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與步驟

在文檔中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頁 14-19)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創作研究論述是以筆者繪畫創作為主要研究之主體,在創作作品的發展同 時,以理念架構的統者建立加以輔助,並依循著作品形式及內容來追溯自我創作 的源頭,而筆者使用之研究法及步驟歸納如下:

一、理論分析法及理論綜合法:

理論分析法是整理歷史中與筆者創作精神及內涵有關之文獻,以利更多創作

2 人為產物在本文中泛指非自然物,是一種經由人類工業文明後所製作出來的產物,例如說:鐵 皮圍籬、塗鴉、旋轉木馬……等等。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思維像度空間發展的建構。文中分析之理論概念分述如下:

(一) 藉由浪漫派之「自由精神」、禪的「自性論」分析創作的自由、自覺及 原創精神。

(二) 透過極簡主義以及西方佛洛伊德創作思維探尋面對大自然的創作觀。

(三) 藉由人文關懷、童年鄉情、生態反思、生命哲學意涵的面相,剖析「草」

給予筆者的啟示。

(四) 分析藝術創作中超越現實的「想像」,進而營造異想的自然心靈場域。

(五) 探討筆者創作實踐中作品畫面的形成。

理論綜合法則是經由理論整理、分析後,歸納綜合出個人的創作理念。此法 之運用方法為:

(一) 綜合西方的美學觀念、藝術史、哲學……等議題,建構並確認出個人創 作精神之主要方向。

(二) 綜合人文、生態及哲學層面之相關議題,構築草地相關主題的確立。

(三) 針對作品畫面的構成,綜合視覺藝術的形式美感要素以及繪畫一些可能 性的技法,融入屬於個人的寫實繪畫風格之中。

二、藝術創作之品質思考:

針對藝術創作時所需的藝術組織能力,運用艾克(Ecker,1963)提出的品質思 考六大程序階段,以提升作品視覺形式上的美感層次。

其六大程序分別敘述如下:

(一) 一個呈現關係:為最初或是隨興的選用組成要素以建構整體品質關係,

此品質關係需繼續修正,以趨向預期成果。

(二) 實質的調解:有意圖的嘗試建構品質關係,其過程有選擇與建立,當然 也包含了破壞,後來的品質常會取代或改變之前的品質,此過程為建構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整體性品質關係的基礎。

(三) 全面性主控之確立:呈現能全面性主控個別品質要項且形成一個具有相 互關連性之整體品質關係,此整體品質可能為傳統或目前既有的藝術形 式或是風格(如浪漫派、立體派……等等),也可能是新的形式或風格。

(四) 品質的規範:以上述全面性的品質為基礎,以「品質」推論「品質」的 方式進行品質調節。

(五) 實驗的檢討:基於上述所發展之全面性的品質關係,運用媒介實驗。

(六) 結論:判定暫時性的整體品質完成,未來的判斷可能再修正。基本上,

品質思考的程序是一種「手段 – 目的」之單一的、繼續的進展,有時 猶豫、停止然後探索,也有可能重新思考,而創作時各種程序也未必全 然出現3

三、藝術創作之行動研究法:

本創作論述即是筆者針對自身創作歷程的行動研究,在繪畫創作的行動研究 過程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到解決問題。在個人的創作情況下,得以做最佳、最 適時的彈性處理,期待在無數次的修正後,能經營出最好的創作品質。其次,筆 者在面對創作問題時,從問題產生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有時候只是短暫的在意 念中進行,雖整篇論述並非典型的行動研究,筆者以近似行動研究的精神面對自 己的創作,並輔以回溯方法紀錄思辨與解決的過程。

行動研究歸納七個主要步驟如下:(賈馥茗、楊深坑,2000,124 - 127) (一) 發現問題

(二) 分析問題 (三) 擬訂計畫 (四) 蒐集資料

3 劉豐榮,《幼兒藝術表現模式之理論建構與其教育意涵之研究》(初版),(台北市:文景書局,

1997),頁 18-19。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五) 批判與修正 (六) 試行與考驗 (七) 提出報告

筆者將以上程序融入自身創作歷程,確立了個人創作研究與實踐的七個主要 步驟分述如下:(可參閱讀圖 1-1)

(一) 擁抱自然及體驗自然:融入大自然為筆者最初步的構想,唯有親身體驗 感動才能掌握最準確的呈現方式。藉由親近「草地」的旅程,進而體驗 大自然的奧秘。這階段是探尋創作感動的源頭,在體驗自然中尋找深受 感動的元素素材。

(二) 敏銳觀察、蒐集感動:自然界中的一切必須具備敏銳的感受力與洞察 力,方能收集無限的感動,再透過速寫紀錄及攝影收集自然種種造型並 感受當下氛圍。此前兩階段為行動研究之「發現問題」。

(三) 歸納整理、主題確立:經過多次篩選及歸納各種可能提供創作的元素,

探尋創作的基本方向,並確立創作的中央主題及其他分支的小主題。此 為行動研究之「分析問題」及「擬訂計畫」階段。

(四) 資料收集、紀錄思緒:尋找相關文獻深入了解創作主題的相關訊息,收 集與主題相關的軟、硬體資料刺激主題發展的可能性,並記錄所有天馬 行空的想法,以強化創作理念的構築及皆是可能繼續發展的線索。此步 驟屬於行動研究之「蒐集資料」階段。

(五) 草圖構思、形式選擇:藉由草圖的構思設計,讓心中的意象更具「形象 化」的表達,使作品以適切的藝術形式加以呈現。

(六) 創作實驗、歷程記錄:每每開始下筆創作,即是一次實驗的開始。過程 中經由多次摸索試探,尋找最貼近創作意念的藝術語言,經過多次對作 品的品質思考,紀錄思辨的歷程以提供創作論文的撰寫參考。經由第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五)、(六)項反反覆覆的實驗修正,以提升作品品質,這屬於行動研究中 的「批判與修正」、「試行與考驗」兩階段交叉進行。

(七) 作品統整、論文完成:將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有系統地歸納、整合,並搭 配論文主題研究的撰寫,使創作理念之研究論述與創作主題系列的作品 相契合。此為行動研究最後之「提出報告」階段。

圖 1-1:創作研究實踐歷程圖表 (一) 擁抱自然及體驗自然

(自由旅行)

(三)歸納整理、主題確立 (創作元素的定位)

(五)草圖構思、形式選擇 (素描草稿、確立表現的形式)

(六)創作實驗、歷程記錄 (在創作中尋找 最適切的藝術表現手法) (二)敏銳觀察、蒐集感動 (利用照相紀錄或是速寫等方式)

(四)資料收集、紀錄思緒 (與主題有所相關的圖文資料)

(七)作品統整、論文完成 (整體感,論文及作品連貫) 補

足 資 料 不

創 作 開 始 檢 視 反 省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在文檔中 心靈的異想場域創作研究 (頁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