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2 低碳飲食

2.2.1 低碳飲食的基本原則

選擇低碳食物的基本原則為當季、在地、原態、少開車、適量、節 能及少廢棄,如表2.5:

表2.5 低碳飲食選擇基本原則 食 物 的 生

命週期

選擇基本原則 原因

生產 選「當季」食材 可減少肥料及農藥的施用,避免生產非當季食材 時,需要額外的用水、冷藏、保溫等所需能源。

運輸 選「在地」食材 可縮短食物里程,降低交通運輸的排放量。

加工 選「原態」食材 可減少加工過程及未來處理廢棄物時所需消耗 的能源;運用自然加工(如日晒、風乾)則不在 此限。

運輸 購物時「少開車」 降低交通運輸的排放量。

販售 購買「適量」 少廢棄。

食用 遵守「節能」原則烹 調

減少額外耗用的能源及水,電力是經由複雜的能 源轉換而得,且經過長距離傳送。使用瓦斯加熱 會比使用電力加熱更低碳;以火力快炒取代電鍋 蒸煮的烹調方式較低碳。

廢棄 盡量「少廢棄」 避免焚化及掩埋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環保署(2011a)

1. 選當季食材

(1) 排除額外氮肥的施用

氧化亞氮(N2O)每年由土壤釋放至大氣的量,包括人為的與自然的 約佔大氣中總來源之70% ( Mosier, 1998 ),其中人為生成量中主要來源包 括來自農耕地施用氮肥,農業活動誘導生成及動物生產 (Mosier et al, 1998)

「不時不種,不時不食」是農耕及飲食的重要原則。每種農作物有 不同的生長環境要求。違反時令種植,須投入額外資源或擬造與季節不 符的生長環境(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2012)。非當季蔬果因為天候環境 不適合生長,通常需要施以較多的農藥及化肥(張麗娟,2008)。

(2) 排除額外的冷藏、保溫

氫氟碳化物(HFCS)大量使用家用及商業用冰箱和冰櫃中,是一種強 力的溫室氣體,其全球暖化潛勢是二氧化碳的近百倍到數千倍(林國偉,

2010)。如全面禁用氫氟碳化物,相當於每年減少 4.2 億車輛排放二氧化 碳直到2050 年(國際環保新聞週報,2010)。目前節能減排和冷媒替換 等環保議題方面,獲得中國大陸官方的重視,並加速完成HFCs 汰換。但 在台灣,二氧化碳壓縮機和HCs 冷媒,尚研究發展階段的產品(張育瑞,

2009)。

2. 選在地、少加工食材

食物里程( Food Miles )是指食物由生產點送到消費者手上或消費 者的餐桌上所須的運輸距離(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2012)。長途食物須 較繁複的加工程序及冷凍貯存,且耗用能源。時令蔬菜、當地的農作物、

沒有太多包裝的食品是低碳食品(Xiaowei & Xing, 2010)。麵包為能源密 集型食品(Gössling, Garrod, Aall, Hille, & Peeters, 2011)。航空運輸的食 品,因為相關的能源使用增加,亦為高碳食品(Hille, Storm, Aall & Sataøen, 2008)。

3. 遵守節能原則烹調

鍋蓋的使用,烹調溫度的調整,影響烹調時的碳排放量。快炒比水

煮或清蒸的烹調方式低碳,因其烹調時間縮短(津田淑江、大家千恵子、

瀬戸美江、久保倉寛子、稲葉敦,2006)。同樣以瓦斯為烹調能源,熱介 質為油會產生較低的碳排放,其原因為鍋具的熱效率以及調理時間的較 短(津田淑江、久保倉寛子、辻本進、上田玲子與大家千恵子,2007)。

電力是經由複雜的能源轉換而成,使用瓦斯加熱比使用電力加熱更低碳

(環保署,2011a)。

4. 少廢棄

不論在選購、清洗、烹調、食用至清理各程序,我們都應充份採用

「減廢」、「再用」及「循環再造」三個守則。自備購物袋、選擇少包裝 的食物、適量購買及享用食物,謝絕即棄食具及自攜餐具。烹煮食物,

盡可能以當餐可吃完為宜,以減少進入垃圾堆填區的廚餘,產生令地球 暖化的氣體(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2012)。 出門在外應自行攜帶環保 杯或水壺,避免使用瓶裝水及飲料,外出用餐帶環保湯匙及筷子用餐,,

可減少垃圾量,安全衛生又環保(張麗娟,2008)。

5. 多蔬果、少吃肉

(1) 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了交通運輸業

聯合國研究估計,約18%的溫室氣體來自與農牧業相關的排放(環 保署,2011a)。由於人類對肉類和奶類的需求不斷上升,牲畜飼養業快 速發展,牲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了交通運輸業(13.5%)(聯合國 網站新聞中心,2006)。因牛羊會生產大量的甲烷,養一頭牛將產生 400 公升的甲烷(石靜文,2011)。2009 年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畜牧業排放的 甲烷占全球總量60%(鄭亦宸,2010)。Mohr(2005)研究指出,減緩全

球暖化最有效的方法是遏止甲烷排放,即減少或避免肉品消費。

(2) 牲畜飼養與森林爭地

牲畜不僅產生溫室氣體效應,而且牲畜飼養與森林爭地,導致有助 於調節氣候的森林的面積減少,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氣候變暖的趨勢。地 球土地面積的30%現在都被牲畜飼養業佔用。在全球可耕地中,33%被 用於種植牲畜飼料作物(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2006)。世界上 80%的森 林砍伐與畜牧業有關,每一秒鐘就有一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森林被砍伐 用於畜牧(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9)。

(3) 肉品比蔬果須要更多的加工過程

蔬果從耕種、汲水灌溉,到使用交通工具送達賣場的過程,同樣需 要消耗能源。不過,相比之下,肉品還多了屠宰、冷凍、包裝和長途運 送的耗能。英國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報告指出,富裕國家的人如果 把肉類的攝取量,限制在平均每人每天90 公克,就可以有效緩和全球暖 化。《國民飲食指南》建議增加植物性蛋白質比例,每日至少一份黃豆類,

降低肉類攝取比例。(張麗娟,2008)

(4) 畜牧業對環境影響甚鉅

羅時鴻(2011)研究指出,畜牧業破壞雨林與生態 (一個漢堡犧牲 6 平方公尺雨林) ;浪費水資源 (畜牧業消耗全球 50%用水) ;污染河川、

水源及使土地貧瘠 (畜牧業損耗 85%的表土) ;消耗能源、浪費糧食 (全 球有1/3 穀物被用來餵養牲畜);海洋生物鏈的瓦解 (過度捕魚已使 70%

魚類族群衰竭) ;產生大量溫室氣體 (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 51%)。聯合國呼籲「全球邁向無肉無奶飲食」,我們必需減少食用動物

性產品,才能讓世界免於遭受氣候變遷的嚴重衝擊(羅時鴻,2011)。

(5) 我國各地學校響應「無肉日」

立法院2009 年 12 月 31 日通過臨時提案,推廣各地學校響應「無肉 日」。教育部表示,國內學校與民間團體共同響應「一週一蔬食、健康愛 地球」活動,目前全國中、小學有86%響應蔬食午餐(萬桂竹,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