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以三好運動為核心的體育弘法

第一節 佛教與體育

佛教與體育看似毫不相干的議題,如何連結?從過去歷史脈絡中運動會的源起,

即可知道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全世界最大的國際運動盛會,也是運動 員的最高殿堂—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以下簡稱奧運會)說起,運動 會起源於古希臘,距今兩千七百多年前,其運動會的意義是培養團結精神、祭神、

表演武功以及宣傳文化。第一屆奧運會於公元前 776 年,每四年舉辦一次,由於希 臘人民對於體育極為重視,宗教心理也極為強大,在為期四天的比賽當中,前面兩 天為了祭祀天神宙斯所舉辦,而後面兩天則是運動競賽33。因此可說,奧運會是由 宗教經過時間演變而成的競技運動賽會。

綜合上述,運動會的起源與宗教息息相關,而宗教對體育的影響,主要取決於 宗教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以及當時社會需要,由於古希臘許多聯邦小國,常常戰爭 不斷,藉由人民對體育與宗教的重視,從競賽中達到止息戰爭的目的。因此,古代 奧林匹克運動會亦有一項重要的觀念和貢獻,就是「人類和平」的象徵,這個理念 也一直延續至今日。

32紀俊吉、謝秀芳,〈論運動與宗教信仰〉,《大專體育》,第 98 期,2008,頁 73。

33參見吳文忠,《體育史》,新北市:中正書局,2006,頁 32-35。

16

本節將從三個面向論述,首先,從大環境層面,推動人類和平開頭,接著縮小 至個人信仰的力量,在體育中信仰所能產生的作用,最後,則是佛法如何深入於體 育中?論述佛教與體育的關係。

一、推動人類和平

紀俊吉、謝秀芳提出:「宗教與運動的連結並不僅僅在人文價值此一面向上有其 豐富的意涵,兩者間雖不能視為一體,然共同點極多,其中『教育』的共同性更是 至為關鍵的一點34。根據上述「教育」是宗教與運動的一個共通性,以教育的 角度來看,運動會的目的不僅在於誰得冠軍,而是其背後所蘊含的「和平」。若要達 到和平的目標,可以從提升人格開始,當品德被提升,心靈被淨化,人人相處自然 融洽,趨向「和平」之日也就指日可待。

從臺灣本土宗教而言,本土宗教傳承了民俗技藝,成了民俗體育的一環,也和 體育活動關係十分緊密。本土宗教為了隨神明出巡護駕而發展一些民俗技藝,而這 些技能也列為民俗體育之中,例如:舞龍、醒獅、文陣、宋江陣等等,現今也有正 式的民俗體育競賽,甚至還發展到國際賽事,讓不同宮廟間有互相切磋學習的機會。

藉由民俗體育的活動,除了能薪傳民俗技藝,發揚國粹之餘,也提供一個宮廟間互 相和平交流的平台35,這也可以說是藉由運動競賽,創造「和平」的因緣。

從社會上本土宗教和體育的結合,能促使社會的互動,同時也帶來國家的和平 和團結36。基於上述得知,無論是奧運會或是傳統宗教,在參與競技比賽的背後都 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和平」,宮廟與宮廟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透過體育競 賽,增進友誼,促進彼此的交流。除此之外,也能經由參與過程,增加隊友間的凝 聚力。

佛教講修行,修行什麼?簡單而言是指修正自己的行為。真正的修行,就是要

「時時勤拂拭」,把心中明鏡上的灰塵去除,人間佛教建立在深刻的內在修行,以積

34同註 32,頁 73。

35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http://210.240.9.70/folk/?q=about,瀏覽日期 2017.10.2。

36Jeroh, Eruteyan Joseph. The multi - 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port.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Management, 1, 3, 2012, 1-7.

17

極入世的法門來淨化身口意的污濁37。在人人身口意都淨化之下,並且積極行善,

彼此和而無爭,人類的和平也就水到渠成。本研究中體育弘法以三好理念為主軸,

而三好理念無非也是淨化身口意之行為。

在這個科學的時代,運動也被科學所強化,卻只有宗教保存著傳統的模樣,無 論從歷史或人文上,宗教扮演著教育個人的行善,且擴大到世界的和平,進能彰顯 出體育弘法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可說,佛教與體育的關係,在推動人類的和平。

二、信仰的力量

大師說:「宗教你可以不去信仰,但是你不能不信仰自己!」38,此信仰不侷限 於宗教的信仰,亦可以是信仰自己、信仰國家父母等等,即使不信仰亦是一種信仰,

心中有信仰,能增添信心,有信仰才有力量39

若針對選手個人而言,宗教能給予什麼力量?以 Fellowship of Christian Athletes

(簡稱 FCA)為例,FCA 是基督教在體育活動中的國際組織,超過六十年的歷史,

替許多運動員找到了信仰,找到了心依附的地方40。該協會藉由引導運動員透過對 神的祈禱,增加選手的穩定力,並相信神能賦予他們力量,穩定選手的心,而心的 平穩有助於運動場上的表現,藉此讓他們產生對神的認識與尊崇。

曾有學者指出「祈禱」,能有助於選手穩定情緒,這是一些教練會採取的手段,

來對峙選手緊張的情緒41。其實許多教練運用宗教信仰和宗教儀式,來穩定選手賽 前緊張的情緒,發現不只能有效減輕壓力,同時又增進選手的信心,利用宗教的方 式支撐自己,進而增加信心的來源,宗教給予了運動員心中的依附。當自己去面對 比賽的壓力時,在運動場上是孤單的,此時宗教成為選手很好的依靠,在心中呈現 一股安定的力量,進而添加選手的信心,去面臨挑戰。

以競技育運動而言,增加運動表現為首要課題,透過運動心理學的介入,無非

37參見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 16—佛法真義》,高雄市:佛光出版社,2017,頁 252-253。

38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 18—佛法真義》,高雄市:佛光出版社,2017,頁 27。

39參見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 170—星雲法語》,高雄市:佛光出版社,2017,頁 158。

40詳見 FCA 網站,網址:https://www.fca.org/home,瀏覽日期 2017.3.11。

41Jason W. LEE. “An overview of the reciproc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religion. ” smart online journal. V1,1, 2004, P26-30.

