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信度與效度之檢測

質化訪談是研究者與受訪者的一個互動過程,是不斷在互動的 過程中創造新的意義或感受。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沒有一位質性研 究者,不會被質問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問題(王淑芬,2009)。信度是 指測量程序的可重複性;效度則是獲得的正確答案的程度。認為控

67

制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的方法有確實性、可轉換性、可靠性(胡 幼慧,1996)及驗證性(高敬文,2002),茲分述如下:

一、 確實性(credibility)

確實性就是內在的效度,相關質性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即是 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希望觀察的。有五個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真實性

(王淑芬,2009):

(一)增加資料確實性的方法包括研究情境控制、資料一致性 的確定及資料來源多元化。

(二)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

(三)相異個案資料的蒐集。

(四)資料蒐集上有足夠的輔助工具。

(五)資料的再驗證。

研究者與受訪談者進行深度訪談過程中,都以同理心、誠懇的 態度認真用心的去傾聽,且徵得受訪者同意予以錄音,請其在訪談 過程中要真實且充分的表達自己本身的回答內容。為確保訪談時的 原音可重覆收聽,加深訪談資料的確定性,避免因時間因素造成資 料遺(錯)漏,每次訪談皆全程錄音,便利完成逐字稿的騰寫工作,

詳實反映研究者所建構的事實,佐證資料的真實性。

二、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可轉換性就是外在效度,係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

能有效的做資料性描述與轉換成文字陳述,謹慎的將資料的脈絡、

意圖、意義、行動轉換成文字資料。研究者除忠實紀錄訪談內容與

68

情境,並力求逐字稿完整記錄訪談過程,使本研究過程更加嚴謹及 透明化,以協助自行判斷研究結果與自身情境脈絡的適用性(王淑 芬,2009)。

三、 可靠性(dependability)

可靠性就是內在信度,係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如何 取得可靠性的資料,乃研究過程中延用資料的重點,研究者必須將 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加以說明,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本研究在 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透過眼神、肢體動作及言語來表達對受訪者之 專注與傾聽,並對受訪者的疑點加以澄清,確實掌握資料的可靠性,

同時,反覆思考在訪談中所得到的資料,予以檢討改進(王淑芬,

2009)。

四、 驗證性(confirmability)

不盲信理性派研究者所強調的置身於外,排除研究者本身先見 與觀點的所謂「客觀」態度(王淑芬,2009)。強調研究者與被研究 者的交互影響,而強調資料的中立性之考驗。亦即要提高研究的信 賴度,研究者必須採用各種方法來考驗它們所蒐集的資料是可以檢 證的(高敬文,1996 )。本研究在訪談過程中,除將研究者的偏好與 偏見摒除外,在訪談進行中以三角校正,實施反省,訪談結束後對 所得資料進行稽核,使本研究具有驗證性。

研究者質性研究時,常被誤認為過於主觀,研究內容常遭質疑 為只不過是自說自話的窘境,因此本研究乃講求應用多種方法或多 種資料來源或多個研究者的向度,來增強資料間的效度檢驗,經過

69

這樣的三角檢定(triangulation)來分析資料,使研究的結果較為客 觀可信(王淑芬,2009)。

三角檢定為常用有效的可信度檢定方法,其係指研究過程中採 用多種且不同形式的方法、資料、觀察者與理論,以查核與確定資 料來源、資料蒐集策略、時間與理論架構等的效度,亦可以多個分 析者檢驗研究發現或使用多元理論觀點來詮釋資料。本研究採用下 列方式進行三角檢定:

(一)資料來源實施檢測:

本研究利用來源有訪談資料、實地記錄、次級資料等,

在取得前述資料後,與指導教授或同儕進行資料分析及 討論,並比較檢驗對同一事物評價的一致性,及不同觀 點看法,以增強相互間的效度。

(二)理論套用檢測:

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詮釋時,應用多元理論觀點來詮 釋,將本研究之結果與多種理論及過去研究做比較與詮 釋,使獲得客觀且具信度與效度。