通需政府與企業更同合作:人才技術的培養是政府與社會共同的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任。友善的產業環境須靠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