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合作學習的內涵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自1993年開始至今,在國外實施、推廣已行之有年,國內仍有許多 學者與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實施合作學習於各學科的教學上,可見合作學習的 教學方法有它獨特的優勢之處,本節將有關合作學習的研究或討論,依其研究的 方法,分類表列加以說明,以期在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中, 找出適合國小「藝 術與人文」實施合作學習的課程設計架構;以下茲將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區分為 與合作學習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合作學習相關的實驗研究及行動研究、合作學習 相關研究綜論三方面來探討實施合作學習的問題及其解決的方式。

一、合作學習的定義及理論基礎

(一)何謂合作學習

「合作」是人類異於萬物賴以生存的法則。社會心理學家對人合作行為的研 究可溯自1920年代,但真正將合作原理原則有系統的發展成教學法,進而應用於 班級教學則是起自於1970年代(Slavin,1983)。合作學習是近年來蔚為風潮的創 新教學策略之一。Slavin(1985)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結構、有系統的教學策 略,在學習中教師將不同能力、性別、種族背景的學生,分配於同一小組內一起 學習,此種教學法可適用於大部分的學科及各個不同的年級。

合作學習的歷程乃是傳統教學的一種變通方式,學生在四至六人的異質性分 組中一起學習,共同分享經驗,接受肯定與獎賞。合作學習的進行會因程序、預 期結果及獎賞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學習方法。而合作學習的方式強調真實性 活動(authentic activity)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透過使用該領域 的語言來對話(conversation)來使用知識,將有助於學生在日後真實情境中來使 用該知識(陳嘉成,1998)。

(二)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視學生互動學習的教學策略,簡妙娟(2000)認為合作學 習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主要可從民主教育理論、社會互賴理論、動機理論、認知 理論以及社會建構論等五方面來探討,茲分述如下:

1.民主教育理論的觀點

合作學習並非是新的觀念,從中外的教育史中可見端倪。若以學校教育的發 展來,十九世紀的美國教育家Parker是在學校中倡導合作學習最成功的先驅。

Parker 認為合作是民主社會的要素,而且也是學童內在的學習動力,因此,學校 教育應避免以外在獎勵鼓勵競爭學習,教師應善用兒童喜好合作的本質,建構合 作學習環境,使班級充滿民主與合作氣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簡妙娟,2000)。

2.社會互賴理論的觀點

社會互賴理論源於二十世紀初期完形心理學派創始人Kafka,他提出了一個 團體動態的理論,認為小組即是動態的團體,而團體中成員之間的互賴程度有其 差異性(引自黃政傑與吳佩璇,1996)。而後Lewin 修正了Kafka的觀點,並根據 其「場地論」(field theory)的觀點,首開研究「面對面的小團體」之功能。Lewin 的學生D.Johnson繼續推演場地論,進而發展成為「社會互賴理論」(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該理論認為積極互賴產生助長式的互動,團體成員彼此 鼓勵和促進學習上的努力;消極互賴產生對抗式互動,團體成員彼此不鼓勵成就 上的努力,而且會相互阻礙;如果缺乏互賴的話,個人之間彼此便無互動,個人 都是獨立工作而互不干擾。由社會互賴論的觀點來看,合作學習結構是促進助長 式互動的最佳選擇。在學習的過程中藉由組員分工合作以完成共同目標的過程,

增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互賴的技巧。

而社會依賴的組織方式,決定了個人之間的互動,進而決定了結果(張芳全,

1997)。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中,有效的團體表現的合作情境,必須建立在積極的 相互依賴、面對面的、促進的互動和社會技巧上,才可能達成團體目標。因此,

在實施合作學習時,除了使學生了解並建立成員間的積極相互依賴外,並需培養 學生具有有效的合作技巧,才能發揮合作學習的成效(Johnson & Johnson,1991)。

3.動機理論的觀點

學生若是沒有學習動機,即使具備優異的學習能力,效果也無法充分發揮。

不論由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或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的觀點 來看,如何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合作學習是值得採行的一種方式。因為合作學 習可增加學生與同儕的互動機會,藉由接觸不同的學習經驗,進而刺激學生的學 習動機。依學者Slavin (1990) 指出,合作學習中的動機觀點基本上將焦點置於學 生的目標結構(goal sructure)及報償結構(reward strusture)。

目標結構(goal sructure)方面,Deutsch (1949) 分為三種目標結構:合作的

(cooperative)、競爭的(competitive)及個別的(individual)。競爭式的目標 結構是指個體為目標所做的努力會阻礙了他人目標的達成;個別式的目標結構則 是個體的努力與他人是否達成目標並無太大的關聯;而合作式的目標結構,則是 唯一使個體以整組的目標達成與否為其關注焦點的方式。因此,此種型態的個體 為了達成其個別目標,就必須幫助其他的組員也能成功,也就是說惟有小組的每 個人有一致的目標,並在過程中互相合作、幫助,小組的成功才能造就個體的目 標達成。

