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促進課堂互動的提問方法

(h) 鞏固學習的策略

4.4 提升學習效能的課堂互動

4.4.3 促進課堂互動的提問方法

教師提問是課堂互動中常見的模式。教師透過提問一些學生已認識和感興趣的問 題,讓他們對問題作出回應和追問,從而積極投入學習。教師可參考本課程指引 第二章課程架構內提供的「建議導入問題」,來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有效 的提問除了可以刺激學生思考和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還可以協助學生聚 焦學習目的、重溫既有知識、連繫學習內容和釐清學生的疑點。因此,教師提問 形式和技巧不但是促進課堂互動的關鍵,對提升學習效能也有重大的作用。

(a) 不同類型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問題可達至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引導學生作不同程度的課堂參與。封閉 式問題能測試學生對學習的理解;而開放式問題則對鼓勵學生推敲和深思、評估 所學及學以致用很有幫助。教師可運用封閉式問題,快速、直接地評估學生對課 題的掌握,當教師希望提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時,開放式問題就能更有效地鼓勵 學生思考和激發他們的創意。

121

(b) 提問技巧

如上文所說,提問技巧也是促進課堂互動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建議:

● 減少無學習效益的問題

有時候,教師提問並非為了引發學生反思,而是為了其他因素,例如:透 過提問強調教師是權威和控制者、或為了控制班上秩序等,以這些為目的 的提問應該盡量減少。尤其要避免自問自答式的問題。

● 因材施「問」

一個班房裡的學生年齡可能一樣,卻會有不一樣的學習方式、興趣和個人 背景。教師設計問題的時候,宜針對學生的需要和獨特性設下問題。另外,

對於一些學生前備知識較少的課題,如核心單元「中國政制」,教師在提問 時,可透過不同層次的提問或組織一些導入活動來為課堂互動提供學習支 架。這樣,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就不會感到陌生以致無法回答。有關不同層 次的提問,請參看下文。

● 提供機會讓不同個性的學生參與課堂

有時候,幾位學生會壟斷了課堂的交流。上課的急促節奏亦會令不少教師 只叫喚第一位舉手的學生。然而,只將焦點放在數位健談的學生身上,會 忽略較沈默學生的見解和意見。因此,教師應多應鼓勵較少發言的學生發 表自己的想法或作出回應。

● 運用不同層次的提問

要提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可運用不同層次的提問,來達至不同的學 習目的和豐富課堂互動和交流。例如,在教授「公民權責」這個核心單元 時,如「基本法有沒有列明香港居民可享有的權利?」這類問題是要求學 生提供簡單直截的答案;而「香港居民有甚麼權利和義務?」則需要學生 列出相關的權利和義務。這兩類問題都傾向於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一些較 高層次的問題如「你認為履行作為香港居民的義務重要嗎?為甚麼?」則 著重引發學生不同的看法和回應,對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擴闊討論層面 和深化課題的理解很有幫助。靈活運用和組合不同層次的問題,除了可以 提供學習支架,讓學生由比較基礎的知識層面,循序漸進地思考和討論較 複雜的問題,更可以讓課堂互動有不同的轉向,使學習更多元化。

● 避免接二連三的提問

教師要避免在學生還未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就提出第二或第三個問題。接 連提出新問題,不但不能激發有效的討論,反而會讓學生感到混亂和煩擾,

122

減低他們回答問題的動力。因此,教師的提問應明確和具體,措辭簡短,

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問題太空泛或太複雜,而需要修訂原來的問題。對學 生來說,清晰、明確的提問也會增加他們回答問題的意欲。另外,提問後,

教師必須耐心地等待學生回答,這段靜默時間不但能提供空間讓學生深思 問題,對培養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習慣尤其重要。更多有關課堂中靜默的 意義,可參看下文。

● 給予有用的回饋

給予有用的回饋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不適切的回饋卻容易令學生感到 混亂,甚或打擊學習意欲。所以,教師宜給予學生具體、有建設性的回饋,

或根據學生的意見再提問一些能深化學習的問題。

面對課時的限制,要延長靜默的時間對教師來說並不容易。不過,如果我們 相信學習不是填塞,是講求學習的質量,靜默時間便能透過給予學生更多思 考空間來深化學習,並提升課堂互動的質量,則教師也應適切地在課堂中提 供靜默的時間。

其實,在學習過程中的靜默時間就如同國畫中的「留白」,課堂中的「留白」

讓學生在頻繁的課堂互動中得到安靜的空間來反覆思考問題,並聯繫課堂所 學。當教師延長靜默的時間,學生會更願意思考問題,回應也會更詳盡,分 析也會更有深度;而被認為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在回答時亦因為有更多時間 準備,也會更有信心作出回應。如果教師期望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具創意的構 想或具啟發性的提問,就更需要給予學生多一點空間來沉澱他們的所學所思。

在課室裡,不難發現以下的情況。由於課時寶貴,站在課室前方的教師在提 問後,見問題未得解答,得不到學生即時回應,焦急不已。不過,在課室另 一方的學生,看著教師開始以不同形式催促他們回答時,他們相信教師快要 按捺不住,就會一直等待教師給予答案。對於需要較長時間組織自己答案的 學生而言,教師的催促形成了他們參與課堂的壓力,令他們怯於作出回應。

課堂中靜默的意義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