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論

第三節 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

根據研究架構分成初步階段、蒐集資料階段、完成階段等並分別加入細項,

做為研究歷程之指引,以下扼要說明之。

壹、初步階段:確定研究對象

原住民族從事雕刻的工作者在各族中不乏展露頭角者,若單純從木雕家的生 命故事來撰寫,像就近的臺東市—陳文山(哈古—卑南族),金峰鄉—羅忠早(魯凱 族),達仁鄉—林新義…等等藝術工作者都是很好的人選,為什麼情有獨鍾選定 主角是林新義(drangadrang)?一來主要是他自修並涉獵過西洋傳統美學,對藝術 自有些許的審酌度,這可能是早期原住民素人木雕家較欠缺的美學知識區塊,二 來林新義先生在木雕藝術重鎮—苗栗縣三義鄉生活過相當長的日子,那段日子除 了認真學習並從事漢人的木雕外,也開始嘗試原住民的木雕創作及教學工作,確 實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生經歷,九十一年七月在他事業顛峰時毅然決然回到故鄉參 選村長,就任村長後仍然利用閒暇時產出作品並用他的專長教育鄰近族人如何用 木雕保存自己文化資產。如同前述基於個人對木雕作品的喜好,遇見了林新義老 師有感如獲至寶,當然不想錯失機會,利用研究所進修機會向指導教授提議想法 之後,決定把排灣族木雕家林新義(drangadrang)的生命故事介紹給大家。

貳、資料蒐集階段:包含訪談、文獻蒐集、現場觀察

在確定主角之後,接著就是進行蒐集與被研究者有關的資料,包含訪談被研 究者、與其相關人士、蒐集與本論文有關的文獻及研究場域中的現場觀察紀錄,

以下簡單介紹此階段的實施步驟。

一、進行訪談

訪談是質性研究者取得相關受訪者第一手資料的最直接方法,往往訪談的內 容在試圖受訪者回憶、重建過去所經歷或發生的事,對於非在當下的事件、無法 直接觀察的東西,要蒐集資料並加以驗證解讀,技巧的應用是為重要關鍵。為了 讓訪談切合主題,採標準化的開放式訪談逐步進行,就從事先擬好的大綱提問,

若時間許可再進行非正式的、閒話家常的方式訪談,以便更廣泛瞭解受訪者的想 法,以下說明相關受訪者的訪談時間、地點、對象及內容概述。

(一)訪談林新義老師(如表 2.2)

表 2.3 訪談與林新義相關人士時程表

表 2.4 訪談與論文有關木雕家時程表(續) 預 定 訪 談

時 間 地 點 對 象 內 容 概 述

2013/01 南投草屯鎮 洪紹云 被研究者於手工藝研究所學習木雕啟蒙 經過及畢業後在工廠工作情形。

2013/01 彰化芬園鄉 許献章 被研究者求職、學習刻臉、成為女婿及 佛雕到原雕轉折過程。

2013/01 苗栗苑裡鎮 張源昌 被研究者求職經過、工廠工作及同事相 處情形。

2013/01 苗栗通宵鎮 曾崑祿 被研究者求職經過、工廠工作及同事相 處情形。

2013/01 苗栗通宵鎮 王春旭 被研究者求職經過、工廠工作及同事相 處情形。

2013/01 苗栗三義鄉 陳德隆 瞭解三義木雕協會總幹事任內工作情形

2013/11 多良村向陽薪

傳木工坊 張明義 瞭解林新義老師上課方式及課後個人學 習心得分享。

(四)訪談與論文有關重要地方人士(如表 2.5) 表 2.5 訪談與論文有關重要地方人士時程表 預定訪談

時 間 地 點 對 象 內 容 概 述

2012/10 新化村自宅 邱嘉半 對部落產業及林新義老師規劃新化村成 為木雕藝術部落提出個人看法。

2012/10 新化村自宅 葉素生 對部落產業及林新義老師規劃新化村成 為木雕藝術部落提出個人看法。

二、蒐集論文有關的文獻

進入臺灣碩博士論文資料庫將國內與「生命故事」相關研究論文加以詳閱後 彙整分析,期刊部份參酌各大學曾發表過小論文,最終確立各章節雛型並導引具 有參考價值文獻內容。

三、現場觀察紀錄

生命故事簡單來說就是敘說故事,是對於過去某人生命中所經歷過的人事物 加以敘述,儘可能的還原事實真象,重述某事或某個狀態,解構並回想過去發生 事,讓過去的經驗再現並非容易之事,因為物品可能還完好如初,但隨著年齡的 增長,每個人記憶中的人事不見得記憶猶新,慶幸的是被研究者仍在工作場域當 中,必定有機會至教學現場觀察實作情形,親身觀摩增添本研究內容的豐富性。

參、完成階段: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結果的撰寫也意謂著論文工作即將告一段落,不論好壞儘可能的力求資 料完整,貼近事實,對於可能出現矛盾的資料訊息,不應忽略,而該省思求證,

讓前後情境脈絡相互呼應,值得注意的是避免因研究者個人喜好認定,失之偏 頗,應再次的與被研究者確認是否正確無誤,產出的結果即便不是一篇精彩絕倫 的論文,仍然具有相當參考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