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雕刻生命中重要的歷程

第四章 林新義的生命故事

第三節 雕刻生命中重要的歷程

服兵役在過去是徵兵制,只要是男孩到了一定年齡後就要當兵,在當時的 戒嚴時期之下,人人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和面對艱難險阻,通常家鄉族人會在 入伍前夕擺酒席,父母長輩耳提面命要忍受二年或三年的磨練機會,歡送入伍 當天還必須掛上「為國爭光」的彩帶(見圖 3.6),林新義表示:自己覺得還滿幸 運的,新兵入伍訓練結束後就接受二個月的經理補給訓練,結訓後派任補給士 時間布三個月至一年不等),原住民學員由政府補助其訓練費用,授課師資是聘 請學有專精的工藝師傅(技術教師)來上課,少部份老師是就近開工藝社的老闆,

到手工藝研究所只是兼課性質。

79訪林新義 1106121030

後勤工作,在服供役當中學會了管理材料方面的相關知識,對往後的工作有相 當助益。

圖 3.6 入伍前於家門前留影: 當兵入伍時,由林新義父親林文吉先生(圖右 手持彩帶者)親自為林新義(圖左)掛「為國爭光」彩帶,並聆聽諄諄教誨 1972.12.14 於新化村老家前拍攝,照片來源由林新義提供。

壹、人生抉擇初體驗-服兵役後邁入職場

*剛進入職場就先挫敗

林新義在民國六十四年退伍後,在家只待了半個月就回到洪紹云的工廠工 作,然而西方國家仍籠罩在第四次中東戰爭80以來禁運石油危機的報復手段,

亞洲國家間接受到影響,因為石油價格高漲,導致國際貿易需求萎縮,所以那 時候輸出產業都不好做,包括雕刻業界在內,很多輸出日本的產業相繼倒閉,

因為木雕只是裝飾品,也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在不景氣情形之下訂單就不多

,林新義說:因為這樣所以當時手工研究所十八位結業同學,眼看雕刻前景不 樂觀,後來紛紛離開木雕工作而轉換了跑道,還記得裝櫃的雕刻品原件送回臺 灣碼頭後,可憐到淪落在夜市拍賣,當時心想包括我在內花了那麼多的心力完 成的作品,既然在拍賣場賤賣,非常洩氣只做了半年就離開草屯回到新化村老 家,在家沈寂的半年當中,主要是從事務農工作為主,和村莊的親友一樣種香 菇及造林種植相思樹、油桐樹、梧桐樹等等。81

80第四次中東戰爭(以阿戰爭)又稱十月戰爭或贖罪日戰爭,發生於 1973 年 10 月 6 日至同年 10 月 26 日止,阿拉伯國家對於支持以色列國家所採取的禁運石油的報 復行為,因而造成戰後三年間國際貿易萎縮影響。

81同註 79

*好景不常在

林新義回憶說:「民國六十六年初有一天洪紹云老師突然打電話說現在有很 多工作可做,快來草屯幫忙做,於是就回去原工廠繼續從事雕刻,一時之間又 覺得自己很慶幸能再從事喜愛的工作,聽洪紹云老師說有請原來的同事再來工 廠做,可是那些曾一起受訓的那幾個老同事當中,只剩林新義一個人回頭從事 木雕工作,其他的人已經改行了,為什麼會這樣,心中總覺得他們可能認為市 場上的起伏太大,乾脆離開算了」。好景不常也並非每件事都那麼幸運如願,林 新義說:「算一算大概風光做了半年左右的佛像雕刻後,洪紹云老師突然決定要 到木雕業非常興盛的三義地區和臺北一位朋友合夥開店,自己覺得剛開始工廠 運作會不穩定,所以沒有跟著洪老師到三義去,那時候正要面臨失業時,很幸 運在報紙求職欄上某個小角落,刊登著臺北縣三重有一間木雕代工工廠缺複製 機操作員工作,因此決定前往就業」。接著林新義說:「到了三重這間工廠也讓 自己學會了製作佛像的一貫流程,從各式複製機操作、製作粗坏到外銷代工生 產線運作,本以為可以就此定了心在三重工作,確因洪紹云老師與合夥人意見 相左,只合作了八個多月就拆夥,然後民國六十七年三月洪紹云老師又回到草 屯做佛像雕刻,因為自己的老師需要人手,而且本身還是希望回到神佛及人像 雕刻的精雕細琢工作上,所以就結束了八個月學習豐碩之旅,回到熟悉的草屯 舊工廠工作,工作一直到民國六十七年十月洪紹云老師的雕刻作品日本人認為 比較粗礦不好賣,所以索性把工廠收了,自己去了日本學習貼神像金箔,在日 本學了半年回來後就轉型改貼金箔,因此離開了洪紹云老師另謀出路。82