報償結構(reward strusture)方面,Salvin (1990) 認為構成此種結構,必須 由整組的表現(或是由每位組員所合計而成的表現)作為是否讓個體得到報酬的 依據,因此每位組員皆需盡其最大的努力,為小組爭取好的成就表現。另外,合 作學習同時強調「個人」績效責任(individualaccountability)與「小組」互賴性(group interdependence)的特質,在促使同儕間互動之餘,亦可滿足學生對與人互動的 心理需求,並且吸引及維持參與者的學習動機,有效增進學生的成就與表現。她 也認為合作學習的學習情境,有助於學生好奇心的引發與增強,並對學習的內在 動機有直接增強的作用。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一直是教育者所關心的問題。動機理論強調合作 學習中小組成員必須共同努力學習、互相教導達成團體目標,才能獲得獎勵。「團 體目標」和「獎勵結構」,增強了小組成員的學習動機,因而能提昇學生的學習

成就。

4.認知理論的觀點

認知發展的觀點以 Vygotsky 和 Piaget 的理論為基礎,認知發展理論對合作 學習的基本假設是,當學生以適當的作業進行互動時,在互動的歷程中便能熟悉 重要的學習概念。就認知理論的觀點而言,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大 部分是因採用合作作業之故。因為合作的情境,提供學生互相討論、爭辯、陳述 與 聆 聽 他 人 觀 點 , 是 合 作 學 習 與 高 層 認 知 學 習 的 重 要 因 素 ( Johnson &

Johnson,1989)。

認知精緻化觀點則認為:如果習得的訊息要保留於記憶當中並與既有的訊息 產 生 連 結 , 學 習 者 必 須 以 某 種 方 式 對 學 習 材 料 進 行 認 知 重 建 (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 或 精 緻 化 的 處 理 , 其 中 最 有 效 的 方式 即 是 再 向 他 人 解 說 一 次

(Webb,1984),而合作學習的概念構圖恰好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

5.社會建構論的觀點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並非僅由教師單方向傳授知識,

而是學習者以本身概念為基礎建構知識。建構主義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可分為 Piaget的個人建構和Vygotsky 社會建構,前者認為學習者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經 由討論、批判,而改變個人對外在世界的主觀看法;後者認為知識的形成是個體 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將外在的社會結構內化到個人的心智基模。從社會互動的 角度來看,合作學習實有其必要性。在合作學習的異質性小組中,每位成員所具 備的知識不同,透過小組討論的過程,將互動內容納入個人的知識結構之中,重 組個人的知識結構,逐漸拉近與其他小組成員的知識距離,而達成學習目標(簡 妙娟,2000)。

近年來合作學習被看作是解決許多教育問題,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帖良方,例 如:合作學習被認為是能夠增進學生思考技巧、高階學習、以及改善班級中人際 關係(黃政傑、林佩璇,1996)。

二、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

社會心理學家對人類合作行為的研究可溯自1920年代,而真正將合作學習之 原理應用於班級教學,則起於1970年代,往後慢慢發展出一些套裝教學法,在國 外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指出,「合作學習」對學科學習有正向態度、能接受同儕 的差異、有較高的批判思考力(Johnson & Johnson,1984),Voorhies(1989)則 指出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並不需要重新編寫教材或改變課程大綱,就能立即加 入課程中。

謝順榮(1998)也指出:藉由學生同儕間彼此互動的合作學習,即學生兼彼 此指導討論的學習方式,不只使學生間彼此受益,而且同儕間感情也容易親密,

同時毋須教學的額外成本,使班級的有效教學(teaching effectiveness)更易展開。

黃政傑、林佩璇(1996)教育上提倡合作學習的理由有兩方面:(一)合作 學習能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包含合作的知識、技能和情意等方面;而合作正是 我們目前社會所迫切需要的。(二)合作學習不但能促進學生學業上的成效,並 進而培養健康的心理,且能導正目前教育的缺失。所以本研究嘗試在班級教學現 場中,試用合作學習來探討這種教學對弱勢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

林清山、林天祐(2000)認為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並不是一種新的 教學觀念或教學方法,在過去的教學理論與實際中,一直都有合作學習的蹤跡。

但是最近許多有關教學方面的研究均發現,合作學習是三種主要學習方式中,最 為有效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增進學科方面的學習效果,而且可以促進社會及情

但是最近許多有關教學方面的研究均發現,合作學習是三種主要學習方式中,最 為有效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增進學科方面的學習效果,而且可以促進社會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