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臺灣隨著經濟與社會迅速成長,緊張忙碌的生活與高密度的居住空 間,促使人們日趨重視戶外休閒活動,再加上交通與網路的便利與發達,

也逐漸縮短了城鄉間的距離,讓民眾有更多元的資訊管道得知旅遊去處,

且能以最短的時間抵達旅遊景點。另外,政府相關單位也積極推展各地的 休閒農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讓民眾有更多元的旅遊景點可以選 擇。

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東面緊鄰太平洋,南面、西面及北面則被雪 山山脈與中央山脈所阻隔,先天的地理環境,使宜蘭縣成為空氣清新、山 明水秀的好地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從2000 年開始推動休閒農業區計畫,

截至目前為止,全國共計成立了 67 個休閒農業區,宜蘭縣就多達 13 處,

與南投縣同為全國最多休閒農業區的縣市,區內的中山休閒農業區更獲選 為全國第一個示範區。

然而,隨著國人旅遊型態從過去的走馬看花,逐漸轉變為深入鄉村、

農村,進而藉由體驗活動的旅遊方式得到喜悅與滿足感,宜蘭縣在先天擁 有豐富資源的環境下,是一個極為適合發展運用在地資源特色,而創造出 豐富體驗活動的好地方,因此倘若能善用在地資源特色,對於業者在經營 方面及遊客的滿意度上都有相當大的幫助,將能帶動宜蘭地區休閒農業的 發展。

過去文獻中,段兆麟(2004)、陳美芬(2002)、林梓聯(2001)等人曾對休 閒農業資源進行分類,陳昭郎(1999)、王小璘和張舒雅(1993)、段兆麟 (2005)、李明儒(2000)等人則對體驗活動進行分類,因此本研究將回顧過去

學者對於休閒農業資源與體驗活動之歸納與整理後,以林梓聯(2001)休閒農 業資源之分類法則為基礎,並以2008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對休閒農業 資源與所提供的體驗活動項目進行分類。賴文俊(2005)進一步探討休閒農業 資源對滿意度的影響,張原皓(2005)、浦忠義(2005)、王愛惠(2004)等人則 探討休閒農業體驗活動對滿意度的影響。回顧過去文獻內容發現,除了對 休閒農業資源與體驗活動進行分類外,對於休閒農業資源與體驗活動項目 所帶來遊客滿意度的探討多為分別進行,僅陳文和(2007)同時考慮二者對遊 客滿意度的影響,探討吸引遊客的遊憩資源與體驗活動的項目並分析遊客 滿意度與遊客特性之關聯性,但是並未同時探討遊憩資源、體驗活動及遊 客整體滿意度對旅遊需求之影響,因此並未進一步評估遊憩效益。

遊憩效益評估倍受矚目,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視。黃宗煌(1988)將其原因 歸納如下:

1. 效益評估可提供主管單位有效管理、開發與利用等策略所必須之參考依 據,藉以提高經營管理之有效與效率提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從而進一步強化社會與經濟的效益。

2. 遊憩投資是多數公共投資計畫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評估其效益,並於 計畫分析及可行性分析中加以考慮,可以減少決策錯誤。因此,遊憩效 益衡量之正確程度的要求與其重要性自然提高。

3. 多數遊憩資源均具有非純私有財之特性,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大多為 無形的(invisible)。因此,需要研究發展更有效的評估方法,將遊憩資源 所產生之效益具體化、數量化,進而推廣至其他非市場財貨之效益評估。

4. 隨著工業快速發展,環境汙染事件日漸嚴重,其後果所及包括影響人體 健康、森林作物的生產、破壞生態體系的平衡及降低遊憩品質等。若不 能有效的評估遊憩效益數額,永續經營的效率將大打折扣。

各有不同,大致可區分為以直接效用函數或以需求函數兩方面進行推估。

直接效用函數推估以陳凱俐和林雲雀(2005)為代表,著重於在各種旅遊需求 函數下,遊憩指標(CS、CV、EV)有無顯著差異,與不同旅遊需求函數設定 下之遊憩效益值之比較,因尚未考量截頭的(truncated)、設限的(censored) 及內生分層(endogenous stratification)之問題,導致推估旅遊需求函數時有所 偏誤的情況發生;需求函數推估則可以李俊鴻、陳吉仲(2007)為代表,以計 數模型中的TPOIS、TNB 及 On-site Poisson 模型修正現場樣本截斷與內生 分層之問題,以推估實證模型,估計遊憩效益值,但其中並未深入探討旅 遊需求函數的顯著影響變數。本研究擬探討以不至於產生截頭、設限、內 生分層偏誤的模型,探討遊憩資源、體驗活動及遊客滿意度對旅遊需求的 影響,並評估遊憩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