貳、學習佛雕之路-喜見恩師

前前後後在洪紹云老師那裡學習、就業有二年二個月的時間(如表 3.2)。

表 3.2 與洪紹云老師共事時間表

相遇次數 發生時間 事件經過概述

第 1 次 61.12~62.03 洪紹云擔任南投縣工藝研習所技術教師,林新義為 研習所雕刻班學員(3 個月)

第 2 次 62.04~62.10 林新義於服兵役前至洪紹云老師位於南投縣草屯鎮 開設的新豐木雕社擔任木雕學徒(6 個月)

82同註 79

一、追隨功夫紮實的洪紹云老師 (一)洪紹云先生簡介

洪紹云 31 年 3 月 29 日生,閩南人,國小畢業,南投縣草屯鎮人,育有三 男,近年來因身體不適離開貼金箔工作,專心養病,由大兒子洪文鎮接手家業 ,次子及小兒子也都從事佛具相關產業,洪紹云老師擅長神佛像雕刻,民國五 十五年十二月成立新豐雕刻社,員工二十五人左右,銷售產品包含彌勒佛、阿 彌陀佛、釋迦牟尼、千手觀音、四大金剛、大日如來、不動明王等木雕製品,

主要是行銷至日本,製作尺寸由 1 吋半至 72 吋都有,而手工業研究所在就在 其雕刻社附近,因地利之便,且洪紹云老師在草屯鎮這個地方小有名氣,民國 六十一年十二月被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延攬聘請為手工業研究所的木雕老師,培 訓第一屆的雕刻訓練班學員,林新義是該屆學員,畢業後得到老師的賞識,決 定將林新義留在自己的雕刻社工作。83

(二)被研究者學習木雕經過

林新義初次接受木雕訓練課程是在民國六十一年年底於南投縣草屯鎮的「南 投縣工藝研習所」,在那裡曾經受業於二位木雕專業老師,一位是精雕神龕、花 鳥透雕的劉勝鴻老師,另一位是擅長雕刻神佛像的洪紹云老師,因為當時市場 需要的是小尺寸神佛像木雕品,以銷往日本產品佔大部份,所以課程大多是洪 紹云老師上的,加上課堂中認識了各式神佛像人物表情和樣貌覺得有趣,因此 在工藝研習所以優異成績結業後,仍決定留在洪紹云老師的工廠就業,所以說 對於雕刻熱情和些許天分皆來自於洪紹云老師的啟蒙」。林新義表示:「洪老 師不卑不亢,上課有條有理,加上刻工一流,總是專注上課,磨刀的基本功、

各種工具的保養及複製機的操作運用等等,每一個步驟馬虎不得,因此從此養

83訪洪紹云 1301261030

表 3.2 與洪紹云老師共事時間表(續)

相遇次數 發生時間 事件經過概述

第 3 次 65.01~65.06 林新義當兵退伍後至南投縣草屯鎮新豐木雕社佛像 雕刻師傅(5 個月)

第 4 次 66.01~66.06 南投縣草屯鎮新豐木雕社師傅,負責產品研發及複製 機操作工作。(5 個月)

第 5 次 67.03~67.10 南投縣草屯鎮新豐木雕社師傅,負責產品研發及刻臉 工作。(7 個月)

