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業結構--佈題的轉變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作業結構--佈題的轉變

教師的「教」要如何引發弱勢學生有效的「學」,是合作學習應用在數學的 教學過程當中,在要求五個基本要素的落實之餘,還必須慎重考慮到的。教學者 除了應有的教學技巧和教學信念外,如何佈一個適合的數學題目亦是一項重要的 基本工作,合適的佈題不但能讓弱勢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上呈現出有意義,更 能促使班級學生之間產生高度的合作學習。在本研究過程當中,研究者和觀察員

在佈題上的努力、反省、修正與執行過程,以下分別依研究的不同時期,清楚的 描述佈題轉變的過程。

一、研究前期:依課本按部就班佈題

在研究前期的教學活動中,研究者都是以課本的題目為出題的來源,原因是 研究者個人對於數學科教學的信念,認為學生學習應以課本為主要學習內容。因 此,所佈的題目則配合教學單元所學,一方面讓學生熟悉課本內容,一方面避免 題目的難易度影響弱勢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研究者教學一切是以課本為主。不 過,對於成都優異的學生而言,照教學單元內容上課、佈題,未免太沒有挑戰性 了,新鮮感不夠,有時老師在講解第一題時,許多小組中的高能力學生已在做下 一題,所以如果佈題方式是依照課本內容編排順序,有些學生會不專心上課,而 且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也會發生不一致的情形。(R觀20051206)。也有些學生 有參加校外的安親班、課輔班,上課之前就已概略了解老師即將上課的單元,所 以上起課來時,有些學生程度較佳者不容易專心,學習動機也明顯比較不高。

研究初期為了配合單元學習內容編排的方式,研究者佈題方向是依據教學單 元的次序進行的,會有此作法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研究者身為班級導師,平時所要教授的科目甚多,且因為九年一貫 課程節數的問題,六年級數學課一週只上五至六節課,教學內容並未因是九年一 貫新課程而減少,以至於授課鐘點降低許多,身為導師兼研究者,實在無法另外 思考佈題之事。

(二)、擔心學生程度無法接受,尤其是弱勢學生的部份。

(三)、班級學生程度差異頗大,弱勢學生因為許多家庭因素,家人常常無 法協助、提供適合之學習環境,若是學校教學內容不以課本為主,研究者擔心弱 勢學生的學習狀況會更加相對弱勢,因而佈題以課本內容為主。

四、研究者考量若是佈題不依所課本內容進行,擔心家長對研究者的教學 方式產生不信任感。

因此,研究者在研究前期,為降低弱勢學生對於上課方式改變所引起的適應 不良,佈題的原則是採取穩扎穩打、中規中矩的方式,依據課本教學單元鋪陳的 教學活動內容進行佈題。

但是,在研究者實際實施合作學習於數學科教學之後,發現教學時的佈題模 式在以課本的例題為主的情況之下,非弱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似乎無所進 展,且弱勢學生的反應似乎只是忙著抄寫課本的例題解答,以作為解題活動時的 答案。亦即,研究者此舉是變相鼓勵弱勢學生只要「抄、寫」例題解答即可,此 舉作法已喪失合作學習之精神—自發性的學習歷程。

於是,在與觀察員對話和參考相關文獻的過程中了解到,數學科的佈題是件 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研究者嘗試著以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對教學單元內容的了 解作為佈題時的依據,藉以改善教學研究初期的盲點,是否能引起弱勢學生更強 烈的學習動機,與學生程度佳者學習的挑戰性,更重要的是能加強「團隊」合作 的機會和契機。

二、研究中期──編寫簡案、因材施教的佈題

因此在與觀察員對談之後,研究者試著寫下單元的教學簡案(教學流程),

再依弱勢學生對於數學的認知層次、教師手冊內容以及關於實施合作學習的實證 研究文獻等等,在參酌柳丁班學生學習特性,共同研討、決定教學實施方向之後,

確定教學活動的內容。亦即在研究中期的教學活動,是先由研究者編寫教學簡 案,並且與觀察員商討後,才確立教學單元的活動內容。

在教學實施之後發現,這樣的佈題的方式果然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致。因 為學生對於研究者佈題題目的文字敘述,產生極高的親和力與新鮮感,嘗試著讓 弱勢學生自動自發的念出題目內容,在解題的策略上首先引起弱勢學生的共鳴,

之後再解題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的融入於題目當中,此時的他們不是在解題,

而是在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了。

於是,每位學生在深深的感受到親切感之餘,亦覺得很有挑戰性,加上有 獎勵作用的助力,各組急著想要「幫同學解決問題」,解題的欲望十分強烈,因 而提高多數學生的學習動機。

我覺得老師今天的題目很新鮮也很有趣,因為老師出數學題目 時都會用班上的同學的名字來當作題目當中的主角,但是像 雄、豪、芬、秀、家的名字,好像出現太多次了吧!真希望我 的名字也能出現在題目當中,……這樣班上每個人的名字都被 老師拿來出題目,大家都幫忙解決同學的問題,我們班一定能 更進步!(S唐記20060117)

20060119與弱勢學生等人的訪談內容:

R:你們覺得在老師出的題目當中出現你們的名字,會不會覺 得很尷尬、不好意思?

