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學習的評估

第五章 評估

5.5 建構學習的評估

學生在具適度挑戰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為理想。學生透過教師的協助,在具適 度挑戰的環境中,以合理的付出和努力取得成功的學習經驗。

當學生已掌握如何展開學習,並在教師的支持下達至一個學習的新層次時,才安 排他們接受評估,這樣的評估便可以建構學習。教師把懷疑、不確定或錯誤的理 解視為學習的正常部分,並為學生提供適時的回饋、反思及修訂學習的機會,有 助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例如:學生可以一邊認識聯合國在促進世界和平的角 色,一邊透過教師派發的課業資料,釐清自己以為聯合國就是世界政府的誤解,

並透過閱讀新資料和瀏覽相關網頁,逐步消除個人對聯合國職能的誤解。學生便 可從中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展,建構和評估自我的學習里程。

若評估能鼓勵學生獨立地完成任務,又容許他們向他人尋求協助,那麼教師便可 在評估過程中指導學生,幫助他們建構學習,而不是在整個學與教過程完結之後 才提供協助。舉例來說,學生在研究哪種因素對構成失業率上升有重大影響時,

只針對個人因素而忽略考慮政府的角色,教師可介入評估過程,與學生重溫失業 率與社會經濟環境的關係,製造一個極佳的學習機會,提供針對性的回饋,為他 們提供學習的支架,使他們的學習能向前邁進。

5.6

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

教師可透過多元化的評估方法,達至促進學習的目的。本課程著重結合學習知 識、發展共通能力及培養價值觀和態度。教師可透過一些非書寫測驗的評估方 式,例如課堂參與、學習日誌、口頭報告與海報設計、專題研習、實地考察等,

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這些評估可以分組形式進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須提出 自己的見解及聆聽其他同學的意見,經過討論及修訂後達成協議及結論。教師可 以在活動過程中,評估學生的共通能力、行為、態度及學習進展,例如他們如何 與同學協作、溝通和相處、如何運用批判性思考能力、對別人意見所抱持的態度、

衡量不同意見時的考慮因素等。學生可將課堂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師給予的任 務和活動上;完成活動後,學生可按著教師的回饋,反思自己的能力和進度,從 而作出改善。

131

5.6.1 學生自評和同儕互評

教師除了設計上述評估方法外,亦可鼓勵學生進行自評和同儕互評,以促進課堂 學習,讓學生負起學習和自我改善的責任。自評是由學生監察和判斷自己的學 習,同儕互評則是同學間互相評核學習表現。教師可在一些和個人與群性發展相 關的課題中加入自評的元素,讓學生完成活動及反思後再進行自評。有些學生可 能不想向其他同學披露個人想法,所以以個人為單位的自評,便顯得更為合適。

同儕互評則可用於一些較複雜及需要分工的學與教活動之上,如角色扮演、專題 研習、辯論等。因為同學在負責活動中不同的角色及工作時,必須與其他同學合 作才能完成教師指派的任務,當中各人的合作、考慮、決定等都有很多討論及變 化的空間,正好可以在同儕互評中進行反思及檢討,讓同學能從其他人的評語及 意見中汲取經驗和學習。

例子:同儕互評 在同儕互評中,一位學生對同學有這樣的評語:

「在討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面對的挑戰和出路』時,陳同學除參考了 老師給我們的資料外,還引用了他參與學校舉辦的上海考察交流團時,學到 有關上海經濟發展的經驗,來與香港作對比,這是我組其他組員沒有想過的 論點。他的見解令我組有更具體的觀點作討論,因此在互評中我給予陳同學 最高分。」

例子:一所學校在中二級綜合人文科制定的多元化評估方法

多元化進展性評估課業

家課 從閱讀中 學習

節目評論 課堂表現 專題研習

S1 3 3 -- 3 --

S2 3 3 3 3 3(個人)

S3 3 3 3 3 3(小組)

