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品與祖靈之說相契合

第四章 林新義的生命故事

第四節 作品與祖靈之說相契合

木雕是以木材物料所雕刻而成,並由線、型、色、光等造型因素的組合關形

成的表現力,提供了具有明顯形式特徵和直覺的藝術形象,是屬於視覺藝術(空間 藝術)的範疇,而在這些空間藝術中包含繪畫、攝影、建築及工藝美術等等,大都 認為木雕最能反應現實生活內容的藝術,藝術在雕塑表現裡不外乎寫實、寫意、

寫景三種向度,寫實是力求逼真,不加修飾,寫意是不求形似,但抒我胸中逸氣 的理想,而寫景處處表現自然界中的景物,像山水、花鳥就是。林新義先生產出 作品相當多而廣泛,機關、學校及民間機構陳列不少供人閱覽或典藏,然而作品 的類型仍不離寫實、寫意、寫景三個向度,而題材以傳統文化為主,將人物、生 活情景融入作品中,以下就根據林新義敘說其作品在文化內涵之原意,在賞析作 品當中從藝術的角度表示研究者小小的看法。

壹、林新義作品介紹

107同註 101

(一)寫實雕刻(臉譜)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排灣族男士的臉 完成時間 2005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個展 媒材材質 桂蘭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者表述文 化內涵原意

作者在部落常和長輩舅舅、叔叔或伯伯一起聊天 ,經常會 出現這樣的臉部神情,然後從情緒表現或是國劇、布袋戲偶的 嘴型、臉型和肌肉的繃緊度,都做了一些觀察之後,所表現出 來的作品。排灣族年老男士的臉部表情,大致上具有眼睛凸出、

臉不會正眼看人的現象,帶點深沈、內斂、很有威嚴的感覺,

年長者希望成為族人的表率,當他年老了部落人能夠肯定他的 一生他的威嚴就好像刻神明的臉似,不會正視看人,只是瞪大 眼睛看著四周一樣。

研究者賞析 作品淺談

原住民非常的尊敬大自然的所有物件,對於樹木尤其尊重,

甚至不敢像漢人一樣隨便就坐在原木上面,因此對於小件的木 料非常珍惜,藉由這件作品可以看的出來物盡其用,小木料剛 好拿來雕刻面具類的高浮雕。

(一)寫實雕刻(人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文面天使 完成時間 2002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個展 媒材材質 桂蘭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這是苗栗縣南庄地區的泰雅族人瑞的肖像,只是作者在一系列文 面國寶作品中的一件作品, 最下層是一個男士,上兩層是女士,

頭飾妝扮相當華麗,五官輪廓非常鮮明,眼窩深、鼻樑堅挺,男士 紋上顎及下巴,女士紋臉頰,底層一對翅膀,象徵人瑞離開人世間 後成為天使升上天堂。

本件是 2002 年臺北縣烏來鄉公所(現為新北市烏來區公所)舉辦 木雕現場創作比賽活動中,囊括四分之三選票的冠軍作品,也因此 有機會雕塑烏來鄉公所前巨型樑柱圖騰,報酬所得做為卡茲‧達斯 文化藝術工作室建造經費。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本件作品是結合寫實和寫意的合體,頭飾寫實,翅膀代 表天使是寫意象徵,將宗教、藝術、寫實人像、文化圖騰,利 用超現實的方式重新詮釋。

(一)寫實雕刻(人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泰雅族獵人 完成時間 2005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個展 媒材材質 桂蘭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胸前套著類似網形的袋子最具特色,可裝獵物有別於排灣族習慣 用肩袋,他們擅長用弓箭,而排灣族用矛當武器,泰雅族人居住地 大多在高山峻嶺、山勢陡峭的地方,用胸袋裝物後,習慣用頭頂運 物,不會勾到路旁雜物,而排灣族居住在廣大丘陵地,所以較普遍 用肩扛物。本作品中左右手比率有些微差別,右手明顯較粗,主要 是當初雕刻時一個小小誤差,並非刻意刻成這樣,所以有時刻久 了,還是會出現盲點,要修改不是難事,只是索性不改也無妨。以 腰綁帶子,下半身穿著裙子,手持弓的獵人來象徵著泰雅族人的俐 落箭法,在服飾上沒有刻意的突顯出泰雅族的圖騰,旁邊的忠狗是 獵人最盡責且忠心的好伙伴。此作品以寫實方式呈現並以多選擇元 素方式加以組合而創作出。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以原住民狩獵勇士作為圖騰,向世人呈現原住民勇敢踏實的精神。

(一)寫實雕刻(人像)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赴宴 完成時間 2012 年

曾經參展 三義木雕博物館 媒材材質 桂蘭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排灣族男士帶著自己家釀製的小米酒一罈歡喜出門,是預備前往 參加收獲節,與部落族人共享。平民一般穿著極為簡單,頭飾、衣 裙樸素,相較於貴族盛裝華麗簡直天壤地別。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帽子不是排灣族之物,似西洋引進之物,作者經過西洋藝術的寫 實訓練,超寫實的雕刻出與原住民原本粗曠、樸實的雕刻截然不同 的風格表現。