18

也是讓選手在比賽時穩定情緒,創造更好的佳績。薩姜.米龐仁波是一位馬拉松的 跑者,他整合禪修之心來跑步,指出跑步是身體的訓練,而禪修是心理的訓練,以 跑步訓練鼓舞靈性的修持,說明藉由禪修讓身體達到深化的平衡和真正的休息,並 陳述當心越強壯,跑步就越跑越有力量,在九次的馬拉松賽當中,成功的將禪修方 法運用在跑步訓練42

普中女籃曾在法師的建議下,將禪修列入基本訓練當中,每天讓球員坐四十分 鐘,藉以安定身、心,並訓練球員專注一念,經過四到五個月,選手們身心狀態都 漸入佳境43。普門中學無論棒球隊或籃球隊,在賽前先靜坐,選手們也分別表示賽 前的靜坐,亦能有助於穩定心理情緒44。從普中的實例當中,再次證實禪修能有助 於選手穩定力,有助於選手的「心智訓練」45

其實「禪」並不是單單指打坐禪修,行住坐臥都有禪定的修行功夫,心心念念,

每一當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運動何嘗不是如此呢?舉例說明,籃球場上的選手,

手上拿著球,只想此時此刻該怎麼做,下一步該如何,投籃、上籃、傳球還是…,

而不是去想剛剛我失誤,還是想緊張,抑或被自己的情緒起伏影響,專注於當下這 一秒鐘,運動員專注力就是一種禪定的練習與運用,利用禪定練心的穩定性,運動 訓練加強競技技能,兩者相輔相成,想必能創造更好的運動表現。

宗教與體育的結合,無論基督教、佛教亦或是本土宗教,不論用什麼方式都是 勸人為善,亦或是增加信心,利用引導者的引導,讓運動者有精神上的信託,或是 敬畏神作為心裡的依附,這些都只是提供方法,目標是雷同的。

信仰的力量給予運動員,心理的支撐,增加信心。除此之外,佛教的禪修能鍛

42詳見蔡雅琴(譯),Sakyong Mipham Rinpoche 著,《跑步之心:同時鍛鍊身與心的禪跑》,臺北市:

橡實文化,2013 年。

43羅熙珍,〈佛光山的運動版圖從普門中學女籃談起〉,《學校體育雙月刊》,第 16 卷,第 2 號,2006,

頁 86。

44杜奕君報導,〈HBL/普門女將「冥想」求心靜 飲食學教訓 高規格要求〉,ETtiday 運動雲,2017.03.01,

https://goo.gl/Zn3ZcH,瀏覽日期 2018.3.18;又王虹月報導,〈高中木棒聯賽 青棒新興強權 普門連 3 年闖進四強的秘訣〉,自由時報,2018.03.05,https://goo.gl/KFrPjD,瀏覽日期 2018.3.10。

45所謂「心智訓練」(Mental Training),透過心理學的介入,以身體練習以外的方法提升運動成績的 表現,心智的練習有助於動作學習和成績表現。余嬪等 19 位撰稿人,《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下)》, 臺北市:中華民國政府,2007,頁 520。

19

鍊心的力量,且讓心更加穩定,能有助於集中精神。佛教與體育的關係,從信仰層 面而言,亦可以說是「心」的訓練與增添信心。

三、佛教深化於體育中

為什麼運動可以體現佛教的道理?有些知識不是透過語言文字邏輯可以習得,

若是透過親身體驗,更能領悟其中的奧妙。但又如何從體育中實證佛教的道理呢?

佛法是要實踐的,亦可以說是一種行為舉動,將此行動與運動技能學習的行動 結合,是否就能在身體行動的同時,習得運動技能與佛教義理呢?佛教義理不只在 經本中,而是活生生地在眼前,透過身體力行而展現的。如圖 2-1,運動知識與三 好理念,只是停留在客觀的知識上,兩者之間的行動,也就是圖中重疊的部分,透 過身體力行,將客觀知識與實踐結合,形成一種個人知識,亦是以下所要論述佛教 與體育的致知。

圖 2-1 佛教與體育的致知

從理論上而言,首先,佛法是必須透過生命去體會其中奧秘,是一種難以詮釋 的默會致知和個人的經驗46,佛法不只是一種客觀的知識而已,六祖壇經亦云:「此 法須行,不在口念。」47,意指佛法是要靠身體力行,而不是只有口說,具體實踐

從理論上而言,首先,佛法是必須透過生命去體會其中奧秘,是一種難以詮釋 的默會致知和個人的經驗46,佛法不只是一種客觀的知識而已,六祖壇經亦云:「此 法須行,不在口念。」47,意指佛法是要靠身體力行,而不是只有口說,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