多元化進展性評估課業50%

學期考試50%

節目評論(內容、個人意見、表達):5%

家課:15%

專題研習:15%

從閱讀中學習(閱讀報告、課外閱讀、時事討論):10%

課堂表現(課堂參與、堂課、學習歷程):5%

評估項目及分數比重

132

雖然學生擔當了評估的角色,但教師的角色亦不容忽視。教師須為學生提供清晰 的學習目標作為自評及互評的基礎。在進行自評或互評前,教師須為學生提供適 當的指引及訓練,使學生能有效地掌握評估的準則及技巧。此外,教師須在課堂 上營造互信的氣氛,讓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同儕討論和互相評估時,顯得 更有信心。在學生找出自己的強弱後,教師也須向學生提出改善的建議,讓他們 知道應如何改善學習。

5.6.2 家課

家課是課堂學習的延續和深化,不單能鞏固學生在課堂所學的知識,還可讓學生 進一步探究學習。課堂的時間始終有限,家課能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完成,協助學 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家課也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上所 遇到的困難,以便其後加強教學,解決學生的疑難。教師應避免給予只著重抄寫 的家課,而應考慮提供有趣而具挑戰性的課業,以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可參 本指引第146 頁附錄四的例子)。

本課程的課題與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亦與他們身處的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因 此,教師在設計家課時如能從學生的生活角度出發,讓他們把課堂所學到的知 識,應用到課業上,將更易引起他們的興趣。二十一世紀的學生,善於在互聯網 上搜尋資料、發表意見及分享感受;教師可設計不同類型的家課,讓學生能運用 這些學習模式完成課業。例如著學生利用互聯網搜尋網上騙案的資料,整理分析 騙徒犯案的手法,完成一篇分享講稿,警惕年青人網上交友潛藏的危機。而教師 在批改家課時,應給予明確而具建設性的評語、回饋和改進建議,讓學生知道自 己的學習進展和可以改善的地方。

● 已能掌握問題的核心,可嘗試多舉一、兩個例子來支持你的說法。

● 第二段的論點如能詳加解釋,文章會更具說服力。

● 表現傑出,從第三段引用的例證,便知道你能掌握問題的重心。

● 我欣賞你能透過生活上的例子……表達你的意見。

● 我看到你付出的努力,在這段中你應用了……。

例子:一些具建設性的評語和回饋

5.6.3 測驗和考試

測驗和考試是最常用的校內評估模式,但如果評估只集中於考核學生背誦資料的 能力,便會削弱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設計測驗和考試時,題目必須顧及對學 生不同認知能力的要求,以求全面評估學生的理解能力、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

133

共通能力等各方面。題目類型亦須多樣化,例如:

(a) 資料題;

(b) 開放式問題;

(c) 寫作短劇;

(d) 繪畫設計圖等。

以上的題目類型對評估各種能力,例如創造力、解難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等都 特別適合。

此外,教師應盡量避免直接引用作業或教科書學習活動內所提供的題目,以免學 生只須背誦答案便輕易得分。在生活與社會的課堂及在設計家課時,教師可利用 日常生活或時事議題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不是以教科書作為唯一的教學資 源。教師不應只將教科書教授一遍,而應將學與教延伸至教科書以外。進行測驗 和考試時,應繼續沿用日常使用時事議題及其他相關資料的做法,使學生知道日 常在課堂上所學的亦會被評估。

在「香港的勞工市場」這個課題上,學生已明白影響工資水平的因素,教師 可以在考試試卷中利用最低工資時薪的議題,考核學生能否應用影響個人就 業因素,指出假若將最低工資時薪定於高水平,哪一個年齡組別的人會面對 失業的威脅?倘若學生能運用勞工供應與需求的概念來回答,可獲額外分數。

例子:時事議題的應用

善用總結性評估亦可達至進展性評估的目的:

在教師方面:

(a) 透過分析學生在各測考題目的表現,辨別個別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需要;

(b) 調整教學策略以配合學生的需要。

在學生方面:

(a) 鼓勵學生反思自己測考的表現,留意做得好的地方及需要改善之處;

(b) 可以重做測驗和考試試卷,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白學習的目的,以在將來的 考核中有更好的表現。

總的來說,在學與教的過程中,在不同時候引入不同的評估工具,一方面能令學 生視評估為學習的一部分,從而改進其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又可從評估所得的 結果,調整學與教的策略,達至學、教、評三者的結合。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