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第三節、研究架構

從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進而提出本文的研究理論。電影產業的發展 需要有良好的環境契機,友善的電影環境由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創造。研究架 構圖如下圖 1。

圖 1、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一、影響電影產業發展的因素

談到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一般會直覺認為政府扮演著主導性的角色,政府 做為國家政策的執行者,的確可以從打造文化及創意的環境著手建造與改善,再 讓民間企業自由介入(黃惠穗 2007)。也就是說,政府是站在一個較高的視野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處理國家文化政策的大方向,確立好未來的發展方針後,政府再帶領企業與社會 共同去發展電影產業,因此本文認為政府、企業與社會三者是電影產業發展缺一 不可的鐵三角。

(一)政府

首先,文化創意產業涉及的範圍極大,根據台灣行政院的劃分,文化 創意產業可分為 13 項產業範疇類型,包含了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

設計、時尚設計、建築、電影、電視與廣播、廣告、出版、音樂、軟體與資 訊服務、暨互動休閒軟體等領域(行政院 2002)。政府在扶植某種產業時,往 往扮演各類別間媒合的角色,然而文化創意產業間差異性極大,從上述的文 化創意類別中可清楚知道,各領域的專業技術截然不同,若想將工業部門上 下游產業鏈的概念移植到文化創意產業上,有其不適宜之處,也就是說政府 若想提出一個適用於各類型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說是一大挑戰。在上述文 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困境下,發現政府從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無法面面俱到, 為 了補足政府上而下管理所無法顧及的地方,開發企業與社會下而上的帶動電 影發展亦是活絡產業的一項途徑。故本文認為政府在電影產業中扮演領頭羊 的角色,具有帶動與訂定策略目標的功能,但電影產業的發展無法僅依靠政 府一己之力,在打造一國電影產業的過程中企業與社會是重要的夥伴,政府 須展現其領導國家的能力,連結產、官、學界共同發揮功能及長才。

我國在 2004 年文建會提出的「2004 文化白皮書」(文建會 2004)可 以看到,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願景與目標為:「產業文化與文化產業化,

再創經濟發展契機,以及塑造高文化、創意水準之優質社會。」在此之前,

文化創意並未被視為產業,因此缺乏相關的統計數據與資料,這對於政府擬 訂政策方向時是一大損失,在缺乏相關資料的輔佐下欲提出精準的產業政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有其難度存在(吳密察 2003)。此外,早期政府涉入的程度又是另一個難題,

在我國不同的文化創意產業立屬於不同的主管機關,主要分為經濟部、文建 會、新聞局,各單位的權責不同,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時具有不同的目標設 定,因此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一直存在著定位不明確的隱憂(洪德生 2004)。

92012 年文建會改制為文化部,負責我國文化藝術的業務,然而,根據文化 部底下的組織劃分,並未有單獨針對電影產業振興的機關,仍是處在一個部 分負責多元文化領域的狀態。在此情況下,行政上的權責劃分困境、各單位 間目標不一致,更加重了我國政府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難度(經濟部 2004)。

從上述台灣電影產業面臨到的困境可以看出政府部門間責任歸屬的問 題。電影產業從創作到消費需經過製作、發行、映演三個階段,這三個環節 處理的好壞都決定著一部電影的成敗。如果可以讓電影產製到消費的過程中 有良好的合作模式,也就是讓電影上游與下游間能有合作的可能,讓電影工 作者更精確的掌握生產過程、市場銷售,甚至達到具有壟斷市場的能力,可 更加壯大在電影市場競爭中的影響力(盧非易 1998)。追求電影業者上、下游 的合作即是落實垂直整合(vertical integration)的概念,垂直整合的經營策略,

可因聯合作業、內部控制與協調、情報交換、省略上下游買賣、關係穩定等 優點,降低成本並保障品質(馮建三 1994)。垂直整合的經營模式對電影產業 發展有利有弊,本文先姑且不論此舉對電影產業的影響,但要達到產業上下 游的整合可想而知不是件易事,這往往都需要政府出面擔任中間媒合的角 色。

(二)企業

9 不同的主管機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目標不同,經濟部工業局著重提升國家經濟規模,文建 會著重藝文活動的推展,新聞局則重視網路資訊的宣傳與發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電影是藝術文化的一環,電影作品的產生需要藝術界跨領域的合作來產生,

從導演、編劇、演員、攝影師、場務人員等等不同的工作領域都有其專業的養成,

群聚在一起的藝術家們可以為了其電影夢而努力,不惜抵押房子只為了一圓電影 夢,也許這是電影產出的一種方式,然而當電影要朝向產業化的發展,勢必需打 造出電影產業的規模、環境、與暢通的資金管道。

