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架構與流程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合作行動研究強調研究者與教育工作者,以改善實際教學情況為目的而共同 合作進行研究,如此之研究方式最利於本研究進行。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節中將針對本研究的架構及流程逐一說明,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實施的流程主要分為六個階段,如圖3-1

圖 3-1 研究流程圖

二、研究架構圖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合作學習分組過程

首先計算出本班學生五年級上、下學期的成績並做排序,再依據成績進行S 型異質分組。在分配各小組成員時,弱勢學生則依其性質不同平均分散於四組之 中。在研究進行中,小組學生需填寫觀察表、小組合作學習自評表(數學日記)

及學習單。而研究者則需於每堂課中填寫觀察表,並於課後填寫教學札記與省思。

基於合作行動研究之精神,另設置一位觀察員客觀紀錄教學活動過程,記錄 每週討論所遭遇之問題,佐證研究者觀察不足之處,共同思考解決方案,改進研 究者教學的方式。合作學習單的成績將列為小組共同成績,而配合每一學習單元 設計小考測驗卷,所計算出的弱勢學生個人小考成績,除列入小組總成績當中之 外,另根據弱勢學生個人成績與學習任務成功標準的比較,做為研究者獎勵之依 據。

研究進程中,配合弱勢學生參與學校定期舉辦之總結性評量成績的優劣,進 行班級學生團體訪談,以作為修正、調整教學方案的依據;另外,亦訪談科任老 師,分享在實施合作學習之後,對於學生學習態度、社會技巧的改變,以研究對 研究者在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否提高及改善弱勢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社會技巧。

(二)合作學習的實施方式

依據全班學生五年級時上、下學期的成績,採異質分組原則。共區分為四組,

第一、二、三組組員各為七名,第四組組員則為六名。各組的成員之間相互協助 以增進學業成就與社會技巧。上課前先請學生作課前單元預習之工作,上課時由 研究者配合教學單元與進度,設計教學活動流程,加上教學活動的學習單,以供 小組組員共同合作學習,為促使小組發言踴躍,採小組競賽方式,並立即適時給 予獎勵。

有時則根據單元要點設計數個問題,分派給各小組討論,請小組在課前或課 中討論,輪流於課堂中報告分享結果。小組成員需分配擔任各個職務,例如小組

長兼計分員、發言者、學習單記錄者、觀察者等。藉由擔任的職務角色,以培養 組員責任感。

小組長必須帶動同學間之討論,督促成員表達己見;學習單記錄員寫下討論 結果;觀察員則有一份觀察表記錄小組討論情形,以供教師追蹤未進入狀況的同 學與小組;討論結束後,每組發言人上台報告討論結果,由研究者重點補充與鼓 勵,課程暫告段落時,組員可經由填寫「我的數學日記」來檢視自己和組員的合 作學習狀況。研究者配合單元教學進度之習作,在指定習作作業時同意各小組共 同合作討論,以協助弱勢學生的作業指導,並延續合作學習於生活中。讓合作學 習的精神能潛移默化帶到生活層面,促使同儕間相處和睦,懂得尊重他人,樂於 分享及助人,並培養其認真負責的處事態度。

(三)研究時間

本研究以柳丁班六年級在校期間為研究期限,利用平時的小組學習之合作教 學模式,加上平時的個別輔導,進行弱勢學生在班上的學習策略、態度及班級生 活適應的行動研究,時間自為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5月9日,為期近七個月,約 二十五週,每週兩小時,配合研究之主題,在規定回家作業時,作業量會因應弱 勢學生之基本能力做些微的調整,使弱勢學生能自己獨力完成回家作業,並延續 其學習機會,以符合教學研究的要求。

(四)教學內容與教學週次安排

本研究教學實施的教材及單元為,康軒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內容中的第四、

五、六、七、八、九單元,以及第十二冊的第一、二、四、五、七、八單元。研 究近成為期共計二十五週,至於教學計畫及研究進度預計表詳見表 3-1:

表3-1:教學計畫、研究進度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