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農業資源之相關文獻回顧

休閒農業資源是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基礎,文獻上在其休閒農業資源 之定義、休閒農業資源之特性與觀光遊憩資源之相異處及休閒農業資源之 分類,已有所討論。

一、 休閒農業資源之定義

休閒農業以提供多元、豐富的農業與農村觀光資源,作為產業發展之 核心資源,例如優美自然的景觀生態、田園景緻、湖光山色等。農村地區 因擁有潔淨的空氣、水、大地等綠資源,為無可替代的地域原料(洪忠修,

2003)。顏淑玲(1992)提出休閒農業的資源包括可能吸引遊客的一切自然、

人文景觀或勞務及商品等,因此,其構成條件包括:1.能夠對遊客構成吸引 力;2.要能促進遊客的消費意願;3.須能滿足遊客生理上與心靈上的需求。

針對休閒農業資源之定義,各學者由於觀點不同對休閒農業資源之定 義也不盡相同。

葉美秀(1998)認為休閒農業資源乃指所有可能投入休閒活動之農業生 產、農民生活以及農業生態等要素。

顏淑玲(1992)認為休閒農業資源是將廣泛的農業資源加以開發及轉 化,以各項農業資源的特性做為遊憩利用,且資源應不只限於生產項目,

其他如農村型態、慶典等農村生活或田園景色、生物體系等自然生態皆可 作為農場之休閒遊憩資源,包括可能吸引遊客的一切大自然、人文景觀或 勞務及商品等。

林晏州(1992)則泛稱為凡農村生活環境與農業生產產業環境元素條件 之組合,其能提供遊憩機會與遊憩活動,以滿足遊憩的需求,包含農業生 產環境與農村生活環境體系資源、農業畜牧、礦產資源等農村環境資源。

入農業經營的物資、資源、勞力、技術等因素」。

茲將上述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定義之探討,彙整如表3-1。綜合上述 各學者對休閒農業資源之定義,本研究將休閒農業資源定義為「結合農業 與農村所擁有的各種資源與環境,並將其轉換成可運用於休閒農業之經營 與發展者,皆可稱之」。

表3-1 各學者對休閒農業資源之定義 提出學者(年代) 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定義

葉美秀(1998) 乃指所有可能投入休閒活動之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農 業生態等要素。

顏淑玲(1992)

是將廣泛的農業資源加以開發及轉化,以各項農業資源的 特性做為遊憩利用,且資源應不只限於生產項目,尚可包 含可能吸引遊客的一切大自然、人文景觀或勞務及商品 等。

林晏州(1992)

泛稱為凡農村生活環境與農業生產產業環境元素條件之 組合,其能提供遊契機會與遊憩活動,以滿足遊憩的需求 者,皆可稱之。

卞六安(1990) 「廣義的農業資源,包括所有能夠投入農業經營的物資、

資源、勞力、技術等因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休閒農業資源之特性

王小璘(1991)認為就農業資源而言,因休閒農業區所在地的不同,因此 資源條件特色各異。王小璘和張舒雅(1993)並進一步指出,休閒農業資源兼 具農村生產與休閒遊憩之功能,亦含有鄉土草根性、促進城鄉交流、生態 永續性、及環境教育等機能與特性。段兆麟(2006)認為農業資源的共同特徵 是「生物性」,其生物性資源可引發六項基本特性和三項衍生特性,整理如 表3-2、表 3-3。

綜合上述學者對休閒農業資源特性之探討,休閒農業資源應具有的特 性為「滿足人們回歸到純樸生活的企求,且面對休閒農業資源的豐富性、

多樣性,可提供人們求新求變與豐收喜悅的需求」。

表3-2 生物性資源可引發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性 基本特性內容

1.季節性 生物性資源具有很高的季節性特質。例如:植物會隨著春、夏、

秋、冬四季的變化而顯露出榮枯的現象。

2.地域性 動植物隨著土地區位的緯度及陸海的交互影響而形成不同的生長 環境,進而影響動植物的生態環境。

3.生長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動植物在生命上都有不同的表徵。

4.活動性

動物不論是家禽、家畜、ㄧ般鳥獸、魚蝦、蟹類或昆蟲類等,其 生命力的表現均有明顯的走動、跳躍、飛舞的動作;植物雖然不 像動物有明顯的運動,但會隨著風、水等動力而搖曳擺動其體態。

5.景觀性

植物的花、葉、果,顯露不同的色彩、分布、組合、型態,不論 是單株或團塊;動物的體色、大小、體態、排列、行止,不論是 單隻或群聚,特別是動態的移動,兩者均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6.實用性 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部位及動物的乳、蛋、肉、毛、皮、

骨、血等,可作為餐飲、醫藥、服飾、及育樂、藝術的材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段兆麟(2006)。