雄、家<猛力點頭且笑著說>:會!

豪:我也覺得會,不過很好玩。

真:以前在算數學題目的時候,總覺得好像題目是題目,我是 我,完全不相關,但是現在在上課看到題目時,就會很 想把它算出來,算算看我們班同學問題的答案怎樣。

家:對啊!……真的很好玩。

R:你們喜歡老師照著課本的例題出,還是老師自己出題目,

把班上學生的名字放在題目裡面?

全:老師自己出。

R:你們覺得這樣比較好是因為比較好玩?還是比較有挑戰 性?

家:都有!

雄:老師,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就像真說的那樣,現在在計 算數學時,像是在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只是在 找題目的案而已耶。(T札20060119)

因為研究者改變以往的教學和學習方式,班級學生的學習方式多了小組討 論,特別是針對班及弱勢學生的部份,以往研究者未曾將合作學習應用於數學科 的教學經驗。所以一方面無法確切了解學生討論的狀況為何;再者如何真正落實 小組討論的功能於學習或動當中;三者各組弱勢學生在小組當中,學習態度與人 際互動的改善情況為何;這些都是研究者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時 時注意的地方。

因此當小組的討論活動在時間上無法掌控,再加上因為開始實施,一切都是 謹慎而行,擔心教學方式的大幅度改變,會造成弱勢學生學習上的適應不良,甚 而導致非弱勢學生排擠弱勢學生的效應,所以研究者不敢將教學內容濃縮,因此 研究初期在教學進度上有點落後的情況之下,研究者的擔心與焦慮油然而生。

但是經過師生青澀的適應初期後,當改變教學近兩個月,班級學生與研究者 也比較適應合作學習,所以,研究者與觀察員商討後,決定將佈題的方向作一些 調整,由研究者在配合教學內容之下出題。此外,教學進度落後的問題,研究者 本於教師專業知能,每一個教學單元進行深入研究之後,佈題只要能遵照單元的 中心概念即可,於是決定將每單元的佈題數減少,而不需要每種類型的題目都佈 出,如此即可解決教學進度問題,又有新鮮感與挑戰性。

以前佈題都遵循教學單元,相較於教學進度之下,學生雖 然學起來較輕鬆,但是教學進度卻嚴重落後,以至於程度佳的 學生在學習方面不免產生些許的憂慮,深怕進度趕不上,面臨 學校評量時,教學者會因為趕進度,而無法將教學內容完整交

代而影響評量成績。為消除學生此項疑慮,教學者對學生舊經 驗的連結與認知概念的層次,必須掌握的很清楚,才能佈一個 契合學習單元的題目,進而有效的掌控教學進度...。(T 札20051226)

此外,在研究中期末了,研究者的佈題技巧已有進步,不再因為趕進度與擔 心弱勢學生是否能融入合作學習當中而顯得手忙腳亂,且研究者更加用心的與觀 察員商討如何設計一個活動式的教學?因而在與觀察員研究討論過後,決定以第 五單元來做試驗,而這個活動式的教學設計,命名為「數學小組競試活動」,用 意在於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小組競賽,一方面加強小組學生的合作解題,另 一方面則是讓學生從競賽(做)當中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學)。

數學競賽活動,在沒有事先預告得情形之下展開...班 上所有的學生皆十分的好奇且興致高昂,「今天老師不知道又 要搞什麼花樣了?」氣氛在教室裡迴盪著,……當老師在黑板 上畫出圖形之後,只見小組開始合力解決黑板上的題目,希望 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贏得最後的勝利,只見各小組奮力的解 題,然後再指導弱勢學生負責上台講解...看他們小組全體 認真且執著解題的樣子,真是讓人感動!(T札20060328)

「數學小組競試活動」後20060331訪問學生,和學生一同 看競賽活動時的錄影帶,大家都七嘴八舌熱烈的討論著當時的 情景,彷彿又回到那天競爭激烈的場面一樣,弱勢學生的回應 是很刺激、很緊張,非弱勢學生則是意猶未盡的躍躍欲試,想

「數學小組競試活動」後20060331訪問學生,和學生一同 看競賽活動時的錄影帶,大家都七嘴八舌熱烈的討論著當時的 情景,彷彿又回到那天競爭激烈的場面一樣,弱勢學生的回應 是很刺激、很緊張,非弱勢學生則是意猶未盡的躍躍欲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