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 課室以外的學習

課堂以外的學習,泛指脫離學校、教師的學習活動;而課室以外的學習則泛指學 習的活動場地轉移到課室以外,活動地點雖然不是在課室之中,但其實對學生而 言,它仍是一個課堂學習。課室以外的學習可以把學校裡的學習和實際生活連繫 起來。在校園以外應用社會資源的學習經歷,包括考察、參觀、社區服務、專題 研習、領袖訓練等,是真實的學習經歷,所得的知識也不再是抽象的知識。這種 透過親身體驗的學習經歷,是課室教學所不能提供的。

1.

組織有意義的課室以外的學習

教師:各位同學,我們今天來到博物館參觀,將會由導賞員為我們講解。我 們約有一小時,同學們要跟著導賞員,不要到處亂走。參觀的同時,

緊記要完成之前派發的工作紙,回程時由班長收齊交給我。

哪裡有問題?

教師在組織課室以外的學習前,可首先考慮以下問題:

● 為甚麼要到課室以外的地方學習?

● 如果只是純粹的參觀,那麼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投影片,再加入一些講解不 就可以達到相似的效果嗎?

如果這學習活動只是把學生帶到課堂以外的地方,進行一些講解,那不過是將學 習的地點轉移,學生的角色仍然是被動接收資訊,這種學習活動其實意義不大。

另外,講解的責任全落在導賞員身上,所講解的內容是否配合學習的目的也是一 個疑問。即使教師準備了工作紙,確保學生在參觀時能獲得一些資料,但是在時 間緊迫的情況下,學生完成工作紙似乎成為了活動的目標,到課室以外學習的意 義不免大大減低。再且,學生將考察的時間都花在完成工作紙上,可能忽略了觀 察和搜集資料,減低了學習效能。

要令課室以外的活動有意義,教師在組織活動前應把活動和課堂的學習緊扣,並 配合其他學習活動來豐富或鞏固這些學習經歷。圖4.7 展示不同階段學生透過細 心的教學安排來進行課室以外的學習流程。

111

初階(教師主導的學習) 進階(學生主導的學習)

教師作出指導,指定學生搜集資料 學生在進行考察前定下一些假設

Ð Ð

學生觀察和記錄教師指定的資料 搜集資料

Ð Ð

教師指導學生整理和篩選資料 加以分析

Ð Ð

學生整理和篩選資料 討論

Ð Ð

作出結論 得出結論

Ð

接受或推翻之前的假設

圖 4.7 不同階段學習者在進行課堂以外的學習的學與教流程

2.

靈活安排課室以外的學習

如上文所說,有意義的課室以外的學習應與課堂的學習緊扣,如果教師能在課堂 學習的不同階段結合課室以外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經歷會更多元化,學習也會更 多姿多采。圖4.8 展示在不同階段的課堂學習與課室以外的學習的配合。

圖 4.8 不同階段的課堂學習與課室以外的學習 課堂

在學習課題前 讓學生透過參與課室以 外的學習,先作觀察及 搜集資料,可增加他們 對課題的已有知識和加 強學習動機。

在學習課題中段 課堂 加 入 課 室 以 外 的 學 習,可讓學生增加對 某些概念或理論的理 解。

課堂 在學習課題後

學生可將課堂所學,透 過親身的體驗加以印證 和總結,從而引發新的 觀點或角度。

112

3.

進行有效的課室以外的學習

要進行有效的課室以外的學習,教師在活動前的準備、活動期間的協助及活動後 的綜合解說都很重要。

活動前

● 定出考察的目標;

● 選擇合適的地點:不同地點能提供不同資 料;

● 到考察地點進行勘察;

● 為學生提供背景資料,令活動內容更聚焦;

● 準備相關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進行探究;

● 善用講解服務:如考察的場地提供講解服 務,則須與有關負責人溝通,以確保講解能 配合學習目標。

活動中

● 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 觀察及探究:如學生連記錄 基本資料的時間都不足夠,

就更難進行探究學習;

● 適時向學生提供協助及鼓勵 提問。

活動後

● 為學生提供或協助他們尋找相關 的資料,引導他們整理及分析資 料並作出結論;

● 透過綜合解說,幫助學生澄清誤 解和深化學習。

(有關考察活動後的綜合解說,可參看 圖 4.10 考察活動後的綜合解說)

圖 4.9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室以外的學習

總的來說,在課室以外的學習並不只是改變學習的地方,而是透過教師周詳的策 劃,引導學生在過程中進行考察和探究。組織活動目的是透過選擇一些與課堂有 關的現實場景,讓學生獲得課堂以外的體驗和經歷,並豐富學習內容。例如研習 貧富差距問題時,社區考察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研習人口老化問題時,

則可安排學生前往探訪老人院或獨居老人。在過程中,學生可更深入了解課堂所 學、發展共通能力和反思價值觀等,從而達到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學習目標。

更重要的是課室以外的學習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發掘問題並嘗試自行尋 找答案或解決方法,對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很有幫助。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