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品發展脈絡

在文檔中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頁 73-79)

第四章 作品分析與詮釋

第一節 作品發展脈絡

筆者在歸類、挑選各系列代表作品之時,發現到越是有系統的歸納,越是 難以完整的呈現,嘗試著將創作思緒的脈絡加以釐清,並非想像中的容易,其中 各系列作品都有相互交錯影響、相互涵蓋的理念內涵。筆者認為這理當是正常的 現象,畢竟藝術創作並非只是按照幾個固定的模式加以分類而進行子系列的填 充,應是隨時會展現出不可預測的「意外」,這正是創作者得以再突破的關鍵所。

從大學畢業後才開始的草地系列創作,一直延續到現在研究所的創作研 究,一開始只是極為單純的喜歡「家」的草地以及住家附近的「芭蕉葉」,沒想 到這一開始便延續了幾年。按照時間順序,筆者將「旋轉系列」及「芭蕉葉系列」

作品粗略的分為二期。

兩千零壹拾年開始的「旋轉系列」可以說是「草地」系列作品的第一期。「草 地」系列作品以油畫為主要媒材,表現的形式手法皆是偏向客觀的草地元素加上 主觀的黑白方塊,根據馬列維奇的說法,幾何形體是最單純,最純粹,也最絕對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signified

signifer

symbol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所想要表現的主題,這才能決定接下來進行創作的,筆者試圖從中挖掘出更多可 能性的創作元素及城市風貌。筆者以都市意象與符號學的觀點來論述,從城市早 期的鄉村文化、工業城市到現代國際性都市之形態不斷的轉變,透過對城市觀察 研究,賦予城市意象的符號價值。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一成不變的日子,使我們 逐漸喪失了對環境的感知力,對於在城市角落,被人遺忘的,卻常常被人視為理 所當然存在的東西,例如說:在炙熱的夏天裡,車水馬龍繁雜熱鬧的城市之中,

除了汽機車吵雜的聲音外,甚麼也聽不到,除喧囂的蟬鳴之外,甚麼也聽不見,

而追求功名利祿的現代人,在忙碌的一天奮鬥中,或是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人 們可曾停下腳步,試想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份悸動?或是留意過身旁的點點事 物?對生命敏銳的感覺是否依然存在?對親人的愛、對社會的愛、對弱勢族群及 對全人類的關懷,人類是否一如這「圍籬」一樣,禁錮了自己的內心,鎖住了對 外的通道?筆者將嘗試以新的角度來觀察現代都市,檢視生活中常常被視為視而 不見的事物,企圖解讀城市的舊符號與新意象結合後所產生的新符號價值,筆者 提供研究觀察的結果,作為營造城市意象的多面相思考。

筆者在此,首先為大家解讀城市的意義與意象建構,粗略歸納如下:

一、城市的意義

何為城市?「城市」按照中文字面加以解釋,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

 「城」,自古以來通稱為「城邦」即為行政地區的概念,也就是聚落的集聚 地

 「市」則為商業區的概念,也就是商品交易的場所。

城市的出現,往往和商業的變革有著正相關的淵源,德國地理學家瓦爾特·

克里斯塔勒68(1966)曾說過:「城市在空間上的結構,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在

68 瓦爾特·克里斯塔勒,(1893-1969,)是一名德國地理學家,專門研究城市分佈規律。他於 1933 年創立出「中心地理論」,被視為地理學界的一個重要理論。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空間上的投影。」由此說明,城市是各種行業的「彙集中心」,而最早的「城市」

就是因商品交換聚集眾多人群後所形成的。人類為了滿足城市利益主體的需要與 期待,賦予其能力或是效用,這正是城市價值的本源及本質所在。

二、城市意象的建構

美國都市研究學者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宋 伯欽譯,1994)一書中提出,城市意象主要構成元素包括:通道、邊緣、地區、

節點、地標等五大類,筆者將其分列解釋如下:

(1) 通道(Paths):

泛指街道、人行道、運輸道路、鐵路等等,若要遊歷或是參觀城市,必 須沿著通道,才能產生其他有關的環境分支。在許多人們腦海中的主要意象 之通道,就是指這些型式。

(2) 邊緣(Edges):

一種線形成份居多,無論是天然或是人工製造都可列入其中,如:海岸、

城市或國土被鐵道切斷的部份、正在建築中圍籬等等。這些邊緣可以是柵 欄,雖可穿越,卻把這一區塊和其他區塊互相隔離,也可能是道路,剛好建 築在城市的邊緣上;當然,也有可能是接合處,正好可以把沿線兩區塊中有 相關的地區接合起來。