電影走向產業化的發展,就不再是不考慮成本與營收的藝術性質,企圖透過 電影作品帶來利潤時,就必須考慮如何去進行拍攝符合市場口味的電影作品,且 文創商品的賣點常透過創意發想、包裝設計滿足顧客的感官需求,文創商品在開 發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以協助其度過開發成本高及利潤回收不確定性高的 高風險階段。如何包裝、宣傳等等,這一連串的過程都是需要了解商業運作的經 營模式及一筆為數不小的開銷,故師法企業的經營模式,將商業經營的訣竅融入 電影產業,以及企業提供的資金挹注將是電影能否順利產出的一大關鍵,而政府 於其中扮演銜接與媒合的角色,幫助電影工作者與企業主搭上線。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文化本身與其關連的活動、社會、環境與經濟所共合 的現象,文化政策支持的基礎在於社會的認同與力量(古宜靈、廖淑容 2004)。

高投資、高風險的電影產業更是如此,一部電影的成本小至上千萬,大至破億元 都屢見不鮮,這些花費需要有龐大的資金挹注,因此企業則扮演了提供資金的關 鍵角色,另一方面企業的版圖更能協助電影產業日後行銷管道的拓展,例如:韓 國的大型娛樂公司 CJ Entertainment,現在市值 3 億美元,已是頗具規模的媒體 集團,該公司並不是只投資電影產業,其將觸角延伸至娛樂、時尚、音樂、動畫、

遊戲等不同領域,拓寬了電影發展的領域、也讓韓國電影異業結盟發展更容易,

同時 CJ Entertainment 垂直整合電影的製作、發行、通路三大環節,每年投資製 作近 20 部電影,擁有 9 家戲院,91 個廳,佔韓國市場的 15%(陳良榕 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二、電影產業發展好與壞的評價標準

「哪個市場大,當然就要往那裡走!」被封為「韓流教父」的李秀滿,10一 語道出韓國將其文化推向全世界的關鍵(莊芳 2011)。文化產業透過將一國的文化 涵養向外發揚光大以創造經濟產值,在行銷的過程中可以更加鞏固國家文化價值、

讓外界了解該國的文化意涵,甚至可帶動一國的觀光收益與其他連動產業的經濟 發展。因此文化欲走向產業化固然須對其目標性的市場做全盤性的分析,找到進 入市場的關鍵點,於其中展露頭角。

從 2000 年前後韓國憑藉著文化立國的信念,在政府的支持下,以電視劇、

電影、音樂等文化表演形式在全球間創造出韓流旋風。我們在新聞上時常看到當 韓國明星來台舉辦演唱會時,現場湧入大量粉絲,台下粉絲跟著台上偶像大唱韓 文歌的畫面,整場票房加上周邊商品場場都可創造出驚人的收入。韓流在風迷亞 洲的現象我們可以解釋為「文化接近性」的原故,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男、女主 角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的亞洲面孔時,較能拉近距離感。然而事實上,韓國流行 文化不僅在台灣、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受到歡迎,現在就連歐洲地區都捲入「韓 流」之中。以 2016 年韓國電視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太陽的後裔》來看,不僅 僅在韓國國內或亞洲區擁有火熱人氣,這股熱潮也正往其他國家延燒中,已經銷 售至 27 個國家並翻譯製作成 32 種語言的字幕版本,觸角已延伸到全世界,在法 國坎城的建築物前,更是已經高高掛上了《太陽的後裔》的巨型海報看板(韓星 網 2016)。

10 李秀滿,韓國前著名歌手及企業家,在韓國首爾大學以歌手身分出道,結束歌手工作後,轉 向娛樂產業幕後發展,為 SM Entertainment 的創辦人與現任副總裁兼藝人總監。SM

Entertainment 旗下擁有許多知名藝人,如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以及存在時間 最長男子組合神話等,是韓國第一大娛樂公司,因此李秀滿亦被稱為韓流教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這些現象,不只代表了韓流正逐漸滲透全球市場,也是韓國文化邁向國際舞 台的重要里程碑。過去能夠攻下國際市場的音樂、戲劇或是動畫等產品,多以歐 美國家為主流,如今「韓國製造」卻能打破語言與文化界限,在全球各地大放異 彩,讓韓國朝著「文化強國」目標大步邁進。

韓流旋風由電視、電影、音樂等不同娛樂型態共同創造,我們在將焦點拉回 電影產業上。韓國與台灣同樣在 2000 年前後開始發展文化產業,在電影的發展 上韓國一開始發展並不如台灣電影產業繁榮,在國家配額制的保護主義下也曾大 量拍攝粗製濫照的電影作品,然而在電影市場開放後,韓國電影面對外來電影的 傾銷並沒有退縮,反而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開始精進電影品質,在面對好萊塢 強勢挑戰下,仍可以保持國產電影穩定的產量。2000 年後,韓國電影在亞洲市

韓流旋風由電視、電影、音樂等不同娛樂型態共同創造,我們在將焦點拉回 電影產業上。韓國與台灣同樣在 2000 年前後開始發展文化產業,在電影的發展 上韓國一開始發展並不如台灣電影產業繁榮,在國家配額制的保護主義下也曾大 量拍攝粗製濫照的電影作品,然而在電影市場開放後,韓國電影面對外來電影的 傾銷並沒有退縮,反而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開始精進電影品質,在面對好萊塢 強勢挑戰下,仍可以保持國產電影穩定的產量。2000 年後,韓國電影在亞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