(一)寫實雕刻(人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排灣族連杯情懷 完成時間 2002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個展 媒材材質 桂蘭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用浮雕表現的一件作品,連杯表示友誼,浮雕有它雕刻的竅 門,因為浮雕只能表現正面,用線條表示,一個平面要刻出立體,

只有用深淺來凸顯它的寫實面,所以技巧上比較詭異,而寫實比較 容易達到精準的程度,只要比例大小而已,實物對了就好。例如:

在浮雕作品中,地面和人物像的腳要呈現 90 度角,多刻一點或少 刻一點,就沒有那麼自然,所以無論是西洋雕的、塑的作品,稍有 一種弔詭的感覺。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構圖採用西洋透視的方法,呈現浮雕人物的立體感(畫面中靠近前 面的物體比較大)。

(一)寫實雕刻(人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慶豐收 完成時間 2003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個展 媒材材質 樟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在每年的五月中後到七月初是小米收成的季節,族人會用自家收 成的糯米(小米)來釀酒,以迎接收穫節(豐收節),作品中夫妻倆滿 意今年豐收,歡愉的喝著自釀酒表示慶賀。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寫實的呈現原住民敬天,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並與自然共榮共存的 天性。

(一)寫實雕刻(人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兄弟 完成時間 2000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個展 媒材材質 樟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搗小米如同稻米去殼一樣,將小米半滿裝入臼內,以杵上下來 回使力,兩人搗米時必須有良好默契,使力適中,小米才不會溢出 臼外,直到米殼分離,去殼後的小米才能食用,搗米一般為婦人和 小孩子的工作,父母親上山工作時,會交待孩子做搗米工作儲備糧 食,因為費力且雙手容易起泡,兄弟會找堂兄弟、表兄弟一些親戚 幫忙順便增進彼此間親情,邊聊天邊工作也是一種樂趣。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杵臼並非排灣族特有搗米的生活器物,除了蘭嶼達悟族外,其 他各原住民族都有形式迥異,自成獨具一格之生活器具,基本上直 立筒形的杵臼居多,杵不予雕琢,而為了增加美觀會在臼的斗部外 圍雕飾各種紋樣,從作者作品中可發覺其充滿趣味性的來呈現原住 民日常搗米的實況,另外也利用人物圓滾的大肚子,幽默的隱喻原 民飲酒的文化。

(一)寫實雕刻(人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抽煙老人 完成時間 2008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個展 媒材材質 牛樟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一個老婦人在抽煙,煙斗(東排灣語:qungcui)旁垂下的是裝飾 物,雕刻時比率加大、加寬用來保護煙斗,避免觸摸時輕易脫落,

泰雅族的煙斗一般用竹子根部、頭部材質製作,排灣族用特有木材 材質製作,頭飾以往用黑布纏繞,腳部套著類似綁腿的飾物(東排 灣語:gagavec),只要看到這種穿著就一定是排灣族婦女。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排灣族的煙斗是由煙管和斗部所組合而成的,據擅長製作煙斗 的木雕家溫正治表示:煙管用細竹管為材料,而斗部使用堅硬的烏 心石為材料較耐用,斗部挖空用來放置已捲好的煙草,斗口邊緣用 鋁片包裹後固定,如此可以避免因長期使用導致煙斗裂開,而斗部 外圍常雕以幾何紋、人像紋增加美觀,煙斗使用久了也會有阻塞現 象,打通要靠通條,通條一般用鐵絲截取,長度依煙管長度而定,

另外用鋁絲做成鑷子,可以夾取燒紅的木炭點煙,也可用來清煙斗 的殘留物。抽煙在早期排灣族社會裡是老年人的專屬,是 vuvu 輩 日常生活的樂趣,男人或女人並無限制,菸葉種在自己家園地內,

枯黃後表示已可摘取,烘烤或日曬後予以保存,避免受潮失去原 味。作者很寫實的表現原住民耆老日常的生活情境,優閒而自在。

(一)寫實雕刻(人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甜 完成時間 1999 年

曾經參展 華山藝術中心 媒材材質 樟木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一個父親得子,孩子舒服的躺在父親的懷抱,回想孩子還在襁 褓時,自己經常滿足的抱一抱小孩哄著入睡。利用兩個半圓相呼 應,有圓圓滿滿之意,符合易經的上所謂的陰陽之說。

研 究 者 賞 析 作品淺談

利用兩點支撐的方式,來穩固上面一點支撐的視覺驚險感,圓弧的 構圖表現視覺動態。

(一)寫實雕刻(動物) 作者 林新義 作品名稱 雲豹 完成時間 2003 年 曾經參展 無 媒材材質 牛樟

照片來源 研究者拍攝

作 者 表 述 文 化內涵原意

據本村獵人宋光輝表示:雲豹是相當敏捷又罕見的動物,長相 有如貓,但體大且身上有美麗的斑點,曾經在狩獵時遇過一次,因 為早期排灣族人曾將雲豹毛皮製成背心和帽子,尊榮頭目的地位,

據本村獵人宋光輝表示:雲豹是相當敏捷又罕見的動物,長相 有如貓,但體大且身上有美麗的斑點,曾經在狩獵時遇過一次,因 為早期排灣族人曾將雲豹毛皮製成背心和帽子,尊榮頭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