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一、研究者省思

(一)轉譯耗時恐有疏漏

研究過程中一直謹記研究重倫理的觀念,一旦論文被公開,總是會有人持 不同的意見,不涉及人身攻擊或作品乃至個人風格的好壞,所有皆用最真誠 的、客觀性的的訪談方式取得第一手資料並謄錄成逐字稿,宋光輝、溫正治 全部用東排語做深入訪談,轉譯時恐有疏漏未逮之處, 而未能忠於原味。

(二)終於放下得失心情

撰寫林新義老師的生命故事是一段艱辛又孤獨的日子,研究者從滿懷挖寶的 心態到幾乎停擺一切研究工作,期間面臨著身心交戰,能夠畫下句點還是要感謝 林新義老師及其夫人許玉鳳女士默默地為我的健康及工作代禱,雖然挖寶工作可 能只有找到礦區,也才剛剛挖到一小塊金礦而已,仍有待未來研究者做補強工 作,未來在學術的殿堂裡仍舊會受到批評與指教,欣然接受。

(三)說句關心的話

研究過程中研究參與者常常會接到電話和登門的叨擾,在毫無報酬情況之下 很真誠的接受訪談,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但願保重身體健康才能繼續為自己的使 命盡力,特別是林新義老師,雖然受到手腕隧道症候群的職業病痛所苦,仍堅守 崗位為傳承文化使命而努力,深感敬佩但請多多保重才是。

二、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研究者美學專業知識不足很難由作品木身辨證,像是創作風格、創作品製作 細節、創作經營理念都是很好的研究題材,被研究者仍在競爭的木雕文創產業之 下生活,行動研究也是研究的好方式,透過研究撰寫成論文專書,對被研究者而 言是對原住民是一項貢獻,而不局限只擺在飯店、博物館或家裡供人欣賞而已,

對於想進行研究者是項腦力激盪的研究之路,討論和批判的研究是有意義也 會更加深遠。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圖書

王嵩山(2001)。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館。

石磊(1971)。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報告。臺北市:中研院民 族研究所。

田哲益(2002)。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臺北市:臺原出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臺灣歷史辭典。 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8)。發現‧泥土的味道─都會原住民生命故事集。臺 北市。

屏東縣瑪家國中主編(1990)。山地傳統工藝。南投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李茂興‧余伯泉譯(1995)。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

洪英聖(1994)。台灣先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 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

高德義(1996)。臺灣原住民政治建設與政治議題。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童春發(2001)。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春興(1990)。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楊孟麗、謝水南(200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其偉(1995)。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臺北市:雄獅圖書。

盧梅芬(2007)。天還未亮: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盧盛忠(1997)。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薛化元、潘繼道(2004)。台灣的歷史。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許雪姬、薛化元、張淑雅等(2004)。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文建會。

羅夢彬(1987)。木材雕刻大全。臺北市:財團法人徐氏基金會。

2.期刊論文

苗栗縣文化局、財團法人苗栗縣文化基金會(2002)。壬午馬年木雕藝術創作采風 展暨專題講座專輯,P.24。

蔡東源(1997)。八十六年度全國文藝季屏東縣排灣文明系列活動成果專輯。屏東 市:屏東縣文化中心。

吳燕和(1993)。臺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7,

75-213。

任先民(1957)。記排灣族的一位雕刻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

109-122。

簡芳菲(2002)。日治時期排灣族雕刻圖像的變遷─以警察圖像為例。師大學報:人 文與社會類-藝術專刊, 47(1),57-86。

江詩偉(2005)。屏東縣來義鄉排灣族木雕刻產業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任秀玲(2011)。排灣族工藝的傳統與再生─以佳興村木雕發展為例。佛光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益陸(2004)。台灣原住民族行政體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林詩晴(2008)。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木雕創作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倪千茹(200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能力量表之編製。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南投縣。

孫美玲(2008)。一個排灣族教師的生命故事。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東市。

張雅粱(2008)。排灣族陶甕的傳統與創新-以正興村為例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葉神保(2002)。排灣族 Caqovoqovolj(內文)社群遷徙與族群關係的探討。國立東華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蘇秋鳳(2010)。排灣族服飾文化之研究:以拉瓦爾群三地門部落為例。大仁科技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3.網路資源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3:07)。歷月人口統計資料,網址:

http://www.apc.gov.tw/portal。

排灣族分佈圖,網址:http://www.sight-native.taipei.gov.tw/。

雷射雕刻機。雕坊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網址:

http://tw.ttnet.net/ttnet/gotoprd/ID145/999/0/154303030353436373.htm。

媒材材質,網址:

http://web.cca.gov.tw/wood_sculpture/wood/Universal/UniversalRight2-2.htm。

(二)西文部份

Allport,G.W.(1961).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New York:Holt,Rinehart, &

Wins-ton.

David.J Cherrington(1989),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Allyn and Bacon.

Gatewood, R. D. & Field, H.S. (1998),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TX: The Dryden.

Pervin, L.A. (1970),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Wiley.