成了嚴謹工作的態度」。

洪紹云老師談到林新義這位學生當時在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木雕的情形 表示:「林新義是在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份和其他來自於不同縣市的十七位原 住民同學參加為期三個月的雕刻訓練班,因為這些學員從來沒有學過木雕,所 以課程從基本的認識雕刻工具、工具機操作使用、熟悉後才學習古董雕刻(花、

鳥、動物等)與神佛像雕刻,教學是採漸進式的讓學員學會木雕技法,和學生 朝夕相處自然而然瞭解每個人的學習成效,當中特別注意到林新義,因為教授 浮雕、透雕到立體雕刻時,就比其他同學還有概念,空間相對位置和比率拿捏 的非常準確,而且自我要求高,做不好就會要求重做,一直到做好為止,當時 想林新義確是可造之才,將來在木雕界必定佔有一席之地」。84因為學習木雕 歷程備受洪老師肯定與工作上信任,進而建立了對藝術高度自信心和良好的師 生情誼,因此林新義結業後即使有更優渥的老闆要挖角時,仍堅持進入洪紹云 老師的新豐木雕社工作,亦師亦友患難與共林新義是個惜緣之人。

二、引領寫實的嚴師的許献章先生 (一)許献章先生簡介

民國 22 年 3 月 10 日生,彰化縣芬園鄉大竹村人,閩南人,業界有尊號 叫「員林許」之稱,日治時期於芬園公學校接受三年的日本教育,升上四年 級時該校更名為同安寮國民學校,接受了三年的中文教育後,完成了小學共 六年的基本教育,膝下育有一男二女,許玉鳳女士是大女兒,許献章先生十 三歲國民學校畢業後未再升學,白天在自家果園從事農務,晚上看布袋戲演 出,依照許献章先生表示:「在臺日本人包含官員、百姓於二次大戰戰敗後 陸續返國,敬拜偶像禁令廢除,從此布袋戲才得以光明正大上演。因為個人 對布袋戲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戲偶的造型千變萬化,在手上耍來耍去很好 玩,於是就和表哥開始嘗試製作戲偶,最初就從自家種植的鳳梨去掉中間的 梗鏤空當做身體,再用厚紙板切割組裝成頭部再予以彩繪後,發覺太重不甚 理想,沒多久就由表哥改用黏土做成雛形再灌模燒窯方式製作身體,頭部部 分仍以厚紙板製作,產品就由我(許献章)在戲台旁出售,但生意不好,然而 表兄弟二人並未絕望放棄,而是利用機會參考別人的作品,後來才研究出現 在木製的活靈活現的戲偶,為了量產和品質要求表兄弟二人分工,木製部份

民國 22 年 3 月 10 日生,彰化縣芬園鄉大竹村人,閩南人,業界有尊號 叫「員林許」之稱,日治時期於芬園公學校接受三年的日本教育,升上四年 級時該校更名為同安寮國民學校,接受了三年的中文教育後,完成了小學共 六年的基本教育,膝下育有一男二女,許玉鳳女士是大女兒,許献章先生十 三歲國民學校畢業後未再升學,白天在自家果園從事農務,晚上看布袋戲演 出,依照許献章先生表示:「在臺日本人包含官員、百姓於二次大戰戰敗後 陸續返國,敬拜偶像禁令廢除,從此布袋戲才得以光明正大上演。因為個人 對布袋戲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戲偶的造型千變萬化,在手上耍來耍去很好 玩,於是就和表哥開始嘗試製作戲偶,最初就從自家種植的鳳梨去掉中間的 梗鏤空當做身體,再用厚紙板切割組裝成頭部再予以彩繪後,發覺太重不甚 理想,沒多久就由表哥改用黏土做成雛形再灌模燒窯方式製作身體,頭部部 分仍以厚紙板製作,產品就由我(許献章)在戲台旁出售,但生意不好,然而 表兄弟二人並未絕望放棄,而是利用機會參考別人的作品,後來才研究出現 在木製的活靈活現的戲偶,為了量產和品質要求表兄弟二人分工,木製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