(3) 地域(Districts):

指城市由中型城市發展成為大型城市階段中,經過許多片斷的組合,

向平面伸展而成。在心理上,觀察家可以進入其中,做多樣的觀察,藉以獲 得普通自明性格。通常先認清其內部,如果自外部觀察具有可行性的話,則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將同時認清外部,作為外表參考資料。

(4) 節點(Nodes):

泛指觀察者由此進入城市的戰略要地。它們大多落於交通往返的必經 路上,通道匯集的的中心點。若想到達別的區塊,勢必要經過這些交叉處,

也就是主要集中點,就是集合的場所,其性質的重要,要看此一節點受到地 位的關係而定。例如說:馬路轉角處的小攤位。

有些集中性的節點也就是該區域的焦點。其影響力量以此為中心向四 方發射,是該區的聚散中心,也通稱為核心。

(5) 地上標識(Land Mark):

通常泛指參考點,觀察者可以不必進入這些城市所在,即能見到,或 是印象中代表這城市的象徵建物。它們一定具有實質的物體,且具有外在 的話題性。諸如建築物—「一台北一零一大樓」、招牌—「7-11便利商店」

或山嶺—「玉山」等,但在實際的狀況下,這些基本型態將不會獨立存在,

區域內一定分佈各種節點,有邊緣分界,也有通道貫穿其間,亦看的見地 上標誌。這種基本成份往往會相互重疊呼應,揉合在整體的城市意象中。

日本學者池澤寬原(1988)在《城市風貌設計》(郝慎鈞譯)一書中說到:

城市的風貌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反映一個城市特有的景觀和面貌、風采和神韻,

表現城市的氣質和個性,體現出市民的精神文明、禮貌和進的取精神,同時還顯 示出城市經濟的實力、商業的繁榮、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發達程度。認為城市風貌 是一個城市最有力、最精采的高度概括,總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城市意象是支配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部分,意象是有價值的,一想到就像是 有了一幅地圖、有了方向指示即可採取行動,而且景色也會扮演一個交際的角 色。凡是人人皆知的地區,每一提及便會引起大家的懷念。這種象徵性的符號,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會使大家團結一致,藉著它產生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宋伯欽譯,1994)基於此,

可以將城市意象可分為三個層面(自我表明性、邊緣及通道結構、存在意義)加以 分析,並透過這三個層面以尋找城市外在特質與心想意象的自我表明性、邊緣及 通道結構,和相互牽連而衍生出的節點之相互關係,如此便能產生意象能力而形 成存在意義。這樣的說法可以聯想到日本的研原哉先生所提出「情報建築」一辭,

原本用以解釋設計的情報如何產生,透過人的五官去感知之後,經過大腦組織所 形成的都市印象。

城市在人們的記憶與印象中是破碎的,而城市的發展則是由一系列不同的連 續片段所組成,然後這一系列的連續片段將會在我們的大腦中再加以分析、解 構、重組、輸出後,才構成了我們對於一座城市的「城市意象」。

「符號」講明白一些,就是藉著有形的物體或圖案表現無形的創作主觀。而

「符號」一詞在不同的領域,會依照不同的需要會被賦予不同的專業性以及各殊 性的解釋。在本研究者的創作中,大多使用草地以及芭蕉葉做為符號的象徵,另 外還有的就是「圍籬」,它將一個空間分割成另一個空間,在人類生活中,就類 似房屋的概念,但在戶外多成就了對比性的特色,往往是廢棄與再造、富足與貧 困等等的空間區劃分。

所以說,若是回歸筆者所生長的地方,那城市將被賦予成什麼色彩?龍潭又 像是色卡中的什麼顏色?在繁忙的交通要道上,會有著最便利又引人興趣的商 家,只要人們來到城市中心就可以獲得所需的滿足,根據資料說明,人都有著群 聚的習慣,越靠近節點則有人口越集中的現象,市中心構成了人群高密度且高度 流動的畫面,這說明了一個事實,筆者所生長的的城市實在是太小了,最大的街 道也僅僅是那雙向四線道。而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龍潭是分開且獨立發展的,

靠著省道縣道往來的龍潭,也難怪乎生活圈有相當大的隔閡,如果能夠重新發 展,這個城市會是怎麼樣呢?十線道的大路兩旁植上了清新的綠樹,行人鬆散走 在20呎寬的人行道上,呼吸也不覺得急促了,如此這樣改善,妳心中的城市色彩 將會變成什麼顏色?而妳理想的龍潭又會什麼顏色呢?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在文檔中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頁 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