表3-3 生物性資源可引發的衍生特性 衍生特性 衍生特性內容

1.知識性

與動植物成長或發展相關的季節或地域因素、成長的變化、生命 的活動、生物美學、資源利用等,均經人類長期深入研究探索,

而已形成系統的知識寶庫。

2.生態性

從環境的觀點,動植物的生長、棲息、繁殖均與環境維持特定的 關係,此乃其生態性。所以農場要維護動植物的生態環境,甚至 協助復育。

3.文化性

人類既是生物種屬之一,但又自稱萬物之靈。自古以來以來,動 植物與人類綿密互動,以形成互倚護賴的親密友伴關係。動植物 在人類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在文字藝術中成為歌詠與寄情的對 象,例如:說狗是忠樸、牛是最勤勞的苦力等隨處可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段兆麟(2006)。

對於休閒農業特性有初步了解後,可進一步探討與分析其休閒農業資 與觀光遊憩資源之相異處。學者們對於休閒農業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特性

李銘輝、郭建興(2001)認為休閒農業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特性相同處:

1.中立性:資源為人類對環境評價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森林與水本為環境生 態體系中之一環,而因人為之利用而被賦予森林資源與水資源之定義。

2.需求性:資源具有滿足人類需求的潛在特質,因砍伐取材而有森林資源的 產生、陰森林浴及遊憩的提供,而有森林遊樂區的開發,均屬之。

3.自立性: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相對稀少、不可移動性及不可恢復等特性,

故而呈現出各自之特質與面貌。

葉美秀(1998)區分出休閒農業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特性相異處:

1.其生活性的特質可滿足人們迴歸純樸生活的企求: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 對於農業產品非常熟悉,但所見者皆為最後成品,對於其性狀、成長過程、

採摘過程皆不明瞭,故休閒農業可提供遊客認識其平常所食用之農作物機 會,此種與生活充分結合的遊契機會,將可滿足遊客在疲憊的工作後,一 個回歸農業生活的放鬆感受,亦可使其品嘗到最新鮮的果菜,這也是要求 健康的現代人相當重要的一點,故各種採摘活動深受遊客的歡迎。遊客是 被自然的農村景觀、敦厚的農民以極簡樸的鄉居生活所吸引而前來的。(李 明宗,1989)

2.其技術性的特質可滿足人們求取知識的需求:農業生產是一種技術性的工 作,由品種選擇、播種、栽種、耕耘到收獲,每一環節無不蘊藏著許多技 術;又如農具的使用,則運用多種物理性的原理;有機的耕作方式,則包 含了完整的生態觀念,即使在各種農作物之性狀之辨識與品嘗,亦屬農、

園藝學中重要的一環,故在休閒農業中,處處可擷取的知識寶庫,吸引到 許多喜愛之性之旅的遊客。

3.其豐富性的特質可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要求:農業資源之種類包羅萬象,

由農作物、農具、農宅、農業活動、農村慶典到農村的動植物等等,種類 極多,由於資源豐富,可提供的休閒活動種類亦越來越多,將可滿足人們

求新求變的要求。

藉由上述學者們對於休閒農業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特性做完介紹後,

本研究將其整理為表3-4。

表 3-4 休閒農業資源與觀光遊憩資源特性相異處 相同處

1.中立性:資源為人類對環境評價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因人為之利用而被賦 予定義。

2.需求性:資源具有滿足人類需求的潛在特質。

3.自立性: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相對稀少、不可移動性及不可恢復等特性,

其呈現出各自之特質與面貌。

相異處(休閒農業資源獨具之特性)

1.其生活性的特質可滿足人們迴歸純樸生活的企求:因其遊客是被自然的農 村景觀、敦厚的農民以極簡樸的鄉居生活所吸引而前來的。

2.其技術性的特質可滿足人們求取知識的需求:農業生產是一種技術性的工 作,由品種選擇、播種、栽種、耕耘到收獲,每一環節無不蘊藏著許多技 術,故在休閒農業中,處處可擷取的知識寶庫,吸引到許多喜愛之性之旅 的遊客。

3.其豐富性的特質可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要求:農業資源之種類包羅萬象,

由於資源豐富,可提供的休閒活動種類亦越來越多,將可滿足人們求新求 變的要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休閒農業資源的分類

休閒農業資源不限於生產之項目,如自然生態景觀、人文及民俗文化 等皆可作為休閒農業之資源,故其範圍較傳統農業資源更為寬廣。學者對 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法,彼此間仍存在差異性。因此,針對各學者對 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整理如表3-5。

表 3-5 各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

表 3-5 各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續一)

表 3-5 各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續二)

表 3-5 各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續三)

表 3-5 各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續四)

表 3-5 各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續五)

表 3-5 各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方式(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