Scott, Robert C. & Mitchell (1972),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through better Mana- 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Cost and Management,NO.49(1), 14-24.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附錄二 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二-一) 研究者:陳天廣

受訪者:林新義先生

訪談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地 點:

一、基本資料:

(一)姓名

(二)出生年月日

(三)婚姻狀況: 口已婚 (育: 男 女) 口未婚 (四)學歷(從小學到目前)

(五)工作經歷:包含參加過的社團 (六)專長

(七)相關專業證照 (八)曾獲得的榮耀

(九)曾設立了那些工作(工藝)坊?

(十)對外有無做過雕刻方面的專題演講?演講對象是哪些人?

二、在三義創業歷程 (一)談談當時創業的動機?

(二)是否面臨過危機?您是怎麼度過危機的?

(三)您覺得創業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四)您的家人對您在工作上的看法?

(五)當有人要從事雕刻業,你會中肯告訴她(他)什麼?

(六)在三義的日子裡最讓您得意的事(引以為榮) ? 最讓您失意的事?

(七)有無經歷感到遺憾的事? 處理情形如何?

三、專業成長

(一)你如何自我充實?遇過什麼阻礙嗎?

(二)你覺得雕刻經營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和知識?

四、訪談補述:

(一)你覺得從小至今影響您最深的人是誰?為什麼?

(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您選擇雕刻工作?

(三)回想一下,您覺得是哪些事(人)是讓你從事雕刻的轉捩點?

訪談大綱(二-二) 研究者:陳天廣

受訪者:林新義先生

訪談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地 點:

一、在新化村成立工作室的歷程

(一)談談當時回鄉成立工作室的動機? 原動力是什麼?家人支持或反對?

(二)在家鄉創業有那些問題? 怎麼解決的?

(三)您說你是用雕刻寫歷史的人? 請仔細說明您的觀點。

(四)你曾經到學校教授技藝班木雕?您上課方式如何?

(五)回鄉成立雕刻工作室具有哪些文化傳承上的意義?您怎麼辦到的?如 果族人想就您所學,諸如雕佛像、肖像您願意傳授嗎?

(六)族人學習雕刻意願如何?對文化傳承的不利的結果為何?

(七)如何取得訂單?來源有哪些?

(八)您創作最想做的作品是什麼?

二、擔任村長心路的歷程

(一)村長擔任幾年?任內是否還從事雕刻工作?一路走來您有什麼樣的想 法?

(二)村長工作量大,多少會阻礙您的創作,您如何做取捨?

(三)村民和族人對您身兼數職,有無提供建言?有無讓您改變想法?

(四)卸下了村長職位後,您有哪些想法?如何具體實現文化傳承?

三、陳列作品敘述:每一樣作品拍照、命名、創作過程、解說意義、故事 述說。

訪談大綱(二-三) 研究者:陳天廣

受訪者:許献章先生

訪談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一、基本資料:

(一)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漢人(閩南人或客家人) (二)家庭狀況: 子女、工作

(三)學經歷

(四)相關專業證照

(五)曾設立了公司、行號 二、學習雕刻經過

(一)您在開始做木雕工作之前做過那些行業?在是幾歲開始做木雕?做那一個 部份?是自學還是拜什麼人為師?

(二)工廠名稱叫什麼?工廠設在那裡?有無特殊意義?生產項目有那些?銷往 那裡?

三、認識林新義過程

(一)林新義在何時進入您的工廠工作?他是自己應徵還是有人介紹進來的。

(二)錄用後他負責做那一部份工作?該工作做了幾年?

(三)做了多久以後開始學刻臉?是林新義要求要學的嗎?還是您主動教他的?

在林新義之前沒有人向您學過嗎?如果有那他有符合您的要求嗎?沒有達到 要求(失敗)的原因在那裡?

(四)您有教兒子刻臉的技術嗎?您為什麼會願意把刻臉這個專門技術教給林新 義?有什麼樣的考量嗎?是否認定是未來女婿才傳授這門技術的?

(五)他學了多久才出師的?您對林新義老師在製作過程非常嚴格有沒有特別理 由?還是和其他員工一視同仁?

(六)林新義在您工廠待了幾年?除了刻臉他還負責工廠的那一個部份?

(七)原住民和漢人通婚在六、七十年代左右並不普遍,是您還是夫人同意這門親 事的?是什麼理由願意把女兒許配給林新義的?

(八)林新義離開您的工廠大概是在民國幾年的時候?是什麼理由離開的?

(九)他有在通宵成立丘卡古來工作室是專門創作原住民的木雕作品當時您有給 他提供什麼意見嗎?他回來台東選村長有沒有給他一些意見?

訪談大綱(四)

訪談大綱(二-四) 研究者:陳天廣

受訪者:曾崑祿、張源昌、王春旭、陳德隆等人。

訪談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地 點:

一、基本資料:

(一)姓名

(二)出生年月日、出生地、漢人(閩南人或客家人)、戶籍地 (三)家庭狀況:子女、工作

(四)學歷(從小學到目前) (五)工作經歷:

(六)相關專業證照

(七)曾設立了那些工作(工藝)坊或公司行號?

(八)電話、行動電話 二、林新義就業經過

(一)工廠名稱叫什麼?工廠設在那裡?生產項目有那些?銷往那裡?

(二)林新義在何時進入您的工廠工作?他是自己應徵還是有人介紹進來的。

(二)林新義在何時進入您的工廠工作?他是自己應徵還是有人介紹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